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主张"学问贵成体系",这是他的治学心得,也是其治学的目标。蒙先生的这种"体系"意识既表现为对诸多学术领域的溯源明变,又表现为融各领域为一体,体现出蒙先生治学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楚图南为戴震纪念馆题词:"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诚如楚先生所言,戴震一生清贫却笔耕不辍著述等身,其治学方法及精神不仅在当时独树一帜,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戴震的治学与为人一言以蔽之,即不屈不挠、不畏权贵、自强不息。纵观戴震逝世后的两个多世纪,戴震的后裔们为推动"戴震学"的发展而体现出来的就是这种精神。他们已经将继  相似文献   

3.
饶宗颐的治学态度与方法胡晓明凡真正在学术上特立拔起的学者,即有一种特有的治学精神与治学方法。王静庵、陈寅恪、陈援庵、钱宾四等第一流学人,即有其共同的一面,然其特有的风标与学格,我们甚至从其文字与思路上,亦可以看出作者其人来。学术史的工作之一,即彰显治...  相似文献   

4.
王西德 《寻根》2008,(3):28-32
近代以来,掌故学盛极一时。只是因为用通俗眼光来看,治掌故学的专家中,多为旧式学人,于是学界多以别样眼光看待,甚且摒之于现代学术之外。实际上,这些人中不乏我们眼中的新式学人。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们治学的格局气象决非简单的新旧一语所能概括,其治学范围之广阔与方法之精微,更非传统旧学所能涵盖。  相似文献   

5.
~~治学之道,专通坚虚@卞孝萱  相似文献   

6.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嗜者也。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发见以来,二十馀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吾国学者,其撰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学著作之林者,仅三数人而已。夫敦煌在吾国境内,所出经典,又以中文为多,吾国敦煌学著作,较之他国转独少者,固因国人治学,罕具通识,然亦未…  相似文献   

7.
治学杂语     
治学杂语蒙文通先生遗稿编者按:蒙文通教授(1894-1968)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经学家和民族学家。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本刊从《蒙文通学记》一书(三联书店,1993年9月版)中,摘登了一部分治学杂语,以表纪念。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  相似文献   

8.
薛玉凤 《世界文化》2013,(11):30-33
提起剑桥大学,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长达804年的悠久历史中,剑桥大学创造了灿烂的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学思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9.
我的治学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李绍明教授是著名的民族学家和民族史专家,出版和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著。现征得李绍明先生同意,将其治学之路的讲演稿刊布,以飨读者。治学,在学术界历来是一个十分普遍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在我青少年读书时期,老师就经常讲如何吸取别人的经验对于自己治学的重要意义。今天,我应我所同志之约,扼要地介绍一下自己在数十年民族研究的学术生涯中所积累的点滴体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或可供同志们参考。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民族学的大学生。1950年,我就读于四川华西大学社会学系,在社会学系的两个专业中,我…  相似文献   

10.
淮茗 《寻根》2012,(3):42-43
吴梅为一代曲学大师,这早巳是学界的定评。在成名之前,他曾度过一段颇为艰难的坎坷时光,但也为其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1909年到1910年的中原之行虽然时间较为短暂,却在其治学历程中留下了颇为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湯序波 《中国文化》2010,(1):163-170
<正>今年是先祖父汤炳正(1910.1.13-1998.4.4)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追思其学术生涯,感触良多,似有千语万言涌上心头,但本文只准备集中谈谈他的为学经历及治学成就。当然,作为一名学者,先祖父最令我这个孙儿钦佩的还是他那种造次必于是,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学家以"自得"为体认真理的正途,也以"自得"作为启示门人的基本方法,宋明理学家尤甚。明末大儒刘宗周主张"学以自得",以"自得"为为学之"精要",并以"无所得,故名自得"阐论"自得"之义。他将宋明儒"自得"治学方法贯彻于自己的为学历程,实现对先儒哲学思想的创新诠释。  相似文献   

13.
<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西洋现代知识体系对中国传统学术形成巨大挑战,政治学、政治思想等学科都来自西方,"中国政治思想"更不见于中国传统学术之林,学人必须经历艰苦卓绝的探索方有成绩。萧公权(1897-1981)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则更有其独特的治学路径。这首先表现在他身具西洋政治哲学的个人学术优长,以及他对当时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现状的清醒认识,集中表现在他的治学实践之中。他对中国政治思  相似文献   

14.
史向前 《寻根》2001,(1):35-39
所谓传注之学是指传注经典的治学态度与治学途径。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多通过注解、阐述传统经典的方式书立说。从先秦开始,尤其秦汉以后,思想家们代表性的作多为经传或经注,一部经典往往被不同时期、不同学一再注解,甚至注上作注,谓之义疏,注疏本太多,自然又有了集注、集解之类的书。传统经典成了学术史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为学术活动几乎成了注解和阐述经典的功夫,以至长期形成了经学与其他学科纠缠难分的现象。这一特点的形成有中国化传统的特殊背景,具体分析当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吾师无锡钱基博先生(1887—1958)是我国近代继承先辈樸学传统,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著名学者、古文家、文体学家、文学史家。他自称“基博论学,务为浩博无涯涘,诂经谭史,旁涉百家,抉摘利病,发其阃奥。”这是先生终生治学生涯的实录。先生平生服膺、景行的先儒有二:其一东汉经师高密郑玄康成,认为:“独念东汉党人,千古盛事,然郑康成经师人师,模楷儒冠,而名字不在党籍。余抱樸杜门,论治不缘政党,谈艺不入文社,服习父兄之教,不逐时贤后塵。自惟问学不中为康成作奴僕,唯此一事,粗堪追随。”这是先生治学节操的不同凡响的表现。正是这一独立的品格,不忮不求,甘于宁静淡泊,支持了他一生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6.
季羡林先生在谈到陈寅恪先生的洽学方法时说:“寅恪先生曾在几个欧美国家留学,在德国时间更长,受业于Heinrich Lüders(亨利希·吕德斯)诸大师,学习梵语及其它古代语言文字,深通德国学者的治学方法。结果他把中国考据学和德国考据学严密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再济之以德国的彻底性,写为文章。  相似文献   

17.
以治学为职业,作真实之贡献──读《顾颉刚读书笔记》有感汪宁生当代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逝世以后,海外学人纷纷发表哀悼或评论文字,对顾先生评价之高超过国内,誉为"中国史学现代化的最先奠基人之一"①。他们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后三十年顾先生的工作和思想情况。由...  相似文献   

18.
杨洪 《华夏文化》2000,(1):20-22
考据学是在清代学术界居主导地位的学术流派。该学派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通过音韵、训诂、辑佚、校勘、辨伪等方法考证经史,这就是考据学,也称考证学、汉学、古学。又因其朴实无华而被称为朴学。这是就该学派的学术特色而言的。考据学盛行于清代乾嘉时期,  相似文献   

19.
心灵生态美     
修身与治学一样,孔子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此反观自己,博学未能企及,但以林业记者的资历,我曾审问过草原的枯荣,明辨过森林的盛衰,笃行过江湖的沉浮,唯独没有慎思过心灵生态的冷暖亲疏。按照季羡林先生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庄存与时代的学术与他的经学道路的分析,说明清代经学的发展到乾嘉时期出现的以文字训诂为中心的汉学,乃是中国经学发展的逻辑的"天",与清代社会状况的"人"结合的产物;而庄存与的家学与个人的学术兴趣,及其所形成的学术品格,则促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乾嘉汉学的治学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