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台梦     
我做过很多很多的梦,那些梦曾经给我带来喜悦和希望,也带来过苦恼和迷惘…… 现在的我虽然早已远离那个爱做梦的年龄,十七年的"兰台"生涯却令我饱尝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犹如做了一场难说的梦……  相似文献   

2.
“我的章上报纸了!上解放军报了!”捧着那份刚拿到手的解放军报,我激动地跳了起来,多少次在灯光下草稿纸上的忙碌终于有了回报。那天我高兴坏了,心里装的满是成功后的喜悦。连队为此表扬了我,战友们也投来羡慕的眼光,还给我取了个绰号叫“小记”。我自个儿也暗地里鼓足劲准备干出一番成就来。  相似文献   

3.
结缘新闻     
儿时,我有一个梦———想当作家。长大稍省人世,方知那梦难圆。但聊以自慰的是虽未当成作家,一生却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二十年前,我在四川石油局成都输气队当一名仪表工,其时,四川石油报举办了一期通讯员培训班,我荣幸地成为学员之一。在那里,我知道了什么叫“五...  相似文献   

4.
全国图书展览开幕前夕,吉林人民出版社的老郭来看我,将该社参展图书——《小学生文库·课外辅导类》一套赠我,内中有我1980年写的一本与小学生谈使用标点符号的小册子。书展开幕那天,我怀着节日的喜悦,同我在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的女儿匆匆赶往展场。我望着她那满脸堆笑、活蹦乱跳的神  相似文献   

5.
暂停时分     
在凭空被一场冰雹劈头盖脸砸过之后,我感冒了。那天晚上,我万念俱灰地躺在床上,头痛得好像轻轻一摇就能把脑花(四川话中指脑浆)甩出去。我梦到了吃火锅。是爸爸在家里自己炒的底料,很大一块牛油放下去滋滋作响。谁要吃清油火锅?听起来就有一种跟这漫长的冬天一样寡淡的乏味。我涮了毛肚和鸭肠,起码吃了10块全是肥肉的腊肉,估计锅里的油气足了,这才拿起一把漏勺,放进去一副猪脑花,伸进锅里烫着。几分  相似文献   

6.
他的前任老板叫陈一舟,他的现任老板叫张朝阳,他的投资人叫马云,他的对手一个叫李彦宏、另一个叫周鸿祎。"我记得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要知道自己还是处于一种饥渴和无知里。"34岁的王小川,在搜狐已经工作了13年。他曾经的一些同事都惊讶,他在搜狐能待这么长时间。而王小川一直在一种"饥渴"感里走了过来。2003年王小川开始做搜狗搜索引擎,两年前搜狗从母体分拆出来,他成为了这  相似文献   

7.
每逢星期天,我总会象专职记者那样,一本正经地去抓新闻线索、采访,简直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业余记者”。早先,我对记者总是感到神秘,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无冕之王”。然而,命运却把我安排在物资的天地里,我成了物资一兵。尽管我在单位(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西安公司)有一个令人称羡的工作(人事劳资),然而我天生喜欢新闻工作,于是我想到了星期天,那是我自由支配的天地。我是1985年初开始学习新闻写作的。尽管我“热”得象一团火,业余采访,酸辣苦甜都尝尽。一次,我去陕西咸阳市采访中国外运总公司陕西省分公司咸阳外贸车队“建立了信誉卡制度”,当时,我只顾采访,竞误了市郊火车,焦急之余,一咬牙叫了辆“出  相似文献   

8.
武梅 《图书馆论坛》2000,20(5):92-94
光阴如箭 ,时光荏苒 ,转眼之间我在图书馆工作已近 2 0年。回顾 2 0年的工作历程 ,我感慨万千。这里面有辛酸 ,也有喜悦 ,更多是欣慰和自豪。经历了思想的波动 ,生活的励炼 ,从业的困惑 ,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找准了人生的定位。1 边学边干在职业选择上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从事图书管理工作 ,当一名图书管理员。在很小的时候 ,由于父母体弱多病 ,我总梦想当一名医生。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于 1981年进入西南工学院图书馆工作 ,没有能圆自己儿时的梦想。在近 2 0年的工作时间里 ,我分别在图书馆的学生阅览室、编目室、期刊阅览室、流通部、外文…  相似文献   

9.
痴人说梦录     
甲:昨夜我做了一个梦。乙:什么梦? 甲:我出人出钱又出物,办起了一份报纸,叫编辑、记者天天指着我的鼻子骂,有缺点也骂,没有缺点也骂,把小缺点当成大缺点骂,骂得我狗血淋头,骂得我声誉扫地……乙:你这是痴人说梦,天下哪来这样的大傻瓜? 甲:这叫客现、公正。乙:客现、公正? 甲:对,因为我确实有缺点。乙:有缺点可以实事求是批评。普天之下,没有这样的客现、公正。  相似文献   

10.
烈火见真情     
范丽 《新闻天地》2006,(4):10-12
初中毕业后我在家乡云南省永平县城关镇一呆就是3年,1999年春节过后,从部队复员在长沙一家酒店做保安的堂哥将我带到了距离家乡一千多公里外的长沙。在这陌生的异乡都市,只有初中文化的我费尽周折才找到了份卖快餐的工作,但没干上两个月就被炒了鱿鱼,那天我伤心得蹲在五一路立交桥下默默哭泣。巧的是,常叫我送盒饭的皮袋厂老板金小萍那天正好路过看  相似文献   

11.
我这人生来爱做梦,曾经做过不少多姿多彩的梦:读书梦、当兵梦、爱情梦……但做得最多的是记者梦。 少年便做“记者梦” 记得上初中时,学校里每天下午有一节读报课。担任班长的我,被班主任“封”为读报组长。每天读报课,我便站在一米高的讲台前,为同学读报。班主任则坐在教室后面,有时“抓”出一个我读错的字帮助纠正;有时候当我对报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他会叫  相似文献   

12.
陈晓庆 《声屏世界》2013,(10):49-52
作为一个农资人,中国梦就是农资梦,就是我的梦。要深深的知道,土地、作物、农民和我们是一体的,我们的农资魂就是爱土地、爱作物、爱农民。一片土壤也有生命,才孕育了种子和果实;一滴水也有梦想,才汇集成了江海湖泊。做为一个有生命的企业,施可丰从创始之初就有了自己的梦想,强大不仅是每个人的梦想,也是一个企业的梦想,一个国家的梦想。大国崛起,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企业的梦,更是每一个百姓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一个有"魂"的中华民族便是一个有中国精神的民族。什么是"魂"?魂是纲领,是心要去的地方;魂是一种凝聚力,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对于农资行业来说,做有魂的农资人是一种良心,更是一种对土地、对作物、对农民的热爱。——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永军  相似文献   

13.
“这是光圈,这叫取景器……”我茫然,听不懂,也没法听憧。来到这个世界42年,只照过四五次相,那是别人给我照,我无缘摸那个神秘的铁匣子。然而那天,1982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宣教科长把一架“海鸥4A”相机交给我。我明白科长不是叫我拿着照相机去玩,是叫我用它去宣传塔里木,宣传塔里木的建设,宣传塔里木人的风貌。如同50年代末来到塔里木时,班长发给我一把坎土镘,叫我去挖地、种庄稼一样。我大胆地拍完一个胶卷,诚惶诚恐地冲了出来。糟糕,头一张底片只有小半截影像,而后面却全是空白。我急忙去找科长,他笑了:“保护纸还  相似文献   

14.
何福州 《军事记者》2006,(12):65-65
由于工作需要,我由一名基层汽车兵借调到机关当新闻报道员。在这几个月的点点滴滴中,我感受颇深,不仅知识面更广了,学习劲头更足了,也让我着实体验了一把钢笔字变铅字的喜悦。而这些都缘于我生命中的另一半——《解放军报》。也正是她,让我迷上了写作,迷上了新闻报道。说生命中的另一半,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来当报道员之前,我就对自己言过三关:第一,要对自己有信心,努力干好这份工作;第二,要多学习,多问,多思考,制定好学习计划;第三,多学习军报,一定要参加今年的新闻函授培训。不干这行是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由于今年2月底才来到机关,出于…  相似文献   

15.
李梅英 《图书馆论坛》2006,26(3):235-237
又是一年桂花香,望着校园内日益壮大的桂花园,回顾我在图书馆工作的五千多个日日夜夜,心中充满了感慨:15年了,这其中既有酸甜和苦辣,也有成功和喜悦,但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工作带给我生活的充实、快乐和事业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
武香凤 《大观周刊》2012,(36):123-124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实践的权利和机会,做到兴趣活动育才能、培养兴趣露才能、创造条件展才能,使兴趣、才能、成果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学习氛围中,体会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的喜悦,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浓厚兴趣。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7.
当我手中接过由中国记协颁发的新闻工作30年的荣誉证书的时候,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的坎坷历程使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从1959年我投笔从戎开始,常常也利用手中的笔写稿,被《空军报》、《解放军报》、《通信兵杂志》采用。1969年,我从部队转业去《浙江日报》社学习办报。先后有郑梦熊、袁一凡、钱吉寿、李斌、赵宝杰、丁奎年、陈柳英等同志成为我的老师。改变了我后半生的命运。在这30余年的新闻工作中,我始  相似文献   

18.
记得著名歌手姜育恒有首歌叫《再回首》,歌中唱到:“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十年前.我满怀对出版工作的热爱选择了编辑这个职业.十年后我要说“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再回首,对于出版工作的热爱我心依旧。  相似文献   

19.
每当我翻出一尺多厚的新闻习作手稿,看着在中央、省、市、县等26家报纸、杂志、电台上发表了的千余篇各类新闻作品和那几十本获奖证书时,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10年,整10年,我用我美丽的青春终于闯进了新闻殿堂的大门,把自己从一个山里放牛娃锻炼成为一个党的专职新闻工作者,圆了我的“记者梦”。 想起1984年,当17岁的我用稚嫩的笔写出第一篇新闻习作,又跑前跑后请教过四五位常写文章的老师,三易其稿后,一双颤微微的手将她送进了绿色邮筒时,从小就做的美丽的“记者梦”就开始实施了。也真没有想到,当我这篇新闻处女作被县广播电台播出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整天东奔西跑采访,挑灯夜战写呀,学呀,然后就是跑邮局,进书店,也常常是入不敷出,被人嘲笑,被人讥讽,我也有过彷徨,有过彻夜不眠的思考,可每次内心煎熬之后却是更勤奋的努力和拼搏。 也许是痴心感动了上苍,也许是幸遇伯乐。1985年我被意外的录用到乡政府工作。虽说是打字接电话提水扫地的苦差事,可给了我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用武之地,我如鱼得水,白天努力工作,夜晚加班学习写稿,常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本书,叫《谢谢老谢》。这位"老谢",大名叫谢泉铭,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他个子不高,但读完《谢谢老谢》一书,我想到的是鲁迅作品里的一句话:"需仰视方见。"我是认识老谢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70年吧,他在《解放日报》编文艺副刊。我已记不清是谁介绍我们相识的,但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仍然清晰。那天,可能是我提到了报上一位女诗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