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让我想起莫奈的那幅有名的油画,莫奈把伦敦的雾画成了红色。伦敦的雾是红色的吗? 多瑙河是蓝色的吗? 约翰·施特劳斯的传记作者、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学家普拉维先生,为写这部题为《圆舞曲之王》的传记,曾遍访约翰·施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的所有国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他写作的传记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圆舞曲之王     
一提起圆舞曲,人们立刻会想到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因为父子二人的名字都叫约翰,大家就称父亲为老施特劳斯,他最有名的圆舞曲作品是《多瑙河之波》。  相似文献   

3.
Talk To Us     
势1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883年创作了这首圆舞曲,曾被填词成为声乐曲卜2南宋诗人林升的名句下句接一西湖歌舞几时休“静3与“暗度陈仓“连用,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势4.指一段感情发生变化.多用于指演艺圈中恋人的分分之S之、口口黔5梁咏琪的一首广东话情歌,收录于同名专辑中知6常用词,表示无法确定粉7((三字经》中的首句,接在“人之初‘’之后黔8.一部日剧.又名《大和抚子》由松岛菜菜子、堤真一、矢田亚希子、西村雅彦主演黔9跟随师傅(老工人)学习技术的青年工人梦,0.早期白话中对饭馆、酒馆.客店中接…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193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流经维也纳的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从未呈现过蓝色。不但如此,约翰·施特劳斯生活时代的多瑙河,还常常洪水泛滥。但自从1867年,约翰·施特劳斯创作出《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维也纳人开始热爱起他们那条可憎而又可怕的河了,多瑙河一年四季都变成蓝色的了。一首乐曲,竟然改变了一条河流的色彩和形象,这便是艺术的巨大力量。下面,就让我们在著名作家肖复兴的引领下,一起走近那片透明的蔚蓝色,走进迷人的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5.
叽叽喳喳,噢!叽叽喳喳,噢!你听大街里在干啥,原来是他,又拉着别人说闲话。他跑了东家跑西家,叽叽喳叽叽喳,他又说这来又说那。……想想看,把这么一段词配在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闲聊波尔卡》中,唱出来,如何?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春到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上,石家庄市第六中学的阳光少年合唱团,就以这样一曲由学校老师吴国钧填词、约翰·施特劳斯作曲的诙谐、欢快的合唱,得到了晚会特等奖的殊荣。多年来,  相似文献   

6.
维也纳爱乐乐团今年迎来了150华诞。拉开盛大的庆祝活动序幕的,是新年音乐会上奏响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序曲。正是它的作者、德国作曲家奥托·尼古莱在1842年以宫庭乐队为基础,组建了维也纳爱乐乐团。人世沧桑。150年的光荣岁月中,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不朽的作曲家指挥过乐团;尼基什、托斯卡夫尼尼、斯托科夫斯基、富尔特温格勃、卡尔·伯姆、卡拉扬等伟大  相似文献   

7.
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一生写了462首乐曲,大部分是圆舞曲,他被称为“圆舞曲之王”。名扬全球的《蓝色多瑙河》就出自他的笔下。可是,这首歌竟是从洗衣妇手里抢救出来的。施特劳斯的妻子杰蒂是颇受欢迎的歌唱家,施特劳斯写的曲子一直由她演唱。  相似文献   

8.
殖民时期的文学并不是纯文学,其主要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赞美上帝.如果文学作品不是以此为主题,它也就失去了文学性.所以,这一时期的最伟大作品科顿·马瑟的《新英格兰的宗教史》就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集子.它涉及了历史、野史、人物传记、恶魔传说以及布道和神学等领域,而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目的:歌颂上帝和那些效忠上帝的人.当然它们都反映了马瑟的清教徒观点.而威廉·布雷德福的《普利茅斯殖民史》和约翰·温思罗普的《日记》则记录了上帝的无限威力.不知为什么,可能就是由于朴实的语言和不加任何修饰的忠诚使这两部作品在文学中占据上游.与此同时,塞缪尔·塞沃尔的《日记》和佩尔斯的《日记》都是同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这一时期以及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上帝的忠诚.但是殖民时期的诗歌却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的《判决日》“用诗歌描述了这最伟大的、最无可辩驳的上帝的宜判”.这部诗作把木马摇动似的旋律和这一神圣的主题荒唐地结合起来.安妮·布雷德斯瑞特偶尔把韵文和诗体混合,所以她的“四位一体”的废话诗篇(如《四个君王》、《四季》等)显然是关于文学史的,而不是文学本身.出自罗杰·威廉姆斯和约翰·考特恩的小册子记录了他们在神学上的分歧.还有约翰·艾略特的《印地安语法》、韵文  相似文献   

9.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  相似文献   

10.
当我第一次听到激昂悲壮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和清纯柔美的《月光曲》的时候,当我踏着约翰·施特劳斯谱写的《华尔兹舞曲》轻快地在舞池翩翩起舞的时候,当我在美术馆或画册上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的时候,内心曾经萌发出强烈的愿望--有朝一日一定要踏上那块许多世界级著名艺术家曾经生活、畅游、奋斗过的土地。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文人的笔下以及许多漫画家的画中,“约翰牛”和“山姆大叔”成了英国和美国的代称。那么,这两个绰号是如何来的呢?18世纪,苏格兰有位名叫约翰·阿巴思会诺特的英国作家,于1727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约翰·布尔的历史》的书,书中刻画了一位名叫约翰·布尔的性情急躁、滑稽、个子矮胖、举止笨拙的绅士,借以讽刺当时执政党的战争政策。以后的漫画家又把该书主人公约翰画成一个头戴小圆帽、身穿骑马衣、足蹬长统靴的矮胖绅士。由于人物刻画逼真,形象生动,很快传播开来而家喻户晓。这样,“约翰牛”便逐渐成为英国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1967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发表,无疑是在拉丁美洲文坛上引起了一场“地震”。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智利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就如同《唐·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样,引人入胜。”1982年马尔克斯主要因《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现已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发行一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一 +V”的语义问题 (这里的“Verb”也包括部分“adjective”)。数词“一”直接出现在动词之前 ,是常见的。“一 +V”的出现 ,须有一定的语境 ,并且不同语境下的“一 +V”,产生不同的作用。(一 )先行句语境里的“一 +V”这里讨论“一 +V”的语义问题 ,涉及的是复句。首先看先行句里的“一 +V”:(1 )我们·一 ·到 ,那歌声便戛然而止。(《散文》1 980年第 3期 5页 )(2 )春灌 ·一 ·过 ,活就轻松了。 (《人民文学》1 995年第 9期 90页 )(3)这么 ·一 ·来 ,我与他们共同语言就少了许多。(《读者》1 997年第 3期 2页 )(4)四下 ·…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鸬鹚》有一句:“··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鸬鹚》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原文中那一句为:“··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该文选入1987年小学《语文》第九册时,并没有将“忽然”改为“只要”;而现在改成了“只要”,改出了毛病。课文中所写的,是作者亲眼看到的景象,而不是想像出来的。事实上,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所叙述的渔人驱赶鸬鹚下水、鸬鹚捕鱼的情景、渔人的忙碌、渔人停止捕鱼后喂鸬鹚吃…  相似文献   

15.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十九世纪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几百首圆舞曲中的最著名的一首。1867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急需一首合唱曲,就请施特劳斯帮忙创作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圆舞曲。多瑙河是流经中欧的一条主要河流,施特劳斯对它那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如同对母亲一样热爱、熟悉。他在一个傍晚,漫步在街上,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好朋友、诗人格涅尔家里。他把自己的感受讲给诗人听,诗人  相似文献   

16.
蓝色多瑙河     
一八六六年六月十七日普奥战争爆发。七月三日波希米亚克尼希雷茨附近萨多瓦尔一战,奥军遭到惨败,被迫后退。普军扬言要高唱凯歌进入维也纳。维也纳人心惶惶,笼罩着愁云惨雾。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尔贝克(1831—1877)想用音乐来安抚人心,约请约翰·施特劳斯写一首歌唱祖国大地河山,足以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男声合唱曲。施特劳斯想起奥地利诗人卡尔·贝克(1817—1879)有一首描写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的诗歌,曾经使他入迷,但不容易谱曲;他就请诗人约瑟夫·怀尔仿照贝克那首诗的意境,写成了新的歌词,由他谱成了一首男声合唱曲,曲名就是《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一八六七年二月十五日在维也纳初次演唱时,听众的反映非常冷淡,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曾记得在执教由音乐神童莫扎特创作的格调清新明朗、优美和谐,充溢着生命活力的经典传世之作《渴望春天》时,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歌曲表现意境,课前的二分钟预备导入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先是收集了许多表现春天主题的图片:破土而出的嫩芽、绿色的田野、桃花盛开、风和日暖……同时选择了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做音乐背景,然而播放时我才发现这组图片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8.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有的人认为它是消极的悲叹。如:夏承焘、游止水合著的《辛弃疾》解释“可怜白发生”说:“唉!可惜头发白了,报国无路,一切希望都落空!……末句五字,……完全否定了前面的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句五字失望之情。”华中师范学院编的《中国文学作品选读》则说:“最后一句转到壮志未酬的悲忿,同时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写的《正义论》一书,如今已成为经典。在这本书里罗尔斯只阐述了两个正义原则,却用去了40余万字。这可能让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用一本书来说两句话,是不是很无聊?然而这绝对不是啰嗦,更不是玩复杂的语言游戏。事实上,在哲学方面很多东西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而且现在的哲学早已不是过去的哲学了。在古希腊,苏格拉底这样的哲学家们经常是“一句顶一万句”。面对陌生神秘的自然界,这些人常常下一个气势很大的断语,诸如“水是万物的始基”,至于凭什么这样说,他们却从来没有思考一下,或者去为自己的观点寻找…  相似文献   

20.
目前笔者所见《四库总目》计有三种,一为中华书局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二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三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载:“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顾炎武作《日知录》,并沿其谬。”而后二种之同类叙述俱作“陈启元作《毛诗稽古编》。”疑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台湾影印武英殿本所作“陈启元”之“元”误,当为“源”字,中华书局本是也。兹证明如下。一、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书前提要”:“陈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