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目的是个历史的范畴,自古希腊以来,教育目的所涉及的几个方面相对稳定。基本上没有变化,其核心就是关注人的“德、智、体”的发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目的的变化体现在对“德、智、体”这些方面的具体内涵的不同理解中。所以,我们现在对教育目的的讨论,不应抽象地谈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目的不是在教育活动内部能够找得到的,不是某些教育家的规定,也不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对教育问题的概括,而应从一个时代的教育活动赖以生存的社会中去寻找。因此,对教育目的讨论应该是非常具体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目的是个历史的范畴,自古希腊以来,教育目的所涉及的几个方面相对稳定,基本上没有变化,其核心就是关注人的“德、智、体”的发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目的的变化体现在对“德、智、体”这些方面的具体内涵的不同理解中。所以,我们现在对教育目的的讨论,不应抽象地谈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目的不是在教育活动内部能够找得到的,不是某些教育家的规定,也不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对教育问题的概括,而应从一个时代的教育活动赖以生存的社会中去寻找。因此,对教育目的讨论应该是非常具体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具体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它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 ,具有“以史鉴今” ,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读史使人明智”。中学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去关注人生 ,去认识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提高人文素养 ,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历史教师是人 ,是社会生活中的人 ,不是吞吐历史知识的机器。…  相似文献   

4.
所谓五育,指的是人围绕着“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工作的总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而针对“五育”所开展的教学,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应当在各个学科的知识教学中进行全面的融合与渗透,这样才能让“五育”的目标任务得到充分的实现。本文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五育融合”理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素质结构问题,教育界长期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1)认为人的素质结构包含“德”、“智”、“体”三个方面;(2)认为人的素质包含“德”、“智”、“体”、“美”四个方面;(3)认为人的素质包含“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到底哪一种观点更正确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思考一,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对人才培养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王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德、智、体全面发展,既说明高校教育适合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又说明其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点来说,德育又是居于首要地位的组成部分。德,主要是指政治立场,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观点作风。在大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德是灵魂,是统帅。它包含:以马列主…  相似文献   

7.
教改前沿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 教育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对的,但还可以加上三个方面。一是“群”,即集体主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对集体主义讲得很少,“文人相轻”,“各自为政”,比比皆是,历来如此。今天搞社会  相似文献   

8.
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时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他明确地把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内容调整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人认为,德育包含了美育,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极其有害的。德育与美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但是美育有其独特的内涵、独特的作用,德育包含不了美育,美育不是德育的一部分。德育包括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教育学中的教育目的理论.一股分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两部分.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作为我们制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理论基础。人们从中不难发现.这两部分只是机械地连在一起.在逻辑上并不契合,而且同样是“全面发展”的字句.其实质亦不同。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本身并不是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我国流行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表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念的区别。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远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探讨的。笔者只是在某刊物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一个值得商榷的见解,提出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供研究讨论。 这篇文章中说:“毛主席的讲话中历来提德、智、体全面发展,这跟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是同一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三大差别以后人的全面发展,这不是短期内能够做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这些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2012,(12):8-8
关于教育方针问题,《义务教育法》里有一个提法,十六大有一个提法。由于我国的宪法里写的是品德、智力、体质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后来就简化成“德、智、体”。在讨论修订《义务教育法》时,人大常委委员们多次提出应该表述为“德、智、体、美”。但由于在“德、智、体”后面加了个“美”字,所以有些委员就提出还应该加“劳”、加“综”(综合实践)等。  相似文献   

12.
试论教育体系中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及地位肖宁,孙伟一、“王育”的界定及其作用对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实施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教育内容。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因而其“王育”的界定、关系及作用也就各不相...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培养受教育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的要求,针对当前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素质”是广义的。我个人理解,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因素和多层次的概念,而且是依时代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概念。人们常爱说;“这个民族的素质很高。”谈及于此,首先想到的便是国民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但是“教育程度”不是唯一的尺度,素质还包括民族的特性。个人“素质”似乎就更加具体。道德品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首要地位,所谓的“道德文章”和“德、智、体、美、劳”等等的提法,都说明了这一点。其次,在确保道德高尚的前提下,接受教育和智力开发的程度是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参数。第三个因素应当…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教育被提到了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根深蒂固 ,以及少数教育者对德育与智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模糊认识 ,一些学校的教学常规片面地指向学生分数 ,出现了严重的“重智轻德”倾向。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规律看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缺一不可 ,而德育在其中是主导因素。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的讲演中说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在其道德品质方面 ,或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一个人学业的不足并不会深远地影响他的一生 ,而道…  相似文献   

16.
一、构建办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教育法》第5条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法相比,在“德,智、体”之后增加了“等方面”。这样既保持了德育、智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又为美育、劳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教育方针中所说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说要使学生各个方面均衡发展,而是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主动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培养身心、个性和谐发展的人。 在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指导下实施的中学素质教育,应该把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  相似文献   

17.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施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其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也以“德、智、体等方面”作了界定,于是相应地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以“德育、智育、体育”这一次序排列也就理所当然。对这一排列次序,尽管从历史上看,有过不同的观点和提法,但极少有从科学方法论这一角度进行论证的,所以,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全面发展的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身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一般地讲德、智、体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现在有人提德、智、体、美,美育是不是也可以放进去?凯洛夫《教育学》提过德、智、体、美、劳,劳动也是一个方面。究竟怎么提法最合适?这类问题在教育学中是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的。 (2)每“育”又有个方面发展的问题。譬如智育,现在需要学的东西多了,除工具学科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又分很多学科,人的知识广得多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且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简言之,就是全面提高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它具有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差异性等主要特征。[l]。本文试图从素质教育的特点谈谈中小学教育管理。 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先生等都非常重视美育,对美育有过很多论述。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可见美育之重要。一度我们的教育方针曾提过“德、智、体、美、劳”,后来为什么在《纲要》中恢复了“德、智、体”的提法?政治局讨论这个问题时认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是属于我们党的重大方针,已坚持多年,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已为教育界,甚至全党全民普遍熟悉和认同,应该一以贯之。然而,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美育和劳育,德育的范围很广,应该包括美育,劳育也应当包括在德育和体育里面。这里需要向同志们说清楚,美育是很重要的,少写一个“美”字决不是中央不重视美育,中央和国务院是很重视的,美育应该贯穿于各级各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