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哲学关注与讨论。其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是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类别,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生态中心主义虽然承认自然中其他生命的价值,但是人们无法理解人以外的生命的价值。因此,人们只能从人类的立场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兼具人文精神,不断改进与发展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不断进步过程中终将被绿色发展理念吸收部分精华之后所批判。生态中心主义无疑使人类正确认识到了人类自身及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其所强调的生态系统或生物体本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过高,甚至偏激地认为为了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平衡,去牺牲人类的某些价值和利益来保证,这一理念也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绿色发展观正是基于两种中心主义的基础之上,吸取精华并去其糟粕,充分将绿色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部分,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主导,逐渐成为中国绿色发展观的最基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不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环境问题的成因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人类理性的历史局限性。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坚持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一切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为整个人类整存与发展的需要服务。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强调人的利益时走向了绝对化的极端,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了人的利益的整体性、共同性和社会性;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休戚相关性,又突出了人的主导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的利益作为环境伦理的中心,又主张以尊重自然规律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成为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5.
理性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在理论上必须重新思考过去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和立场,坚持理性人类中心主义,实现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尤其是对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在实践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理性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经济结构调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实现生态化革命。  相似文献   

6.
非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动物中心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包括宇宙人类中心主义、神学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忽视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并且认为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中心主义所引起的,对此,笔者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伦理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生态伦理学就是伦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伦理学两种截然对立的发展观念,而人类中心主义又经历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其分别代表了"以人为重""人物并重"和"非人为本"的价值选择。对三种理论的辨析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俞龙 《生物学教学》2001,26(3):23-25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的自体原则,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选择。生物学教师可在教学中从自我生存状态、人的类本质及生态伦理等角度出发,结合相应的生物学问题,适当突出一些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无中心要素的原理 ,决定了全球人化自然系统生态平衡的实现 ,须以整体无中心为前提。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 ,既要依靠自我中心的人类实践活动 ,又须在“广义道德关怀”指导下 ,以人的实践消除“人类中心”的痕迹。于是 ,广义道德关怀成了问题解决之关键 ,而将价值主体和道德客体扩展到非人类生物 ,则是建立广义道德关怀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王甲林 《红领巾》2004,(4):38-39
人类中心主义根本否认自然的价值、生态中心尊严和权利,割裂了人与环境的共存和谐关系,其结果严重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生态平等的思想唤醒了人们的生态意识,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至所有存在物.但是,生态中心论者认为自然与人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否认人的主体性,把这种理论付诸实践,同样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崭新理念,是我们今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以人为利益中心和以人为价值中心两种不同的人类中心主义中,以人为价值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合理的,是人类走不出的,是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对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的重新解读,拓展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新视野,并为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中心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哲学例题,随着现代西方环境伦理研究的开展,有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焦点在于人以外自然存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关性。本文认为应该在认识和生物学层面上肯定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在价值层面上扩大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通过扬弃,树立新的人类中心主义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生态伦理学总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而做出的人对环境态度的一种价值选择。对自然价值的尊重并不意味着人以外的自然存在物具有人类同样的权利。从科学的角度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延续的生存裁体;从哲学的角度量,自然是人的“天机身体”,是主体的一部分,人类将自然作为目的性内容本身倍加珍视实质上是对人性健康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些非人类中心主义者把人类中心主义视为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由此全盘否定人类中心主义的神态伦理观,而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正确的,而且是有害的;事实上,立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并不是要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对自然无限制掠夺,而是在认识到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不是一般的其他自然存在物,人类不应放弃为自身谋福利的权利而成为其他自然存在物的道德义务的主体,我们应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基础的思考,从以下几点阐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1)价值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分是近代的产物;(2)人类中心主义是建立在二元论世界观基础上的,这种世界观具有内在缺陷;(3)不能用逻辑来反驳非人类中心主义。这种“逻辑基础”是人类中心主义同样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潜水鸟"中展示的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的局限性、人类改造自然的盲目性和人类中心主义对于社会和人的危害性,揭示"潜水鸟"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的主题,试图唤醒人们正视人类中心主义幻觉,认识自然的内在价值,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但与基于本体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他们关注于其价值维度,从实践论的角度阐发其深刻内涵。我们应扬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在当代谋求“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环境文学在各种学说对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积极探索中应运而生,它以审美的方式唤醒人们的环境责任感和环境权利感,帮助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变得更优秀,更卓越,更富有活力,使地球上的生态景观变得更健全,更美丽,更富有生气。  相似文献   

19.
德性伦理走向自然,遭受了最具"环境伦理特色"的责难:它持有或导致危险的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术语意味着极为不同的观念和主张。以德性伦理的路径探讨和应对环境问题,蕴含着一种合理而且必要的人类中心主义,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关切,而且能够引导人们超越不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迫使人们开始反思近代以来人类活动方式(以人对自然全面控制与利用为标志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考.在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两种观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其争论的焦点是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以及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的不同理解,并由此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观点: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扬弃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