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表性“教育目的”现有三类:“人本位”、“社会本位”、“化本位”,从当代性看,这三类“教育目的”观正从冲突走向整合。“教育目的”的本质是为了人,发展人,生成人。  相似文献   

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价值合理性体现在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与人的价值目的性的统一。从形式合理性方面来说,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与学位制度发展规律的逻辑一致性,即社会发展现状对职业教育的学术性、职业性与人文性趋向融合的内在规律性制约;从实质合理性方面来说,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目的中的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价值统一,即从为“职业”准备的社会本位向为“职业生活”准备的人性解放本位转变。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总要求,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梳理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特色,有助于学校把握发展方向,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学校的教育目的从“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再到“为人民服务”;从关注政治到关注经济再到关注人的发展;从培养“革命者”到培养“劳动者”再到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三育”到“四育”再到“五育”,凸显出由鲜明的政治本位、社会本位为主转向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兼顾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教育活动的方向性的指导与最终归宿。而对于教育目的最终指向是“社会”还是“人”,其中就渗透了个人对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取向。本文从哲学层面分析了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并对我国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依据当前我国的国情、“人”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的规律,我们应该确立培养“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一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功能(推动社会发展)是教育的两个基本职能。但传统的教育实践(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人的个性发展的追求与对社会职能的追求相比显得苍白无力。学校往往把有血有肉的受教育者 ,像对待工厂的自然物那样 ,单纯地作为实现教育社会目的的工具来塑造 ,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模子里面铸造出来的产品。从整个世界发展的经验来看 ,这种单纯的“社会本位”取向 ,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社会的发展反而缓慢 ;而一个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社会却人才辈出、欣欣向荣且发展迅速。所以新世纪教育必须把发…  相似文献   

6.
具体考察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现实状况,理性分析中国教育目的观发展的内在逻辑,论证“促进个体差异发展”这一教育命题的合理性。提出:“自由个性”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发展的理想形态的设计;促进个体差异发展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发展个性独特性是当代中国人发展的现实追求;促进个体差异发展和发展个性独特性既是教育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教育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个维度——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与生命本位的对比分析,论证促进个性发展是教育目的逻辑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7.
教育散论     
何谓教育?教育就是实践,是鲜活自由的生命实践,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周遭世界的全面自由的照面和对话,是对话互动之中人格的健全发展。社会本位、国家本位、民族本位、宗教本位、集体本位、科学本位、知识本位等等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只是人与人,人与周遭生活世界关系背后的“第三者”,以其作教育存在的依据,无异于亵渎了真教育。也许人们会反驳,现实中你能找到不以“第三者”作目的的教育吗?远至两次世界大战,近至“9·11”恐怖事件,血淋淋的事实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除了科技昌明,人之狂热外,能告诉我们的就只剩下“童子操刀”(潘光旦语)、人之…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教育价值观以“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为主流,这种认识存在着缺失。从关注生命、关注自然的角度出发,需对教育的价值作重新的审视。“生态价值观”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它以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生态价值观”是对传统教育价值观的超越与提升,教育活动以此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从“文本”走向“人本”语文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语文教学与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与设计不仅着眼于“文”,更是着眼于“人”,要通过“文”这一载体而实现“人”的发展。正因为坚守“生本位”,即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本位,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设计就必须由“文本”转向“人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发展至今天,已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回顾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看出教育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知识本位”阶段、“能力本位”阶段、“人的发展”本位阶段。在“人的发展”本位阶段。“人的情感发展,人的个性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方向。1999年。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教育部颁布《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刨新、主动”便开始走进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视线。  相似文献   

11.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具有重政治和重伦理两大特征,形成了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的文化特质。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以社会为本位的儒家教育观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而以道家为主要代表的非主流教育思想,则倡导以个人为本位,它打破了主流思想一统天下的僵化局面,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思想出现了重视学西学和关注个体人的发展两大趋势,使个人本位的教育观得到彰显,从而引发了教育领域内的大变革。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将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教育观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推动我国教育健康、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读周德藩同志《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载〈新教育〉周报 ,6、19) ,获益匪浅 ,感触良多。“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教育教学改革 ,日益高举起教育的人文旗帜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时代已经来临” ;“以人为本位的教育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社会角色培养 ,是一种更高水平上对社会发展本位的包容” ;“以人为本位的教育 ,通过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开发人的潜能 ,形成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以上摘自周原文)以社会为本的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 ,最本质的不同 ,应落实到“人”上 ,前者以社会发展为本 ,因而…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强调教育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反对脱离学生自然本性仅凭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希图“创造”儿童的做法,并不是盲目反对教育按社会要求培养人。学前教育是“学生本位”色彩很浓的教育,因此,应以幼儿本位为理念进行幼儿园教育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推断出新建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两个依据与高校职能——为人的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总括起来就是服务,认为把高校职能概括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是违反逻辑的,也是偏颇的。新世纪以来过度强调社会服务,忽视为学生发展服务,也是偏颇的。高等院校的唯一职能是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两个途径。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设计既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更要考虑人的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应该尊重学科发展的逻辑体系,尊重教师的专业志趣,以学校资源所能提供的知识技能为基础,要考虑学生个人身体、兴趣、个性、能力发展对教育内容的个人本位需要,不能单纯强调社会本位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本位视角下,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过度主张人的社会主体身份即社会语境下的他己能力,而教育目的个人本位形成与人存在的个人本位的等同化认知,使得教育目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矛盾根源需要重新考量。在教育主体视角下,通过对人的社会主体身份的解构,以及对单一人我主体发展范式的再思考,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中人的社会主体与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中的个体主体走向了人的多元主体教育的初步统一。在意义视角的阐释下,人的多元主体教育中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形成内在博弈、类主体即类语境下他我与个体主体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以及类主体具有对社会主体的超越性本质,进而教育从人的单一主体教育走向人的多元主体教育,从人的对立主体挟持发展走向人我与他己协同发展的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16.
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本质是什么?这是近一二个世纪来国内外教育理论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教育本质仍存在多位论说,概括起来,是三大教育本质论,即“社会本位”教育本质论、“个人本位”教育本质论和“文化本位”教育本质论。所谓教育本质多位论说,都是受教育目的的影响,只要我们从各类教育的共同属性去分析,就可以得出教育本质只有一个本位论说。否定教育本质多位论,提出教育本质只能是一个本位的新观点,对遵循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本质是什么?这是近一二个世纪来国内外教育理论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教育本质仍存在多位论说,概括起来,是三大教育本质论,即“社会本位”教育本质论、“个人本位”教育本质论和“文化本位”教育本质论。所谓教育本质多位论说,都是受教育目的的影响,只要我们从各类教育的共同属性去分析,就可以得出教育本质只有一个本位论说。否定教育本质多位论,提出教育本质只能是一个本位的新观点,对遵循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社会时期的中小学教育有不同的教育职能。21世纪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职能由“以知识为本”逐步转向“以人为本”,开发和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主要职能,中小学教育职能的转变呼唤中小学校长职能的转变。以笔者之见,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校长要发挥校长的职能作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早期,人与人之间主要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的依赖关系,个体缺乏独立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近代社会从“群体本位”进入“个体本位”,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开始确立,个体处于一种单子式的生存和发展之中;进入当代社会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共在”、“共生”开始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方式。因此,为顺应当今时代精神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教育》2005,(5):23-24
传统教育比较强调“社会本位”的思想,即强调社会需要,按同一个模子培养和塑造人,这就难免形成应试教育的状况。后来提出的“人本位”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但也给教育带来了随意性和不可控性。我们认为,“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的教育观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的,只强调哪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应对两方面都予以重视,遵循一般要求与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观点来培养人才,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