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务发明共有制──对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专利法把发明创造划分为两类:一是职务发明创造,它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而完成的发明创造;二是非职务发明创造,它是除职务发明创造以外的发明创造。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其专利申请权及申请获准后的专利权归发明创造者所有,这一问题现在没有什么争议。对于职务发明创造,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单位拥有申请权以及申请获准后的专利权。这种规定是否最好?比如发明创造人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搞出某项职务发明创造,但单位不同意申请专利,自己又不实施或转让,而发明创造人不能申请…  相似文献   

2.
一、现有的专利制度缺陷造成了诸多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权属纠纷目前,现有的《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创造界限的规定,既有职务发明创造涵盖范围过宽的问题,也有难以区分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困难。因而,造成了诸多专利权属纠纷。1.本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却申请了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照现有《专利法》的规定,有些职务发明者,将本属于职务发明的创造成果,却以个人名义或者以自己的爱人、子女、兄弟、姐妹甚至父母、岳父母的名义,申请了个人非职务发明专利,给日后的专利权属纠纷留下了隐患。2.单位同意将职务发明创造让渡于职务发明者个人,申请非职务发…  相似文献   

3.
1、谁有权申请并取得专利权 我国专利法把发明创造分为职务发明创造和非职务发明创造两类。依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在以下情况下完成的发明创造都是职务发明创造: (1)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4.
职务发明创造及专利权归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华 《科研管理》1999,20(5):46-50
职务发明创造的完成主体是职务发明人。它是发明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完成的发明创造,体现了单位与发明人两方面的意志。我国现行《专利法》以“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作为职务发明创造的判定标准不合理:把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只赋予单位所有的规定也不符合公平原则。笔者认为,对于职工“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非单位交付任务完成的发明创造,一般应确认为是非职务发明创造;而对于职工“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应确认其专利权归单位和发明人共有。  相似文献   

5.
论职务发明创造的非职务化流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是单位甚至国有专利权流失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导致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遏制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研管理》1999,20(5):81-182
职务发明创造的完成主体是职务发明人。它是发明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完成的发明创造,体现了单位与发明人两方面的意志。我国现行《专利法》以“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作为职务发明创造的判定标准不合理把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只赋予单位所有的规定也不符合公平原则。笔者认为,对于职工“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非单位交付任务完成的发明创造,一般应确认为是非职务发明创造;而对于职工“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应确认其专利权归单位和发明人共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高等学校常见专利申请权纠纷及应采取的对策:一是委托研究中出现的专利申请权纠纷;二是合作研究中出现的专利申请纠纷;三是人才流动或兼职引起的专利申请权纠纷;四是职务和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纠纷。  相似文献   

8.
一、民间技术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业绩1.专利法为民间技术创新提供了法律的保障1985年实施专利法,既保护职务发明,又保护非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属于民间创新,职务发明中也有很多属于民间的创新。专利制度为创新承担了评价的法律责任,只要申请人的文件符合要求并交纳费用,审查员必  相似文献   

9.
所谓专利权属纠纷是指一项发明创造被依法授予专利权后,当事人之间就谁应该是此项专利权的真正权利人而发生的一种民事法律纠纷。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权属纠纷。它包括:(1)职务发明创造被个人申请了非职务专利并获得了专利权而引起的纠纷;(2)非职务  相似文献   

10.
作为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人的高等学校,应该及时有效地利用职务发明创造专利,充分发挥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的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高等学校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的利用形式,主要有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专有权和转让专利使用权。  相似文献   

11.
改革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阻碍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这又与我国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以及国有企业科研人员缺乏创新的动力有关。而其中我国职务发明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专利法》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对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申请被批准后产生的专利权均属于该单位。这样规定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保护单位对发明创造所做的投资,并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直接将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能力或产品,由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但是,从实践看…  相似文献   

12.
《专利法》第6条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专项规定,明确了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的判定标准,但并未对提出专利申请的主体资格作出明确界定。相关主体以及专门的从业人员对于专门从事专利服务工作的市场主体是否可以提出专利申请,享有相关权利的问题意见并不一致。本文通过对权利主体和相关案例的梳理和分析,从行业监管、行业规范、法规建设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九五”期间,江西各级科技、专利主管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了专利法的宣传普及和培训教育,加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力度,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激励了全省广大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全省以专利权为主体的知识产权总量逐年稳步增长。“九五”期间,全省共申请专利6709件,共获授权专利3954件。在已申请的专利当中,职务发明1186件,非职务发明5523件;发明专利1146件,实用新型专利3742件,外观设计专利1821件。在已授权的专利当中,职务发明852件,非职务发明3102件…  相似文献   

14.
1.职务发明与相关专利报酬: 根据《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是指发明人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虽然与发明人的本职工作无关,但是属于在执行单位交付的其他任务时所做出的发明创造;主要依靠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5.
几经修正的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在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方面的规定虽然引入了约定优先原则,在奖酬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但实践效果不尽理想,我国的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纠纷仍较多。比较美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我国专利法应当在职务发明创造归属,特别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权利归属方面踏出更大的脚步,以更好地契合专利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6.
"专利诈骗的对象几乎都是非职务发明人." "我国非职务专利申请量历来挺高,但市场前景远不如职务发明." 这应该是目前我国非职务专利发明领域的现状. 发生在专利领域内的诈骗为什么瞄准了一类人?我国非职务专利发明保护存在什么问题?又该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专利申请量去年取得历史性进展,首次突破10万件大关。中国专利局提供的材料表明,1996年共受理专利申请102735件,比上年增长了近24%。其中,国内专利申请82193件,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20542件。据统计分析,去年国内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比上年增长26.1%,超出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增幅10个百分点。其中,企业专利申请量增幅尤其令人瞩目,比上年增长了71%。这表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专利工作。与此相反的是,我国科研重地大专院校的专利申请量,在1995年下降的情况下,1996年再度以3%的幅度下降,仅为1319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高等学校中的专利成果划分为职务发明、混合发明、非职务发明,并以此为基础对高等学校与其科研人员、高等学校与其合作企业的专利权属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9.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确立的“科教兴国”战略目标,激发群众性的发明创造热情,推动发明创造活动的开展,选拔优秀的职务和非职务发明项目以及民营科技成果,推荐参加国内外发明展览会,提高发明成果的知名度和促进技术交易,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推荐申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促进职务和非职务发明创造成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为发展经济、振兴上海服务,上海市总工会会同上海市专利管理局、上海发明协会等单位共同开展了“上海市2000年优秀发明选拔赛”。选拔赛对非职务发明和青少年发明减免报名费。评奖结束后,组织者即将参赛项…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中药产业1985-2010年的职务发明专利及非职务发明专利,分别按有效与失效情况、复审情况、产业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