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筛选重要信息,再现故事的经过。(2)能深入思考,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3)能体会散文中"情"与"理"及其关系。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交流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故事中"绿"的变化过程,"我"的心路历程,达到把握全文思路的目的。(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情"和"理",进而理解散文中的"情"和"理"。  相似文献   

2.
浅谈感悟     
感悟是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情感、解题思路、方法的一种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感应。对学生加强感悟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解题思路、方法的领悟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新课标也提出了对感悟的训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课堂结尾处,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情景中去感受,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才能缩短内容与学毕的时率距离.才能达到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小语教学问答法一例李芙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笔者运用问答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准确地体会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大海的歌》为例简述如下。一、初读课文,理清...  相似文献   

4.
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会使学生同作者一起感受文本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5.
运用故事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纠错目的。在标点符号正确运用、错别字纠正、形近字读写、句意理解和普通话训练过程中,都可以运用故事进行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模型建构的过程当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的相关知识,可以有意识地引入时代故事、背景故事、作者的故事,还原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情境,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还原背景”.还原背景是一个故事趣味化的过程,是一个理解系统化的过程,是一个思考深入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文言经典其实像是把自己穿越至古代去感受当时的情境,然后从中有所悟、有所学、有所思。倘若要深入作者内心,深刻体会作者作文时的情感,就不单单是学生能够单独完成的了,体会作者情感需要依靠教师的教学导入,对作者以及作者所处时代的介绍,还有重难点的解读,再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通读全文,理解大意,疏通文本,对没有注释的知识进行补充。这些学习任务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完全能自主完成,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能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古诗教学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小学生不仅对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感到遥远陌生,而且对深奥抽象的诗意和单调枯燥的讲解感到乏味。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最终达到培养他们的高尚审美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之作。由于这些作品的创作时代和作者所处的社会制度、各国生活的差异以及各民族语言特点的不同,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谈谈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肖月玲 《宁夏教育》2014,(12):54-55
小学教材里有很多诗篇,因作者所处的年代和所反映的内容都和现在的学生相距甚远,要引导学生体会出这种情怀,教学中就要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板书是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能帮助学生抓住教学要点,提高识记效果;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思路,提高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在设计和使用板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符合教学目的。板书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所以,板书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言体裁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以寓言、说、记、赠序、表等常见文言体裁为例指出:教学寓言要引导学生读懂假托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说要引导学生揣摩所借事物的形象,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志向;教学记要引领学生赏景悟情;教学赠序要引领学生读懂作者说了什么,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教学表要引领学生弄懂所言何事、所陈何情.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应注重朗读的练习包头市第十七中学康国俊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艺术风格、激发学习兴趣、陶冶美感等方面,都能起到其他教学形式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语文课注重朗读的作用,抓好朗读训练。首先...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故事既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历史教学而言,革命故事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但可以为历史教学提供生动的素材和案例,而且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为革命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乡土资源中的革命故事由于更贴近学生实际,因而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更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鉴于此,我在历史教学实际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我校所处的济南地区为例,谈一下这方面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与作者沟通的媒介。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之中承载的作者的故事、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思想,是任何一堂语文课需要面对、需要思考、需要破解的难题。由于小学生理解、鉴赏能力有限,对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有时较难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介绍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  相似文献   

17.
【自读目标】知识和能力 :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培养朗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切体会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 :理解故事寓意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从不同侧面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自读建议】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思索文本中的思想精髓 ,体会蕴含的人生哲理 ,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自读过程】一、导入新课 ,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 ,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 ,每个同学对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都非常喜欢也非常投入 ,都想在全…  相似文献   

18.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是否理解、掌握、深刻体会了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往往通过许多方面表现出来.课后作业便是检验这些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对作业的认识程度以及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态度和重视程度都直接影响教学的最终效果.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根据一些调查资料,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读文如读人,在散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合理的文本分析教学来体会作者情感和理解作者为人呢?关注情感关键词,关注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理解文本中情感的交互性,可有效体会作者情感和理解作者为人,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阶段,中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是学会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学会感受文章思想。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要求在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较弱,体会不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感情。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思想感情的体会和感悟能力,逐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整体思想,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采取了多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