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是制度文明的创造者.他深刻阐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制度建设的根本内容,他的制度建设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坚强的原则性,二是鲜明的求实性,三是科学的创造性,他把制度建设纳入改革开放系统工程的总体布局中考虑,从理论和实践上引导人们建立各项制度,既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增添新内容,也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指出经济、政治、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资本主义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是公有制经济的帮手。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意愿,在实践中逐步肯定了新时期的资本主义———私营经济。两位伟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辉煌篇章。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区别,邓小平在对商品经济、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方面以及决策的思想特点方面超越了毛泽东,经过了实践的充分检验,更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思想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一系列相关论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制度明建设思想体系,该体系深刻分析了我国具体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充分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明建设的目的、任务、动力、途径和原则,以及社会主义制度明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结果,是邓小平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出的科学论断。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刻内涵,才能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社会主义内在本质所要求的。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观,内部十分丰富,它包括道路创新、体制和政策创新、科技创新、方法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创新等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目的在于创新,它解决了创新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继承和发展、领导和群众、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矛盾与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立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全面,科学的诠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深刻把握邓小平同志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关系的认识,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民主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发展民主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之后,邓小平关于这一关键性问题认识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对错误认识的拨乱反正、正确认识的逐步深化以及系统地理论概括三个阶段。对这一历程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制度理念论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它阐发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导向与支撑,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明建设的功能定位、价值取向和内在规律、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制度学说的坚持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要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和国情.从“要弄清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等多个角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这些论述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确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是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社会价值和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从对知识分子的本质属性,即对其占有的知识的认识出发,提出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将知识分子从“老九”的地位提到第一,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社会制度观是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容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不以意识形态为界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这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是一种新思维。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和完成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中 ,更好地继承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社会控制的目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社会控制思想,这对于我们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实现理论的创新 ,直接源于其思维模式的创新 ,超越了严重束缚人们的“绝对对立思维”模式 ,复归于辩证思维。思维模式的创新来自于邓小平同志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实践 ,科学精神、辩证思维和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指明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方向的同时,亦十分重视社会的稳定发展问题。其思想体系涵盖了社会稳定的价值意义、价值内容和实现社会稳定的方法论,是个有机完整的逻辑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全面系统地掌握邓小平社会稳定思想,对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整合的战略意义及其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中国社会获得新的强大动力 ,步入到发展的快车道之后 ,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加快 ,新的社会矛盾日渐增多 ,如何解决社会矛盾 ,优化社会结构 ,这类问题是关系中国社会能否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最高战略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整合的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创新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创新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制度创新还须选择正确的方式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划界思维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重要机制。划界思维使邓小平不仅清除了附加在马克思主义身上的种种误解,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而且在许多方面又创造性地解决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做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完美统一。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在事关社会主义命运和发展前途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难题和现实难题面前,运用划界思维所作出的巨大理论创新及其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并把它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形成了邓小平的社会价值观。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确立"人民为本"社会价值主体思想;坚持共产主义方向,确立"共同富裕"社会价值目标思想;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价值尺度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立"集体主义"社会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社会理解的客观性既不能完全归结为自在客观性,也不能完全归结为主体间性。从本质上说,社会理解的客观性是一种自为的客观性,即它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内蕴了人的目的性、价值性和目的性等要求的一种内在制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