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勇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9(4):40-42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有着多方面的贡献。他在《抱朴子·外篇》中提出了"宏邈淫艳"的辞赋观,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为陆机和刘勰架设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对此应给予高度评价。但是,葛洪毕竟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大前提,对他的辞赋观首先进行哲学探源,然后再进行文本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葛洪和他的辞赋观给予客观、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人才观与考试观,属于广义的考试文化范畴。本文从科举学的视角,辨析葛洪的人才观与考试观的内涵、特征、地位与影响。葛洪认为,治国以致贤任能为首务,用才取士不可以不精择、详试,考试选才可励勤学、绝人事因缘。从考试文化的历史演变来看,葛洪有关人才价值与标准、选才原则与途径、考试功能与方法的系统论述,成为隋唐科举考试之先声。其独具一格的人才观与考试观,在科举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当今考试文化建设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1):69-73
葛洪一方面认识到古代对后代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故而重视古代传统,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后世的雕饰华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而提出了今胜于古的主张。而同时,葛氏又能看到古代"质朴"和后世"风俗"的不足,对其各有批判。葛洪的古今观是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体现在其对古今关系的理解上就是既肯定自古及今的进步性又批判后世的鄙薄。与这种古今观念相一致,葛洪对古今文学各有褒贬。在审视古今文学发展历程时,他有着今胜于古的观点,但是又恰如葛氏批评当今相比与古代的浅俗一样,对后世文学中缺乏"义理"的文章他又极力贬斥。总之,正是在其古今观念的影响下,葛洪完成了对儒家文论的继承和更新。 相似文献
4.
刘绍军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62-65
老子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作为支点,探讨宇宙、自然、生命、人类社会与思维的运动规律。其自然哲学观明显表现出时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的特征,同时他将其哲学思想伸延到人文领域,成为最早发现人类思维具有微观量子特性和相对性的哲学家。老子的人文思想触及当代精神分析学和哲学解释学等,其哲学体系实现了对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整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5.
6.
丁宏武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
晋唐以来,葛洪及其著述一直深受历代学人的关注.但因时代的局限、学术思想的制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关于葛洪及其著述的研究和评价,不仅体现出明显的历史阶段性表征,而且有不少领域和空间需要填补和拓展.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系统梳理葛洪研究史,对于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阈,开拓研究思路,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二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8):15-17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对“体”、“用”范畴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等观点,流露了体用一源、即体即用、体用无定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9,(1):58-71
葛洪《抱朴子》分内外两篇。《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藏否,含有对文学的一些基本观点。葛洪文学观在诸如文学价值观、文学发展观、文辞观、文学批评观等方面较之前人颇富创见。葛洪的文艺观与其建构养生学合法性的科学思维特质与理性意识具有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9.
刘玲娣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2):112-115,120
东汉末年边韶奉命为桓帝祀老而做的《老子铭》,是现存最早对老子的祭祀活动和神化历程详加记载的材料。桓帝祭祀老子,和西汉重视老子的政治意义不同,东汉推崇的老子是兴国广嗣、存神养性、意在凌云的养生意义上的老子。铭文内容不仅反映了东汉末年朝廷和民间神化老子的事实和根源,而且也反映了作者边韶对待老子神化历程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10.
11.
12.
郑文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5):16-21
社会理解的客观性既不能完全归结为自在客观性,也不能完全归结为主体间性。从本质上说,社会理解的客观性是一种自为的客观性,即它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内蕴了人的目的性、价值性和目的性等要求的一种内在制约性。 相似文献
13.
侦控构造属于刑事诉讼纵向构造的范畴,包括侦控分立、侦控结合和侦控混合模式。不同模式下国家追诉权的行使也有所不同。我国的侦控模式有一定的的合理性,但也存在问题,应当完善我国的侦控构造。 相似文献
14.
要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中央财政必须增加科技投入,把农牧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从语境有助于理解保持接触的意义、实际的意义、叙述的意义和魔力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在持续、大幅度扩招的必然趋势下,必须针对现实问题,从师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与改革等方面进行调整,以达到高等教育的质和量的同步协调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它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从理解的对象、理解的条件、理解的有效性、实现理解的途径以及理解的应用等问题入手来系统地分析江泽民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科学内涵,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职校学生厌学是困扰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家长的一大难题。理解教育通过“五化”即感化学生心灵、强化成功体验、韧化学生意志、实化所学知识、活化教育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王泽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1):102-107
艾青1930年代的诗歌意象实现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多方融合与创造性的发展。具体呈现为:一是诗歌意象的时代精神体现与艺术美追求的融合,这种融合突出体现在“土地”与“太阳”两个具有特定民族文化意识与时代精神内蕴的意象中心创造上。这两个母题意象,使艾青的诗歌既具有了理性的深度内涵,又具有了审美感性的生动品格。二是在意象艺术的表现上,找到了一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有机融合的开放性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