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2.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道德认知是按照一定阶段,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对早期儿童进行理性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其理性原则是不能被理解的。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把握儿童道德成长规律,以实现道德习惯与道德理性的相伴成长。  相似文献   

4.
徐家美 《成才之路》2013,(16):23-23
早期阅读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界更是将早期阅读放置在"终身教育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的位置。在当今知识型社会,早期阅读对儿童道德塑造潜移默化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学教师和家长所重视。教师要通过对早期阅读在幼儿道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才能加强早期阅读,引领幼儿形成优秀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载体,是聚焦儿童成长中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法",培养儿童明法理,懂规矩,从而构建有道德的生活,陪伴儿童实现道德成长,促进儿童知法、守法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道德认知是按照一定阶段,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对早期儿童进行理性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其理性原则是不能被理解的.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把握儿童道德成长规律,以实现道德习惯与道德理性的相伴成长.  相似文献   

7.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当今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在他长期从事实验之后,他总结认为在儿童道德发展中有六个水平。每个水平有两个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观是顺阶段发展的。他在心理学上的这一成就对教育极有助益。  相似文献   

8.
道德学习是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时代新命题。儿童的道德学习应以乐为原动力,以生活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一这种在儿童真实的道德成长过程中引导儿童自主学习道德的路径,赋予了儿童道德生命发展的主动权,有效地唤醒了儿童道德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沃克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对道德榜样人格的研究。沃克强调道德人格在道德发展中的功能,他认为道德认知不能反映道德发展的全部,个体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和道德人格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人格结构的特质观出发,沃克对道德榜样的人格特质进行了系列研究,反映了人的真实内心世界,推动了道德现象的实证研究,也充实了道德哲学的心理基础。目前,我国的道德发展心理学研究和道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忽视研究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忽视把道德与学生的心理相结合、知行脱节等等,而沃克的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文章在分析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科尔伯格将理论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提出的采用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的方法。据此提出中国学校德育应该摒弃只对有关道德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应加强学生自身的主体建构,改善其道德认知的结构,提高其道德行为的水平以发展其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1.
游戏是儿童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伴随着游戏,儿童不断体验外部世界并获得来自生活的直接经验,影响其社会性发展。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认知能力的成长使游戏也具有了阶段性。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后,儿童的游戏兴趣更倾向于规则性游戏,被社会道德原则所浸染的游戏规则影响着儿童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成长。教师不仅仅是游戏的旁观者,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在游戏的道德渗透中逐渐培养道德精神。因此,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自主的、实际的道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2.
道德作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西方早有研究.当代皮亚杰最早运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进一步确认了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的不变性,梳理出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从基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到按照社会规则进而到超越社会规则的主线;新科尔伯格理论在继承与发展科尔伯格理论的同时也丰富了道德认知理论本身,其理论主要由道德图式论、道德类型论和四成分模型构成;而后科尔伯格理论则以艾森伯格的亲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吉利根的女性道德心理学为代表,其内容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概念进行重构,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道德人格和道德自我的探究.在道德测量方法方面,主要有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访谈法以及新科尔伯格理论的DIT1和DIT2.实际上,道德理论应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精髓是他对道德认知发展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划分和道德教育的设想,该理论强调道德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重视培养学生理性和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这些都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经历连续的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他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来考察和促进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也经常面临两难的情境,因此,我们可以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获得启示用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道德叙事是儿童道德成长的重要方法,它具有叙事情境的完整性、叙事情感的交互性与叙事旨趣的道德性等三个特征。故事叙事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叙事逻辑:叙事目标要根据儿童发展水平而设定;故事文本要针对儿童兴趣与需要而合理选择;叙事方法要依据召唤结构进行选择与设计;道德反思要以分享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师或家长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中的故事进行叙事活动,组织儿童开展故事叙事的社团活动,鼓励儿童改写、续写和创作故事,推动互动式亲子共读故事与利用电子媒介来讲读故事等多种途径进行道德叙事。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负有重要的道德责任.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担教育引导和道德示范作用.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里,教师的道德责任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尊重、理解以及召唤等方式澄清和引导价值的生成,从而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智与道德的成长,不仅仅来自于自身的学习与锻炼,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美国女作家哈珀·李在其长篇小说《百舌鸟之死》中以梅岗镇为视角,以道德为主题,把种族歧视与儿童成长问题结合在一起,阐明良好的社会道德会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而不良的、狭隘的社会道德会伤害儿童的心灵,遗害终生;强调道德教育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对于儿童的成长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习俗作为世代沿袭逐渐积累起来的社会生活文化事象,反映了某一群体共同拥有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习俗与道德具有同源性,它具有天然的道德特性,与儿童道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习俗在其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不断通过伦理道德精神熏陶、群体情感浸润以及行为规范约束,促进个体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丰润与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同时,人们也要认识到,习俗不同于道德,良俗才具有育人价值。学校需要引导儿童对习俗进行理性审思,辨风正俗,充分挖掘习俗性道德资源,依托日常教学与开发特色习俗课程,围绕传统文化开展习俗德育活动,引导儿童广泛参与社会习俗活动,构建习俗育人体系来促进儿童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高师学生的道德水平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其立足于教育实践,提出的"公正团体"教育法,给高师学生通过创建"道德团体"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生活密不可分,道德教育开始回归生活,因而儿童道德评价应向生活渗透,实现评价途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生活化,从而才能够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状况,才能够发挥道德评价促进儿童道德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