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点击教材空白处 激活学生创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的作品 ,常有”空白”。所谓空白 ,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未明确写出的部分 ;它仍是文中已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 ,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 ,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 ,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学空白通过学生的再造想像而弥补起来 ,可使之具体化、深刻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产生如下思考 :一、含蓄的文字中留下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空白在语文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作品中的“空白”引导学生去思索、联想、理解…  相似文献   

2.
非专业美术教学中.因为学生美术基础几乎是空白.因此.让学生在众多学业中掌握怎样的美术知识才是适度的而且有必要呢?我尝试着对美术“技艺”和“审美”进行对比并做分析。我认为美术基础训练目的是在于提高“技艺”和“部分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对文学作品中“空白”的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这里,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是“导”,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字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并使之具体化、深刻化。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是能发现“空白”的。这里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激起学生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艺术空白”的审美效应引发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效应。以创新思维的开发为基点,结合心理学知识.从导语、文本解读、课堂质疑、板书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想像力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点明运用“空白艺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空白”作为“接受美学”理论体系中关于文学艺术作品审美鉴赏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像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想像具有重要作用。而凭借教材练习想像作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有效途径。一、利用课文提供的“空白”,展开想像,练习想像作文文学本身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NJS文训练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未定点”(不确定性)和“空白”。这  相似文献   

7.
“空白”艺术是文艺作品创作中一种高超的技巧,是文艺作品给人们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空间的手段。高明的作家和艺术家常常在作品中恰到好处地留下“空白”,以达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艺术效果。其实,“空白”艺术不仅是文艺作品所追求的技巧,于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留下“空白”,给学生吮吸、消化、发现、驰骋的广阔时空,以便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思考,充分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来设计“空白”,并在遵循知识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藉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空白”范畴来观照连姆·欧弗莱赫狄的著名短篇小说《春播》。从故事情节的“空白”、人物语言的“空白”和人物心理描写的“空白”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小说所具有的含蓄隽永、主旨深远的美学特征以及“空白”在营造小说审美空间和激发读者审美联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 结构的内涵,各说纷呈。本文中的“结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结构”,而是指统一体内各部分、要素、单元之间的关系或本质联系。具体对文学作品而言,它不再只是作品组织事件、安排情节的关系,而是指作品人物之间的整体关系、个体性格构成、叙述性组织关系、背景设置直至语言的完整形态等诸因素的总体,“我们把不具备审美因素的东西称为素材,而将一切具有审美意义的都叫结构。”①素材经过审美化的变形改造成为结构的过程中,必须舍弃素材序列中无助审美的因素,这些结构中省略或变形的部分,我们称之结构空白。实质上,它是一种“零形式”的结构,是构成结构的一个要素,伊瑟尔说:“文学作品的结构空白决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作品的缺陷,而是作品效果的根本出发点。”②从此含义出发,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鲁迅小说中人物的结构空白。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探讨“空白”艺术问题,追述“空白”这一古老的美学概念的审美特性。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从操作层面看,“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把它嫁接到语文教学中,阐述“空白”在语文教材(文学文本)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审美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空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指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作文的“空白”是指在写作中未明确或说明的部分和暗示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将“空白”手法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散学生的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亦应讲究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12.
引导学生正确体会中国画中的“空白”李纯古在中国画教学中,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和处理好“虚实”关系,欣赏国画作品时,对画面“空白”所表现的内涵不能在码体会,简单地认为“空白”即空洞无物。这样,既不能深列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景和意境,又不能全面另析和领会画家的...  相似文献   

13.
文本中的“空白”就是指作者未写出来的部分,但写出来的部分却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暗示或提示”。在教学中,如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文本的空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达到个性化的理解,为课堂教学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曹加忠 《学语文》2009,(4):21-21
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空白之美呢? 一、要引领学生寻找诗中省略的部分。诗是生活的切片。它所反映的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填充作品中的“空白”,寻找那些被诗人切割掉的生活。如《诗经·采薇》表现的是士兵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思家之情,  相似文献   

15.
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所谓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故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并以此引起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让他们的思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驰骋,从中质疑、探究、释疑。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审美性的艺术。也应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让空白艺术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6.
巧用艺术空白。语文教材中许多作品存在着空白点和生长点。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发他们产生“象外之象”,体会“味外之旨”。如《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无声”中究竟包含了多少“忧愁暗恨”呢?因此,在教学中巧用艺术空白,有利于开发学生审美想象力。扎根生活沃土。没有生活,想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热爱生活、亲近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生活之中,见微知著,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感悟人生,积累情愫。因为生活积累越丰…  相似文献   

17.
评语     
“初中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高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文课改研究员张定远先生早就强调指出:“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传统语文教材中涉及得很少。在中学语文教学里一直可以说是一个空白。”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一些语文教育者对语文美育的本质、地位、作用、意义及具体实施美育的过程、步骤和方法等问题都作出了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18.
刘豫东 《山东教育》2004,(26):44-45
中国画的艺术与西方写实的油画相比,它所追求的是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讲究留有一定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在艺术领域中我们欣赏“空白”的意犹未尽之美,在教学艺术中同样也有“空白”之美。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再力图将45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教师的“讲”大为减少,职能也由“教”转变为“导”,课堂中留下适当的空白,让学生能够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解释,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也有“空白”艺术的问题。教学上的“空白”指的是教材中文章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或已写出来欲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留给读者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时间,或使读者透过已写出部分去质疑、想象思考,从而获得对课文更深的理解和把握。为什么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空白”是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呢?一、“空白”能使学生生“疑”,为探究提供动机“疑”是学之端,思之源,创之基。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使他们发展。”现代教育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注重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空白”中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形成“空白思维”。“空白思维”是学生在多种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一、“空白”思维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空白思维”,原是艺术环境中所设的一种情境,本文用来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有的“空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