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日.我校举行了二年级“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由两位年轻教师同时执教“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一课。在进行这节课的集体备课时,我们两个备课小组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教材中如何组织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做了一番热烈的商讨。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背景下的备课方式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改实验的顺利与否、质量优劣,最终还要靠老师来落实。作为备课组长,我一直在探讨学科小组的备课形式,并创设出“同课异构”式备课模式、模拟教学环境式备课模式、主题沙龙式备课模式及“资源共享”式备课模式。一、“同课异构”式备课模式“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法体现教学内容,用综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好地体现“知识交流”、“师师沟通”,我提出了“同课异构”式备课模式,以便于教师联手进行研讨。在研讨活动中,同一备课组教师对相同的课题采用完全不同的构思进行设…  相似文献   

3.
申小春 《基础教育研究》2013,(18):36+38-36,38
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教育对象”的关注程度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学会从学生的立场思考教学行为。笔者尝试从学生的立场思考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作业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求达到让学生更好地发展的目标。1.课前准备众所周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从备教案和备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但绝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前者,即从一个教者的立场去考虑我会怎么教,  相似文献   

4.
吴佑华 《数学教学研究》2008,27(9):F0002-F000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好的课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让学生生成智慧.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则必然无效,更谈不上生成智慧.然而,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快.“教师很辛苦”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那么新课改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相似文献   

5.
贠学文 《宁夏教育》2013,(12):54-54
1.教师要做到精心备课。认真组织英语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一要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二要突出开发教学资源。首先是教材资源。要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要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最后是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6.
学生上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备课与上课上下足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听懂了课,但未必就会运用知识去做题.因为“听懂”与“会做”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从“教”的方面来说.我认为,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以教定学”.教师在讲课时以自己的机械指令,过度牵制学生...  相似文献   

7.
陈恩华 《学语文》2013,(5):68-68
一、“同课异构”:对问题本身的追问“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课程,用不同的方法、形式完成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同”的是内容。“异”的是方法、是形式。但是,笔者认为,对该问题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同课”之“同”不仅包括课程内容栩同,且应包括相同学生群体在教学理论中,教师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一个教师在面对不同群体的学生时,  相似文献   

8.
“同课异构”这一校本教研方式,为教师开辟了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使教师从封闭的独立备课走向合作备课,教师的教学从“单打独斗”走向“大兵团作战”。在这个平台中,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同课异构”教研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隐忧。  相似文献   

9.
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中就会有一分收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教师备课指明了方向,“备学生”是备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在“备学生”上多下功夫。只有备好了学生,教师才能有的放矢,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校本同课异构”的一般情形是教师在学科教研组(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或是通过使用教材和教师间的集体讨论,或是由个别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在统一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之下,形成确定“公用教案”的内容与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公用教案”上独立进行二次备课,“圈、点、钩、画”,体现任课教师对教材的再理解、再处理及教学智慧,形成“个性化教案”.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  相似文献   

12.
“同课异构”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教研方式,就是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个性化解析,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学生不同,课的目标、结构、策略、风格自然也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在语文教学中,“异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备课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常规工作,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提升课堂实效的关键。可是。在当前的备课活动中,教师却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传统的备课只定格为课前教学设计.并把它定位为不可更改的“铁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致使“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情况的出现,从而造成了教学的压抑和失败。那么,怎样备课才能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反思可以成为有效备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精心备好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认真对课程进行鉴别。1.认识教材的价值.制定教学策略。备课不是“背课”,不是一字不落地背教学流程。它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以课标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材,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备课进行一番新思考。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以学论教,以教促学;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要树立一种资源意识,使备课具有开放性;备课不能截止到教案的书写完毕,应该引向课中、课后。备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需要从课前准备、编写教案、课上实践到课后反思的不断改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同课异授”校本教研的基本特点是贴近实际、同伴互助。突出这一特点,我们建立了“同课异授”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备课组集体研究准备同一课例并依次授课,一轮课后集体评议修改教案。执教者借鉴改进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整个研究过程通过梳理将“问题”上升到“课题”,通过分工“小题大做”,提高研讨解决共性问题,既能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又能提升教师群体专业水平。这里以我校“优化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为例,一探“同课异构”校本教研的基本轨迹.发掘其中蕴含的教师专业发展点位。  相似文献   

17.
周忠芬 《贵州教育》2009,(22):30-30
所谓的同课题教研之“纵向比较”,他类似于“集体备课”,所不同的是同一教师上同一课题两次甚至三次,期间有同一批教师或学生参与讨论、建议,再通过实践达到以专业发展为指向,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的方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逐步落实,农村群众办学热情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目前存在着学生少、年级多、教师多、教师任课多、教师备课的门类多以及工作量大、资源浪费大,而质量低的“一少四多”、“两大一低”现象。究其原因,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跟不上教育的发展。二、现状分析A校:23名学生,四个年级。其中学前班7名,一年级1名,二三年级各6、7名。有两名教师。从定编的角度讲,一名教师绰绰有余;从教师的工作量讲,两个复式班,二、三年级备17门课,即使体音美不备课,也达13门课,课…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一名刚毕业一年的高中英语教师,电子备课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教学设计科学,学生特别喜欢她的课,教学成绩突出,在高一最后一个学期的期末检测中,她所带班级的成绩在全年级中是最好的,而且在学期末学校组织的“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次央 《西藏教育》2009,(10):33-33
一、“同课异构”活动是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重要平台 “同课异构”,意为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依据自己的教学构思和设计进行备课,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进行不同研究,再通过上课的形式将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