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圆和圈圈     
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所展现的想象意境,感受诗歌内容的情趣性。 2.初步理解动词:“滚”、“逗”、“围”、“躲”,能根据提供的线索,感受诗歌中的优美形象。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1.欣赏孔雀,感受孔雀色彩的美,启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创作。2.运用七彩纸泥装饰孔雀,学习粘贴的技能技巧,感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许莉敏 《学前教育》2006,(11):46-46
活动目标 1.理解漫画的特点,培养幼儿对漫画的兴趣。 2.根据自己脸部特征,用简单的线条画一张有趣的漫画头像,提高观察力.发展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举行了一次教学评优活动,要求参赛的老师针对同一教材诗歌《春雨》组织教学活动。在看老师的活动设计时,我吃惊地发现同一篇教材,几位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截然不同的。教师甲制定的目标是:1、学习诗歌,并能有感情地朗诵。2、加深幼儿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3、在活动中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发言。教师乙制定的目标是: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语言的趣味性和优美的意境。2、理解诗歌中比喻手法的运用。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教师丙制定的目标是:1、引导幼儿学习诗歌。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体会歌唱与诗歌两种不同方式所表现的春天的异同。在此,教学目标的巨大差民引导了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萤火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诗歌《萤火虫》内容简单而富有童趣,语言节奏轻快、音韵和谐,塑造了活泼可爱的萤火虫形象,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氛围,是值得幼儿欣赏、学习的优秀文学作品。设计该活动时,我提前准备好了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相匹配的图片、音乐等,旨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闪光发夹和肢体动作的运用,意在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和理解颜色和形状的对应关系。2.帮助幼儿学习将两种特征对应并整合。3.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活动准备1.教具:一张大的图片(国王的新衣),一张表格(小动物对应的形状和颜色指示图,其中的小动物可取放和替换),一张大的操作材料纸。2.学具:蜡笔,幼儿人手一张操作纸。  相似文献   

7.
张萍 《早期教育》2004,(2):21-22
活动一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节奏特点,乐意学玩游戏“FiveLittle Monkeys”(儿歌及动作附后)。 2.初步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熟悉游戏“Like a…”和鸭子、蜜蜂、小狗、猴子等小动物的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8.
眼泪     
天空哭了,眼泪变成了雨水;星星哭了,眼泪变成了流星;小草哭了,眼泪变成了露珠;我可不能哭!因为眼泪会变成咸咸水。(陈娇/文)提示与建议:这首儿童诗抒情、优美,充满童趣。教师可运用这首儿歌给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不同活动,如在小班可以开展欣赏活动,在中大班可以开展诗歌仿编活动,等等。在欣赏活动中,教师应丰富幼儿有关生活经验,注重营造相应的氛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和理解作品,不仅理解作品的语言,还能想像作品的画面,感受作品的柔美和童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多媒体课件及背景音乐等引导幼儿欣赏,让幼儿换一个角度来感受自然,体会自然的…  相似文献   

9.
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如果说文字是诗歌的肉体,那么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幼儿如何天真、自然地表现诗歌的情感美:如何着力于幼儿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入惰、入境、入诗,是我多年进行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活动思考的重点,下面谈谈我在活动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0.
培特老师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的感觉是对还是错’。怎样感受和表现音乐,是孩子自己的权利。”把对音乐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现看作幼儿的“权利”,我是首次听到。在培特老师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处处感受着他对幼儿的理解、接纳,对幼儿权利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标:1.利用提供的材料,通过剪、折、粘贴制作出各自喜爱的帽子。2.在活动中体验亲子制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和掌握诗歌内容.丰富词汇:调皮、亲亲热热. 2.激发幼儿对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产生美感. 3.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仿编诗歌,培养幼儿对仿编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蒋莹 《早期教育》2000,(9):31-31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和角色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幼儿观察风、云等自然现象变化的积极性. 2.感受诗歌特点: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和优美活泼的语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14.
周晓庆 《早期教育》2000,(11):28-2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与文学活动,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2.学习短句“××醒来了”、“××睡着了”。 3.尝试创编诗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活动准备 1.“夜晚”情景布置:窗玻璃上贴上“红太阳”,用窗帘遮住。 2.白天(图中有太阳、小鸟、小树、小朋友等)、黑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目的 1.要求幼儿了解花边是对称装饰的。 2.初步学习对称粘贴技能,继续巩固基本粘贴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粘贴习惯。 3.通过“粘贴花边”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1.感受对字体进行艺术变形及装饰的乐趣。2.能根据“福”字的笔划特点进行想象变形、添加、装饰,发展幼儿思维灵活性。活动准备:幼儿:水彩笔、各色彩卡纸、彩纸、剪刀、胶棒。教师:“福”字图片及资料、范画作品。  相似文献   

17.
我的设计     
诗歌《风儿也想有个家》比较抒情,虽然浅显易懂,却需要幼儿有“风”的基本常识及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否则活动易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我会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初春季节的特点,通过两个途径予以实践。一是在非正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开展“风”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寻找风”“和风捉迷藏”“听听说说‘风的声音’”等活动中,感受风的无处不在,如头发飘动、树叶飘落、池水波动等,积累感性经验。二是在正式活动中予以提炼。如搜集其他“风”的诗歌形象让幼儿欣赏,启发幼儿感受、思考,从而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应该指出的是,就…  相似文献   

18.
余红 《时代教育》2007,(7Z):117-117
幼儿的健康成长.不是靠说教。更多的是靠熏陶。幼儿文学对孩子心灵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智能的开发与启迪,意义深远,因此。探索和研究幼儿文学启蒙教育十分重要。《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是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应该怎样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路】想到春天,就想到温暖的阳光,明媚的春光。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也不时惊喜地大叫:“老师,柳树发芽了!”“老师,桃花开了!”结合季节特征,我们决定组织本次活动。其中,我精心选择了一首优美的诗歌《春天》,以诗歌中优美的语言意境,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也希望通过本次语言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丁悦 《山东教育》2005,(15):33-33
声音无处不在,是幼儿所熟知的。孩子们喜爱摆弄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在触摸中发现了奇妙的声音。但是幼儿的自发探索活动只限于发出声响,如何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探索、制造声音是本次活动的主旨。活动综合了艺术、语言、科学等领域,引导幼儿全方位、多感官地体验与表达自己对声音的理解。幼儿是活动的主宰者,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发挥每个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共同构建“声音梦工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