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殷月玲 《天津教育》2020,(29):182-183
幼儿的发育还不完善,他们的规则意识还不是很明确,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内容,让他们知道遵守规则。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规则,教师可以设计一项规则标识,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规则标识的作用,理解规则的基本含义。规则标识的学习能够让幼儿明白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需要一定的规则才能够有序开展,没有良好的规则秩序就没有很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活动中,规则意识是活动的前提,没有规则活动就没有良好的活动结果。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具有如下特点:1、外在观摩一内化体验:让幼儿在观摩他人的活动中互动。积极地将活动内容转化为自己内部的需要。形成亲身体验(如:观察教师怎样给娃娃喂饭。教师请他也来学习,在午餐时他也学着教师给自己喂饭.感受教师的辛苦,从心理产生对教师的感激与依赖)。2、被动接受→主动练习:小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常常因自己不会穿衣服。向教师发出求助式互动,等待教师给予帮助,教师可运用激励、帮助这些互动的形式让幼儿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练习(如:比比谁穿得快,请你教教我、我来试一试)。3、个别发言一共同讨论:提问的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幼儿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由点带面,由个另Ⅱ幼儿发言发展为小组讨论进而带动全班讨论。4、他律一自律: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将被动接受规则和监督的消极互动转化为积极互动,经历形成意识、掌握技能、明确分工负责、最后达到自我管理的过程(如:在洗手环节中,最开始我们通过教师教——师幼互动,接着由值日生检查督促——生生互动,最后由幼儿自律——境幼互动)。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1.结合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各种不同的线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2.了解米罗的画,体会名画所特有的艺术特色。3.初步尝试用线条和色块组合创作,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活动准备:彩带入手一条、画板、水粉笔、水粉颜料、欣赏范例(米罗的画)、创作用纸。  相似文献   

5.
头发和胡子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能大胆地朗诵儿歌。2、理解小孩和爷爷的形象区别,感受诗歌的幽默和童趣。活动重点:1、通过脸谱的变化,感受作品的幽默和童趣。2、通过粘贴活动,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活动准备:头像两张,每人一张画纸(已画有两个头像),幼儿粘贴用的“头发”和“胡子”。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的社会教育中,规则教育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的规则教育中,教师往往依赖于奖励和惩罚,让幼儿被动地遵守规则,然而让幼儿仅仅依靠他律来遵从规则,其效果往往是不长久的。一旦外在压力消失,幼儿的规则行为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要想使规则教育取得切实、长远的效果,培养幼儿的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他律转化为自律,让幼儿学会自觉遵守规则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解决这一难题指明了方向。《指南》针对社会领域“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一目标提出教育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这一建议启发我们,规则教育应当和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应当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就此,笔者结合自己在幼儿园观察到的案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房子:居住的房子、各具特色的楼房、图书上的房子、卡通片里的房子……不同的房子带给孩子不同的体验,让孩子感到新奇和快乐,激发了孩子创作的愿望。孩子们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建筑师,建造更加美丽、更加有趣的房子。活动目标1.学习用撕、贴、画、捏、组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房子。2.了解房子的主要组成部分。3.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及初步的创新能力。活动准备1.环境布置:窗台上摆放玩具房子,资料栏里展示孩子们搜集的各种房子图片。2.操作材料:(1)橡皮泥。(2)平面粘贴材料:一张大的黑色…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之下,幼儿教学模式也正向着不断丰富、多样化的角度发展。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得到了创新,分组活动、分区域活动等教学模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并提高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而这一教学模式的特性决定了幼儿是否具有规则意识以及遵守规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本文中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完善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规则意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体能大循环是一种开放式户外体育活动,教师要及时捕捉活动过程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体验规则、遵守规则、制定规则,助力幼儿养成规则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年龄:4岁~6岁幼儿时间长度:约30分钟左右(视情况取舍)活动环境:室内活动准备:1在墙上适合幼儿的高度钉上画纸,并使画纸连成一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直接在墙上涂鸦。2大号油画笔30支。3瓶装水粉颜料(单色)若干。  相似文献   

11.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的主要内容,是由走、跑、跳、投等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有情节的体育活动和有很强的游戏规则。在平时的体育游戏中常发现有的幼儿不理解规则,有的知道游戏规则可喜欢耍小聪明,不遵守规则,使游戏无法进行。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有意识地进行规则游戏,可让幼儿通过规则游戏从中体验到要和大家协调一致,不被群体抛弃,应该相互尊重、控制住自己不符合游戏规则的行为,这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范围内的各种规则,同时,游戏的规则可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和理解颜色和形状的对应关系。2.帮助幼儿学习将两种特征对应并整合。3.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活动准备1.教具:一张大的图片(国王的新衣),一张表格(小动物对应的形状和颜色指示图,其中的小动物可取放和替换),一张大的操作材料纸。2.学具:蜡笔,幼儿人手一张操作纸。  相似文献   

1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能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具备了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规则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以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更是为幼儿进入社会、遵守社会规则奠定基础。然而,我们发现在一日生活中,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常常表现出很多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尤其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成为规则的维护者和补救者。  相似文献   

14.
陆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1,(30):256+20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也日趋丰富,在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分组活动、分区域活动等。在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探索能力上,区域活动具有明显优势。具体的区域活动是指在活动室内设置不同的区域,幼儿分别进入各区进行操作的活动模式。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探索来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因此,操作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也就是说幼儿只有在集体中有遵守规则的意识,才能与伙伴在友好相处。规则意识的形成,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可以得到深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李涛 《福建教育》2011,(4):55-57
大班体育活动“爱心运输队”是教师结合幼儿已有的关于舟曲泥石流灾害以及解放军救灾的生活经验设计的,设计了如下的活动目标:(1)积极动脑,想出各种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尝试与同伴交流、合作,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2)练习爬、钻、拎、跳和平衡等基本动作,提升身体动作的协调性。(3)完成预定的任务,萌发初步的责任感和爱心。具体的活动过程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青 《贵州教育》2020,(16):19-2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要帮助幼儿从小理解和遵循生活、学习的各项常规,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意志力、控制力和思维力及社会性发展。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幼儿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幼儿在未来的生活中会面临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如果现在学会了遵守规则,明白秩序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后就很容易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规则。规则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长与教师共同帮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正式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对于幼儿园来说,班级的规范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1,正确认识小脚的结构,包括脚趾,趾甲、脚背、脚底、脚后跟、脚踝。知道小脚会慢慢长大、长长。2,通过对脚的探究活动(光脚走路、用脚夹东西等),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认识脚的重要作用。3,爱护小脚,知道怎样保护小脚(要穿袜子、鞋子,冬天要注意保暖等),培养幼儿勤换鞋袜,勤剪趾甲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学前期是个体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文学作品具有促进情感体验的审美心理发展价值。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文学活动审美心理构成及审美情感中的体验接纳、识别匹配、情感表达几个维度,对30篇近4年的活动设计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幼儿文学活动设计重感知和理解创造,轻审美情感的培养。(2)活动设计中的审美情感目标重情感表达,轻体验接纳。(3)活动设计缺乏对情感识别匹配的认识和关注。教师应认识到幼儿具有在文学活动中发展审美情感的基础,在设计活动目标时重视对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