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吃什么孩子六岁了,还非常挑食,正餐吃得也不多,却成天缠着要零食吃,长得象根“豆芽菜”。每一餐饭都是连哄带强迫地让他多吃下几口饭,吃一点他不爱吃的菜。因此每一次都耗去近一个小时,效果还不佳。后来总结教训,我们想,每每劝孩子多吃,孩...  相似文献   

2.
张婍 《父母必读》2022,(1):144-146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要想让孩子吃几口叶子菜可真难啊,要是他能像喜欢吃薯片、蛋糕那样喜欢吃叶子菜该有多省心!为什么叶子菜就那么入不了孩子的眼呢? 叶子菜的滋味,孩子更知道 孩子不爱吃叶子菜,通常是因为叶子菜自带一点点的苦味.孩子的味蕾比大人的敏感,家长吃起来并不觉得苦的食物,孩子却能感觉到苦,所以他们通常拒绝吃叶子菜...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家庭模式及亲子交往的方式,已由原来的一对父母照料几个孩子的关爱不足型,演变为多人照料一个孩子的过分关爱型。在这里,我想对如何正确把握爱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去包办代替变让其自立许多父母、祖辈有这样一种想法:“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对孩子关爱有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还有一种心态是:“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了。”就拿吃饭来说,孩子小时候,不都是喂的吗?长大了不喂不是也会自己吃了。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将来肯定有苦头吃,我们现在可以给他的,还是让他多享受一点。于是,吃饭、穿衣、刷牙、洗脸等等,样样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不少家庭已步入“小康”,生活变得富裕起来。于是,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便只是享受:吃任选,穿任挑。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其目的是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因此,孩子也变成了整天只知道吃好、穿好、玩好的“三好”人才。这让他们逐渐变得讨厌劳动,怕苦怕累起来。面对这一令人忧虑的变化,家长们却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5.
某天,一位妈妈和我说,她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听话,几乎没有什么不良习惯,但相对缺乏主动性。可最近她发现家里的零食消耗极快,但又没有怎么见孩子吃。经过仔细观察和侧面了解,原来是女儿带零食去学校,给另一个女孩吃了。她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报兴趣班不等于交朋友我了解到,这女孩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每天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不是上英语就是学钢琴,只有中午那一点  相似文献   

6.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值越高,自己内心的担心紧张程度也就越大。其实,家长也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应该唠叨,但有时却无法控止住自己,总想把自己的家长权威表现出来,不管正确与否,不管场合是否恰当,也不想孩子的感受进行“教育”,势必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对此,提几条建议,以期给家长们一点启示。一、信任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始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切忌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平时多和孩子交淡,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语,琢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其动向。  相似文献   

7.
唠叨妈妈     
“放学啦,饭马上就好,你怎么又在吃这些东西。我说过多少次了,油炸食品吃多了不好。你看,谁知道这些东西干净不干净。而且,辣的东西吃多了会长青春痘,到时候长了满脸看你怎么办!”“什么你不怕,这孩子就是嘴硬!你前几天喊胃疼不也是这玩意吃多了吗?以后绝对不准吃!去!给我把冰箱里的韭菜拿来,今天做你最爱吃的韭菜鸡蛋汤。”“这哪是什么韭菜,明明是葱。你这孩子怎么不长眼,还是个初三的学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哪去了呢?算了,算了,我自己去拿,做作业去吧!”“开饭了!别忙,先去洗手。”“什么不用了,手上那么多…  相似文献   

8.
《家教指南》2006,(7):32-33
父母与孩子沟通经常会同到困难。孩子有时不理睬我们,有时给我们吃“闭门羹,而我们不知道如何作答。因此,专家提出如下忠告。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的孩子多生长在“温室”,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生活中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他们在物质方面尽其所能地给孩子提供优越条件的同时,却常常忽视必要的意志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减弱,无法面对失败、挫折。如何协助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让他们挑战成长中的一切风雨,直至成为真正的强者,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育儿金点子     
思弦:我家宝宝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一个人独享,除非那东西她不喜欢吃了,才给别人吃。我想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孩子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给妈妈送一点,给爸爸送一点,每个人拿到孩子送来的食物都会对他说声:“谢谢,真能干。”得到鼓励后他都会很高兴.记得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有些“小气”了,好吃的东西不肯送了,我们也不强求她,但每次都会对那她说:“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你不应该一个人吃,快去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一段时间后,现在孩子又像以…  相似文献   

11.
林璐 《教育艺术》2021,(3):60-60
童话是一种富含丰富想象力、符合儿童心理的文学,它和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看的文学是不一样的。但即使儿童文学充满了知识、技巧,也分为好的儿童文学和不好的儿童文学。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育者如何去讲述它,如何去引导孩子们理解到正确的三观。一、小学语文的童话教育方式的科学性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可以总是靠着想象去面对那么多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亲情班会     
现在许多做父母的过分宠爱孩子,怀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想法,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磨难、委屈,这样滋生了孩子们的依赖、霸道、任性、自私的个性,孩子们只管自己吃好穿好,却不体谅父母的爱,也不会去关爱自己的父母,更不会去品味这种亲情的温暖。面对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一片苦心,许多孩子漠然视之。  相似文献   

13.
据说,在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一部经书,滴上一点蜂蜜,然后让孩子去吻经书上的蜂蜜。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公认的是,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或许,“蜂蜜”还真管用!  相似文献   

14.
从前,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一棵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李子吃,唯有王戎没有去。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伙伴们感到奇怪,便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王戎说:“假如李子能吃,那么早就被过路人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事实上结果是正确的,李子确实是苦的,不能吃。王戎的推理方法包含了数学思维方法——反证法。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提问是家长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家长却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向孩子提问,所以孩子常常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或者是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那么家长该怎样恰当地向孩子提问呢?妈妈把晴晴从幼儿园接回家时,晴晴非常高兴。妈妈问她“: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你今  相似文献   

16.
小辉一向是个食欲不错的孩子,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不太爱吃饭。妈妈让他多吃一点,他却说不饿。妈妈有些着急,不知道他是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但看他又没什么不舒服的样子。这天,家里来了一个客人,是做保健工作的。小辉的妈妈便向客人咨询了一下。客人详细询问了小辉的日常起居,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小辉可能是果汁饮料喝得太多了。 原来,小辉不喜欢吃蔬菜,妈妈便经常把水果做蔬菜的替代品。后来市场上果汁饮料越来越多,妈妈以为果汁饮料又方便又有营养,就鼓励小辉多喝这些东西。小辉觉得这些饮料酸酸甜甜的很好喝,就不…  相似文献   

17.
一天恋情     
生活中,面对那些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孩子,常有人说:”这种孩子,与其和他们讲道理,不如先让他们吃点苦,保证知道好歹”。话虽丑,理却端呢!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种种“吃力不讨好”的教学尴尬.用传统的讲授法去正面强攻,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先“多吃点苦”(来自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  相似文献   

18.
妈妈,我不舒服,所以不想吃 婴儿患病时食欲会明显减退,如新生儿鼻腔分泌物堵塞,口腔溃疡、患鹅口疮或发热、肝炎等,都会影响食欲。此时,妈妈赶紧对症下药才是。 阿姨诊断我缺锌,所以吃不多 缺锌的孩子味觉敏感度比正常的孩子差,因为锌是唾液中味觉素的成分之一。缺锌会导致粘膜增生和角化不全,使口腔粘膜大量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堵塞了舌上的味蕾小孔,食物难以触到味蕾,使味觉变得不敏感。当然,如何补锌?补多少?就当听从医嘱了。 甜食我吃多了,别的不想吃 孩子吃甜食过多也会引起食欲不振。因为甜食如巧克力、麦乳精之类食…  相似文献   

19.
儿童医院的一位大夫在诊断日记中写道:“依我说,现在孩子的病八成是家长宠出来的,主要因为家长们缺乏健康、卫生知识,没有正确的健康观念。于是,饮食上,想让孩子吃多、吃好,结果吃出病来;  相似文献   

20.
烹调方式直接影响到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保存,从而影响儿童对各种营养的摄入。不正确的烹调方式可能在无意中导致一些对人体有害物质的产生,危及儿童的健康。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每天给孩子吃什么,如何搭配食物,而且应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烹调方法,使孩子吃得有营养。什么样的烹调方法是正确合理的呢?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粮食的制作:首先,在粮食品种的选择上应有意识地、适当地考虑粗粮、细粮、杂粮的搭配。不给孩子吃太精的粮食,一方面可防止孩子出现B放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另一方面也可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