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关系模型是智能化教学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系统实际运用时教师们必须理解的概念."知识线索树"模型,是在现有知识模型——树状、网状模型基础上,结合实际教与学的需求与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知识关系表示模型.该文系统阐述了知识线索树的理论基础、表示原则、表示方法和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时期 1.1919年至1937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内革命战争阶段。帝国主义侵略:1922年华盛顿会议重新确认“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帝国主义协同侵略中国的局面。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后,帝国主义镇压五卅运动,干涉中国北伐战争,扶植蒋介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在这一过程中,英美帝国主义侵华势力增长。1931年日本发动“九  相似文献   

3.
按照目前的通见,中国人有关阴阳的观念是形成于商周时期。然而,这种看法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它将中国人有关对立现象认识的实际生成时间大大延后了,并且也将这一认识的发展过程过于简单化了。人类的对立或二分观念早在采集的年代就已经产生或形成,可以这样说,对立观念是在人类童年期就已经建立起来的一种认识。新石器时期,对立观念已经在中国人的生活和生产中普遍显现,并且,当时的人们也已经开始通过图案来表达这一观念。到了周代的《易经》,图案始为符号所代替,同时借助符号来表达某种最初始的哲理。而在《易经》的卦象中其实包含有丰富的天象观察和天文知识,这也涉及太极图的产生。在此基础上,阴阳语词、概念及其思想也终于在西周末年出现了。至春秋时期,中国人围绕对立问题已经发展出十分丰富的概念群,并能够在这一问题上阐述相当完备且深刻的思想,进而达到一种形上思维的高度。而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是建立在知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或者说与观念背后的知识线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教学视频因其多通道展现教学内容的特性而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首选形态。线索作为教学视频中的重要引导性教学设计手段,探究其类型及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对学习效果的交互影响,有益于优化教学视频的设计策略。基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高水平和低水平)和线索类型(言语线索和视觉线索)两个维度,运用眼动追踪技术和认知负荷、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等测量工具,通过实验考察二者对学习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后发现: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认知负荷的影响显著;线索类型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且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在学习满意度上的交互效应显著;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显著,且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在迁移测验成绩上的交互效应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即只有低知识经验水平学习者在学习含有视觉线索的教学视频后,学习满意度与学习效果才有显著提升。这可能是由于该类学习者在信息选择时存在困难,视觉线索可以帮助其提高信息搜索效率,而言语线索却会使其认知负荷超载。  相似文献   

5.
微积分学主要研究微分和积分,微积分及其应用是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不定积分是定积分与微分方程的基础,因此,熟练运用相应的方法求出不定积分,是高等数学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求不定积分的方法较多,学完不定积分这章后,学生往往很是模糊,不能很快判断出用哪一种方法解决.作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出几种求不定积分的解决方法,希望能给更多的学生带来启示,以便更进一步掌握好求不定积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设计上,老师使用"线索"示范,到依托实验、微课、课本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组内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发挥团队优势,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提取知识,并通过帮助其他同学了解相关知识,建立完整知识体系,掌握有机物的学习规律.这种引导式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如何分析整合材料,通过主动学习加深印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论述语教学把握章线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章的线索作了分类。  相似文献   

8.
王允 《成才之路》2010,(8):57-57
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相似文献   

9.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史在高考历史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是三分之一弱,在分布上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部分:从领域上看,政治史题目的比例比较大;从时段上看,明清史的比例比较大。此外,农业史的比重也比较大,这里体现的是对热点问题的考查。上表中体现出来的试题分布的比例特点一方面反映出来中国古代史中  相似文献   

10.
"知识树"是一个层级式知识图,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建立的所有相关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的知识框架。语文教学中引入"知识树"的内容,能够抓住主线串联起所有文本,为语文"大单元"教学和文本探索开辟出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Gumperz的“语境化”概念和“语境线索”理论,借助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语境线索的功能,认为语篇完整意义的获得是通过语篇中的语境线索激活知识框架,同时借助语境线索链的功能,运用认知和推理机制而最终获得的。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语境线索理论的新思考,建构语境线索模式,以期更好地描写语篇意义的建构和诠释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淑琴  李晓风 《中国考试》2006,(10):35-37,43
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问题近年的文综试卷中,民族关系问题占有一定的比重,总的来说,民族关系问题是颇为重要的。1.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是形成中的汉族——华夏族。北方的匈奴、戎、东胡,南方的越是教材中提到的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民族融合是一个要点,主要把握两个方面:融合的动力是战争及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影响是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匈奴的兴起在时间上应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  相似文献   

14.
15.
16.
关劲松 《中国考试》2006,(11):30-33
上表的统计显示,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的内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平均约占35%以上。在知识分布上,政治史在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普遍涉及,在比例上平均占到总体比重的40%左右,涉及近代经济发展、中外关系、近代思想演变的知识,在各地试卷中也占到一定的比例。如近代经济发展的知识在全国卷Ⅰ占到24分左右,在四川卷中占到11分左右,涉及中外关系的内容在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占到1/3弱。在命题思路上,历史知识的考查都与目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体现了近年来高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原则。从时间范围看,中国近代前期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在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比例平均超过50%。  相似文献   

17.
关劲松 《中国考试》2006,(12):35-39
三、中国近现代政治的发展2006年各地高考试卷中,涉及近现代政治领域的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复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对这一方面知识的掌握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徐海 《初中生辅导》2013,(19):37-38
联想,基本上是由点到面的发散式联想,也就是说,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一个或多个事物。这只是联想的一部分,还有一种更高级的联想:串联联想。就是说,把几个事物通过一定的情节串联起来,以方便记忆。如果说发散式联想就像一棵树上结了许多苹果,那么串联联想则像冰糖葫芦:用一根竹签串起了一串山楂。  相似文献   

19.
新冠疫情下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从历史研究、应用研究等角度对混合式教学下线索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为开展线上与线下衔接的多线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