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大视频时代","视像化"传播处于绝对的霸权"中心"地位,但与此同时Clubhouse在全球的火爆使社交传播呈现"听觉转向"的趋势。"语音社交媒介"的历史性"回溯"正潜移默化地打破"视像化"传播的"中心"地位,在感官平衡方面做出创新性发展。本研究以Clubhouse为例,研究其特质,同时探究语音社交媒介的价值。研究发现,语音社交是人类的潜在需求,满足了个人社交的现实需要,它的兴起实现了群体间交往模式类型化的欲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公共人"的复苏。  相似文献   

2.
周芳 《传媒》2021,(22):59-61
传统广播与社交的关系演进中,在凸显时间即时性与仪式感的"内嵌"关系上,广播内容可以实现社交元素的嵌入,如传统点歌交友、话题互动、婚恋相亲等.到了"外嵌"关系上,广播与社交媒体进行连接,强调空间上的覆盖与可得.未来,广播与社交将继续深度"互嵌",并通过跨媒介联动带来声音社交的更多可能.此外,在广播发展过程中,积极拥抱互联网社交思维和新媒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广播需以社交为"切口",从内容嵌入到渠道嵌入再到日常生活场景嵌入,搭建具有聚合力和强大传播力的社交平台,不断夯实自身媒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交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核心概念之一就是“个人媒介”,它摒弃了传统“网络一人”的信息交流模式,依照“人一人”的对话框架,以用户为传播中心,使网民从被动的消费者变为主动的创造者,将个人化、分散化的个人媒介连接成一个交互化的、社会化的网络,因此网络社交的本质特征就在于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和互动共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网络综艺节目蓬勃发展,社交化传播是其重要特征。目前,网络综艺节目的社交化传播以"两微一抖"和视频网站为主要渠道,用户主动参与传播过程并进行积极的文本再生产,体现出媒介赋权、多元表达等新型传播观念,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构建"合成周"的抽样方法,研究考察了iPanda熊猫频道微博账号内容的传播形态、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三项内容,合计26项指标.发现熊猫频道在社交媒体运营中积极利用多媒介元素进行融合化传播,内容原创性强、频道标识性强.在微博这一数字社交空间中呈现了熊猫社交化、拟人化以及受众憧憬的原型等形象维度.频道可在重视公益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受众关注热点、精简栏目内容、重视个人社交媒体信源、进行点面结合的融合化传播以及创新线上线下互动模式,进一步丰富熊猫形象的意涵,提升熊猫形象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批评了社交网络带来的社会参与热浪和社会平等想象,研究认为,社交网络朝着高度集中趋势迈进,伴随着流量和社会关系越来越集中,人们由此深受网络霸屏的影响,同时也呈现了与之连带的"谷歌政体"式的信徒和对西方话语的自愿支持。在人们社交网络虚拟化之后,社交网络传播的外相带来的社交网络神话化做法,持续的网络传播集中化为社会参与带来新问题。社交网络传播集中化的事实,凸显了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同时也昭示着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宋宏  刘雯 《新闻知识》2021,(6):19-24
詹姆斯·凯瑞把以大众媒介为主的媒介化传播视为一种仪式传播.在这种视角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边境村落的日常生活逐渐被裹挟到社会媒介化的进程中.面对各种社交媒介的浸入,村民们在利用社交媒介关注自我、观照现实、关心社会的仪式的同时,在互动中构建新的村落文化意义.关注边境村民对当下流行的各类社交App的使用情况和中越边民的互动交...  相似文献   

8.
移动化、短视频化与社交化的传播趋势下传统电视新闻面临新的创新课题。本文通研究发现移动社交媒介环境下《新闻联播》的创新路径主要包括:通过"联播天团"打造"现象级"短视频产品《主播说联播》;通过开通新闻联播官方抖音和快手号,开启"短视频与社交化"新篇章;通过开通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平台深化传播内容与构建传播矩阵。依循《新闻联播》在移动社交环境下创新策略的初探路径,本文认为电视新闻的转型发展可以着重从"5G环境下充分利用短视频优势"、"深化传播内容、转变叙事方式,实现情感化共鸣"、"形成与用户的互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9.
李烨辉  霍丽丽 《传媒》2022,(10):47-49
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进程中,社会化传播成为主流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在生产、传播、运营方面对其展开社交化传播策略分析,发现其基于社交化思维逻辑,通过生产优质、形式新颖的内容激发用户参与的社交动力,并根据差异化传播发挥用户渠道效用,全面布局社交化运营体系。随着媒介深度转型和用户社交需求的提升,主流媒体需顺应形势,切实提高社交化传播水平,做好时代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0.
围绕社交电视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现代性的媒介仪式,它包含着聚集性的观看行为、符号的汇聚与传播、社会关系的表达与群体认同.当认清社交电视的仪式化特征后,重新审视社交电视的价值,它正是通过互动设计唤醒情感、重塑身份,引发媒介的权利的更迭.因此,在媒介仪式观的关照下提出"事件+话题"直播+场景"生产+互动"三条社交电视发展策略,为社交电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郭晓真 《传媒》2019,(1):54-57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赋权为媒介生态带来了显著变化,其突出特征之一便是社交型短视频的迅速走红。社交型短视频平台以其“生活化、实时化、社交化、互动化”等特点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传递情感、社交互动的方式。然而,社交型短视频平台所具有的娱乐化、碎片化的文化氛围也催生了媒介依赖度极高的传播生态环境。在这种受众过度依赖媒介的新型传播生态环境中,精英文化的话语权逐渐被瓦解,娱乐性和非理性信息增多,受众的批判意识逐渐消解,受众的媒介素养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的便是媒介、受众与社会三方系统的失衡。  相似文献   

12.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复合体,集语音、视频、图片、文字于一身,它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信息传播形态,引起了信息传播系统的变革,给整个社会特别是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此,为捍卫人的"主体"地位,而意从异化的视角对微信展开批评研究,这一批评主要从人内传播的异化、人际传播的异化和人的被奴役化三个方面来进行剖析。以提醒用户注意使用微信等媒介的适度性,不要沉浸于技术所带来的"美丽新世界"中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3.
印尧  陈华 《东南传播》2021,(9):123-126
媒介技术融合的演进使得"媒体"一词的概念日益宽泛,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促进了用户与媒体传播的对等平衡性.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了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连接逻辑,洞察用户情绪、建构用户场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性思维方式.从用户定位到社群场景建构的演绎成为互联网思维下提升传播效果的最有效路径,传播技术的演进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的连接将人们在网络空间重新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空间交流存在的时空距离以及身份差异带来的群体区隔.移动App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分享动机的数据分析,建构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的全新社群模式.本文基于对网易云音乐App的媒介经营管理和社群营造体系的分析,探讨新媒体传播对网络社群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媒介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全新的社交方式和传播模式,互联网正不断挤压传统电视的生存空间,社交媒体的兴起更是使传统电视面临着颠覆性重构.但正如历次技术变革都促进了旧有模式的升级一样,传统电视在面临社交浪潮冲击时同样迎来诸多发展机遇,本文旨在分析传统电视社交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为我国电视业社交化转型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认知中介模型、传播中介模型探讨了对信息的认知处理,在媒介接触与一般社会行为之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发展了认知中介模型、传播中介模型,将它们置于社交媒介大众自传播实践背景下,实证检测了对社交媒介新闻信息的认知处理,在社交媒介新闻接触背景、动机与使用社交媒介参与大众自传播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将社交媒介用户自传播行为纳入认知中介模型、传播中介模型的研究之中。研究发现:社交媒介新闻精细处理显著正向影响社交媒介策展新闻,社交媒介使用期望、信息效能显著正向影响社交媒介新闻精细处理,社交媒介新闻精细处理在社交媒介使用期望、信息效能影响社交媒介策展新闻之关系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对变量的实证检测是结合新冠疫苗这一具体议题展开的,因此,研究发现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交媒介新冠疫苗新闻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关键在于获得受众的认同,从而由主导价值观上升为主流价值观。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社交媒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渠道。但是,利用移动社交媒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诸如群体区隔不利于共识的形成、网络负面声音消解认同等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发展公共媒介、培养网民的"新闻素养"等手段是解决移动社交媒介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上述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尤其是社交类应用的发展,谣言依附新的媒介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从社交媒介的人际交往属性出发,援引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对网络谣言传播的新型媒介环境和特点进行探析,力图揭示出社交类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谣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巴宁  马纯锋 《传媒》2018,(3):50-52
"圈子"是人际关系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当前社交媒体中人际关系格局的现实依托.社交媒体中的"圈子"以社交媒体为平台依托,使拥有共同价值诉求和情感认同的人们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交群体.不同于现实人际关系格局中的"圈子",社交媒体中的"圈子"属于非正式的组织形式,平台流动性决定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具有临时性和相对闭合性.客观审视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社交媒体"圈子"的逻辑生成与运行模式,而且有助于人们快速建构起强关系与弱关系环环相扣的虚拟社交网络.基于此,笔者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四个方面入手对社交媒体"圈子"传播的特征进行解析,以期为社交媒体"圈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胡祎 《新闻前哨》2022,(5):33-35
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出现与繁荣.舆论传播入口从"固态化"演变为"液态化",推动民间舆论场日趋中心化.在社交媒体时代,官方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正在被社交媒体所影响,舆论话语权正在被社交媒体分流.迫切需要官方主流媒体改变信息传播的表达方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全面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从而重塑社会主流价值.在实践过...  相似文献   

20.
手机网络游戏虽然不是社交媒介,却在这个"社交泛娱乐化"时期充当了用户之间娱乐沟通的桥梁之一。作为本质非社交媒介的娱乐型应用,探寻手机网络游戏的社交特点和功能,有助于剖析当前用户对网络娱乐的新需求,从社交的角度挖掘游戏社交模式类型的限度以及游戏与玩家生活间交集的深度,为各类应用社交功能的设计和精细化运营提供思路。同时,从用户的使用行为中提炼网络娱乐的交友互动特点,可能对研究相关平台的社交娱乐化现象以及类型社交、融合社交的阐释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