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一个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教育乃百年大计,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师,历史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文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结几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出更优秀的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生活化教学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拓宽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功能,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生活化教学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深化爱国认知、激发爱国情感、砥砺爱国意志、落实爱国行动的价值意蕴。新时代,运用生活化教学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教师准备生活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完善生活经验;创设直观化、体验性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持续性反思,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以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的教学为例,提出让学生在多样化诵读中感受爱国情怀、通过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情感、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表达爱国之情、增加阅读量发展学生感悟爱国主义的能力、挖掘生活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爱国主义内涵等教学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情感是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情感价值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历史教材的挖掘,在各教学环节中融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体验历史、学习历史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做爱国主义接班人。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进行分析,旨在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师教育大会提出教师要在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大功夫。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德育心理活动,其形成要经历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样一个心理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须从“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意志、爱国行动”四方面下功夫。具体来说,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扩充爱国知识体系,夯实爱国理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爱国道德情感,尤其是伦理爱国情感;锤炼大学生爱国意志品质,战胜困难和抵制歪风邪气,保持爱国精神的纯洁性;带领大学生亲身历练实践,将爱国之情融入报国行动。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只有坚持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才能有效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2015,(3):73
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一贯注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德育为先,提倡以教师之德培育学生之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落实三维目标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文明友爱、诚实负责、爱国  相似文献   

7.
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悠久沧桑的国家历史。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拓宽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育学生浓厚的家国观念和诚挚的爱国情怀。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简要分析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并提出几点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教学过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德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可是这些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仅从两个方面阐述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9.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初中历史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讲述历史故事、组织课堂活动、精编历史习题、开展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养成爱党、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0.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的叛逆期,也是逐步形成人 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 立起健康向上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 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文主义教学,注重 对学生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塑造,与今天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 不谋而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理念, 对学生的成长将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地理学科是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依托于地理知识教学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永恒的主题,而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历史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拓宽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力促学生爱国主义取得实效,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教师越来越注重爱国主义的教育。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青年,明白爱国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从创设情境课堂、借助语言描述、优化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入手,对于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不确定重大事件频发,凸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是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高中阶段又是青少年迈向成人的“最后一公里”,厚植高中生爱国主义情怀异常重要。当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存在知而不深、有情却易变、意志难坚、行而不够自觉等问题。思政课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通过挖掘教学素材、营造浓厚氛围、革新教学方式、丰富实践载体等途径,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认知、爱国意志、爱国行动,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地理教育中的爱国主义因素,包括民族观和民族团结意识、爱国情怀、国情教育与国家安全意识;进而探讨了地理教育中爱国主义的培养策略,包括国家教育部和学校教师都应重视并设法强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孙书平  刘畅  牟影 《教师》2022,(27):9-11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愈发重要,将爱国主义有效融入思政课程并提升其教学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应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形成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真正在为国育人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展实效。文章主要论述了高校思政课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提升教育实效性为目标,对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高校思政课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维动画制作课程的特点,将河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课程相关联,提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元素用于教学案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三维制作技术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脉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更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冯丽霞 《新疆教育》2013,(3):175-175
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春风化雨般地沁入心脾,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逐渐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树立爱国之志。怎样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想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时代教育新要求,教师党员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中坚力量,要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底色,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涵养家国情怀中肩负使命担当,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以家国情怀浸润道德与法治课堂,使每个学生都充满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从而更好地实现本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