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六大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西厢》《水浒》与杜诗)”之一的《水浒传》,其作者系施耐庵、罗贯中,这是史实。17世纪的怪杰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人瑞,江苏苏州吴县人),最服膺施耐庵,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之右者。天...  相似文献   

2.
马致远(1250~约1321),以字行世,名不详,晚号东篱,大都人。他是元代著名杂剧家,也是元代创作最丰富的散曲家之一。今存小令115首,套数22篇,总计130多首。元末明初贾仲明吊马致远的《凌波仙》云: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二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学会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同志,公布了新发现的有关曹雪芹家世的新档案。消息发表时,有的报纸曾评为我国红学研究的新突破。现在《历史档案》在83年第一期将新发现的四件档案全文发表了,这对于红学研究特别是对曹雪芹家世、生平的研究,是举世瞩目的重要资料。这些重要资料,对于我们的研究能解决那些问题呢?这里想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马致远散论     
马致远是元代首屈一指的散曲作家,也是卓有成就的杂剧作家,是公认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贾仲明的《凌波仙》吊词说:“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反对以前那种对马致远创作思想横加贬斥和全盘否定的倾向,而主张重新评价,从而通过对元代社会的考察,对文人学子传统心态的分析,并结合对马致远具体作品的解剖,就较为深入地论证了马致远隐逸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当时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审美角度考察马致远的散曲, 就其所反映的元代文人特殊心态, 探究其中的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7.
从友人信中知有黄震云先生《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与郑谷生平》一文,见有新发现便大喜过望。急请其复印寄来,读后却大失所望。原来还是早已被人发现的宋代祖无择撰的那一篇。近年出版的郑谷诗集有两部:赵昌平等1991年版的笺注本和拙著1993年版的编年校注本都已录。赵注云:“祖《龙学集》收有此文,文字讹夺甚多,今据《袁州府志》录”。拙注云:“此抄自四库本,用民国《宜春县志》校改。  相似文献   

8.
9.
马致远散曲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人常言,在元曲四大家里,马致远的散曲为第一。他之所作意境高,范围广,从而提高了散曲的地位,使之继唐诗宋词而成为诗史上的代表。马致远的散曲历来享誉甚高,从元代的周德清、明代的朱权、李开先、王世贞、王骥德,到清代的李调元、凌廷堪等人,都对之推崇备至。现在流传下来的马致远的散曲,在元代前期曲家的作品中要算最  相似文献   

10.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重要的代表作家,综观近年来对其散曲方面的研究,论者多局限于“诗情”、“画意”、“意境”等艺术特征的分析,本文从“就近取物的设境”、“方位切换的视角”、“重趣的场景追求”这三个被人忽略的细微艺术特征切入,再次探讨马致远的散曲艺术,感受其散曲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正>让我们走进马致远的是他的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但真正能窥测其心志的却是他的杂剧。马致远为元杂剧四大家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在马致远的众多杂剧中,《泰华山陈抟高卧》(简称《陈抟高卧》)是比较特别的一部。《陈抟高卧》主要内容写的是五代末年的隐士陈抟隐居在泰华山,预知有真命天子出世。于是下山寻访,遇到赵匡胤与其义弟郑恩,陈抟指明赵匡胤就是真命天子,并辅佐赵匡胤扫清天下,建立大宋,定都汴京,之后又归隐泰华山。赵匡胤为报答陈抟的辅佐之功,请他出山为官,享受荣华富贵。陈抟随使者入朝,向赵匡胤表明自己的心志,不为  相似文献   

12.
最近,拜读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刊载的朱建明先生所撰《马致远生平材料新发现》一文,颇受启发。对朱先生所持观点,我表示赞同。但朱建明先生对马致远乡里的考证,尚有未详之处,为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特不避浅陋,将八三年旧作披露,试为之补。  相似文献   

13.
马致远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元曲大家,尤其在散曲创作方面成就更高.他的散曲具有感士不遇的主题,涵虚浑化的意境和旷达清丽的艺术风格,作品数量也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南吕]四块玉 恬退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元人散曲多叹世、退隐之作.这是元代阶级压迫的曲折反映,也是当时文人不满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现.马致远只任过短期的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退居林下,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双调·行香子》)的隐居生活,因而尤多“飘逸俊爽”的“恬退”之作.“恬退”四首写他仿效陶渊明甘心隐居的心情,可以成为他此类作品的代表.这是第二首.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的散曲以一种含盖高妙深远的意境,超然物我的气韵,典雅清丽、自然本色的风格的悲情覆盖其中,从而也因此更加动人心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更具光彩。  相似文献   

16.
在元代的统治下,知识分子沦入了介于娼妓和乞丐的社会地位,他们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体系也随之崩溃瓦解。这个被历史和社会遗弃的特殊人群的孤独、凄凉、悲伤、愁苦在马致远的戏曲中有了充分的表现。其悲情意蕴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整个元代知识分子的,同具典型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321年左右,年轻时追求功名不成,后任江浙行省务官,元贞大德(公元1295——1307年)间加入都元贞书会,与李时中及杂剧艺人红字李二、花李郎合编《黄梁梦》杂剧.晚年隐居.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代表作是反映王昭君出塞的《汉宫秋》,散曲有《东篱乐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成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8.
王保安 《文教资料》2013,(10):5-6,8
近十年,学术界对元散曲代表作家马致远的研究成果作述评,相关论文主要集中在思想意识研究、神仙道化剧两方面,同时也涉及散曲成就和音乐思想的批评,对马致远文本所体现的思想构成、故事来源、志怪渊源、影响和深层矛盾结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关汉卿是蕴羁风流,放荡不羁的浪子,那么马致远则是怀才不遇,温文尔雅的书生;关剧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或传说中民众比较熟知的故事,语言当行,通俗易懂;而马剧则倾向于状写历史人物的浮沉或传说中神仙道化的内容,引经据典,情深意浓.二人在主体价值与社会关照上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但二人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在杂剧创作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马致远是公认的元曲大家,曾瑞声望虽不及之,亦同样驰誉元曲殿堂。二位散曲创作既呈现出题材丰富,内蕴悲情的共同特征,又有因各自出身、经历、价值取向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概而言之,马致远散曲主要表现失意儒生的牢骚悲愤,曾瑞散曲多是抒发市井平民的潇洒放荡。马、曾可看作元曲两个不同创作群体的代表,也从侧面折射出元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