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是现代中国最出色的演说家之一 ,他的讲演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研究价值。鲁迅对讲演抱着复杂的心态 :排拒与无奈、严肃和负责。鲁迅讲演的个性风格鲜明独特 :冷峻内敛、质直自然和有真性情 ;鲁迅讲演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 :用事实说话 ,抓住关键、要言不烦 ,深入浅出、寓庄于谐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一生中,曾经多次讲演,直接教育广大群众,尤其是谆谆教导青年。这些讲演,仅在《鲁迅日记》中可查到的,就有五十多次。据亲友们回忆,他的讲演是“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恰到好处”;是“以朴素的、质直的、不加文饰的说话,款款而又低沉的声音,投向群众”;是“雄辩地驳斥了异端邪说,摈弃了弥漫世间的乌烟瘴气,给听众如饮醇醪,如服清凉散”。  相似文献   

3.
蒋牧良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对鲁迅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但在文学创作上奉鲁迅为导师,而且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人,做事。他将鲁迅先生奉为终生的楷模,承继他的精神和遗志。他是鲁迅先生的虔诚守护者和追随者。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诗歌与他的小说、杂文一样,不仅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思想性,同时又是完美艺术的结晶,凝结着他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一生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精神,体现了他的进步思想和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5.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其创作过程中除了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外。还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在他12岁的时候.就阅读了《鲁迅全集》.并且最喜欢的作品是鲁迅的《故乡》。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讲演时,曾引用鲁迅作品《故乡》的结尾“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为标题。可以说,鲁迅对大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二人都有着很深的故乡情结。本文就两位文学家的故乡情结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共通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和鲁迅都是时代的巨人。他们生前虽然没有见过面,也未曾有过个人书信往来,但其心始终是息息相通的。毛泽东爱读鲁迅的书,非常推崇鲁迅的人格、思想和精神。他在世时,虽然没有出版过研究鲁迅的专著,但在其著作、报告、讲演和口头谈话中,却有不少关于鲁迅的论述,仅130多万字的《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五卷就达20处之多。这些论述言之有据,论之在理,闪烁着深邃的思想火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柔情     
鲁迅不仅在孩子那儿寻找纯洁和单纯,他自己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鲁迅尽管早就看透了整个世界,但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也没有对世界完全绝望,正是这颗“赤子之心”在支撑着他。平时,鲁迅的工作非常繁忙,他在几所大学里兼课,白天很早就出门去了,晚上很晚才回家。但是一有空,他也会像小孩一样跟俞芳姐妹一起“贪玩”。俞芳记得,有一次,鲁迅拿着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把纸点燃。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聚精会神地用放大镜点燃纸张呢?我想,他一定是出于“好玩”,仅仅是好玩,没有什么别的用意,也无须鲁迅研究专家们赋予这一行为特殊的“…  相似文献   

8.
<正>鲁迅《未有天才之前》是1924年1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讲演,由葛超恒记录。最初发表于师大附中《校友会刊》第一期,后经鲁迅校正,于同年12月27日刊于《京报副刊》,最后收入《坟》。讲演的主题是"天才",怎样看待天才和大众,怎样才能出现天才。鲁迅认为,想要有天才,首先要有民众。他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在要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大批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他又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了对现实独特、深刻、富有前瞻性的思考;他还是一位革命家,拿笔杆子与黑暗势力进行着最艰苦、最卓绝的斗争,他的思想影响着无数的人。在我看到的鲁迅先生的照片中,他给人的印象很严肃,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看到的童年时期的鲁迅却跟我们身边的孩子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天真,一样的有好奇心,一样的充满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五年第十期《中学语文》刊登了陈迅同志的《关于<论鲁迅>的论点》一文,陈迅的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既然“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那么,一篇议论文必定是感时、感事,有针对性而作的。明确写作的背景、目的,对搞清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很有必要的。《论鲁迅》是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他讲演的对象是  相似文献   

11.
鲁迅文艺思想与当代文艺运动陈漱渝鲁迅不仅是一位以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伟大作家,而且是一位以如炬目光洞察文艺特点和规律的杰出文艺理论家。正如同鲁迅无意于按照文学概论勾画的框架从事创作一样,他也无意于在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构筑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一、教鲁迅要有“立体感” 鲁迅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以及国内外的思想潮流、文学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与同时代作家作品更是密不可分。我们教他的作品,首先要注意上下左右的纵横观,即有一定宏观微观相结合的立体感。  相似文献   

13.
《朝花夕拾》和鲁迅的后期杂文一样,处处充满辩证艺术。这是一部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带有自叙色彩。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他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感受外部世界,使平凡的材料具有了一定的主观性、现实性、情绪性与象征性,使文章蕴含丰厚,主题呈多向性。他善于以洒脱不羁、变幻多端和行云流水般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简洁深刻、浓淡相宜的画图。材料安排有详有略,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14.
方维保 《学语文》2007,(6):17-18
鲁迅在写作《阿Q正传》的时候,他的情绪多少有点儿游戏冲动,正如他所写的《野草》中的那首《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一样。但他没有想到,游戏之下的这部小说作品会给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思想和文学话语带来如此巨大的打击。那么这样的“打击”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达到了呢?那就是戏仿,是面对强大然而又是虚张声势的对象所采用的一种使其致命的方法。就像《黔之驴》中的老虎对待驴子一样。正是通过戏仿的手法,鲁迅达到了解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眉头     
1927年1月25日,鲁迅在中山大学学生会欢迎会上讲演.十年后.清水写下《我忆念到鲁迅先生》时,依然清晰地记着——  相似文献   

16.
一、百年前的讲演   一个世纪前,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 1862— 1943)在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这是载入数学史册的重要讲演。他在讲演的前言和结束语中,对数学的意义、源泉、发展过程及研究方法等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而整个讲演的主体,则是他根据 19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而提出的 23个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现代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 100年来,这些问题一直激发着数学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 100年过去了,这些问题近一半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还有些问题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尚未最后解决,…  相似文献   

17.
我算是听过张文质讲演次数较多的人。从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每年都要听他至少十场讲演。作为他工作上的助手、生活上的朋友、事实上的学生,我有着比其他人更大的便利,可以经常听到他的讲演。2013年,张文质开始讲一个新的主题——《教师是个手艺人》,而我要说的是,在讲演方面,他也已算得上是一名技艺纯熟的手艺人了。  相似文献   

18.
他的目光,如剑的锋芒一样,锋利无比;他的神态,如泰山一般,十分稳重;他的和蔼,如母亲的爱抚一样,令人向往. 他的笔锋,如匕首一样犀利;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个人便是鲁迅,在伟大的爱国诗人臧克家眼里,他是永存的,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大公无私,他活着,是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所以他可以万古流芳,名留青史,家喻户晓.而自私自利的人,必将遭到人们的唾弃.此时,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头真正的老黄牛,孺子牛.  相似文献   

19.
有很多原因,使得中学生在面对鲁迅的时候,不能走近他,鲁迅作品本身的艰涩就是原因之一。鲁迅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冷峻。这种冷峻感首先是他的作品、他的言说方式带给我们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学者郜元宝说,鲁迅在现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种“月亮”的意象。我的一个业余读鲁迅的朋友说,鲁迅是一个不带麻药的医生。专家也好,读者也好,凡此种种评价,都在表明,鲁迅给人的基本感受是冷,是荒寒。  相似文献   

20.
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的诗歌,同他的杂文、小说、散文一样,是战斗的武器。特别在他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后所写下的光辉诗篇,充满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豪情,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是革命文艺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十分重视鲁迅的诗作,给予高度的评价:“鲁迅的两句诗,‘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