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中学物理中经常遇到碰撞问题,碰撞过程一般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其中,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笔者给出以下证明.  相似文献   

2.
一、结论推导不同形式的碰撞损失的动能不同,当物体相碰后粘在一起时,动能损失最大.对于这种完全非弹性碰撞,当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差悬殊时,其动能损失遵循什么规律呢?  相似文献   

3.
以动量和动能的计算为前提,通过对非完全弹性碰撞的末速度的求解、恢复系数的测定和动能损失的讨论使得我们对非完全弹性对心正硅有一个既深刘又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两个物体和三个物体的完全非弹性碰撞为例,给出动能损失最大的证明及此结论在生活中的逆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坤 《物理教师》2009,30(1):12-12
1 问题提出 问题:如图1,在光滑水平面上两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以初速度口1、口2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发生正碰后速度分别为v1'、v2’,试证明:上述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系统损失动能ΔEk最大.  相似文献   

6.
将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与两电容器连接时的暂态过程进行类比,得出相似的能量损失公式,并对两过程中能量损失的物理意义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刘华 《中学理科》2007,(2):39-40
碰撞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普遍,它的特点是物体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由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有限的,所以碰撞过程中物体发生的位移也是非常微小的,在通常研究碰撞过程中,可以理解为物体来不及发生位移,同时碰撞过程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碰撞力极大,其他的重力、摩擦力等非碰撞力与之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动量动能及其变化量与参考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是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碰撞,提出利用参考系化简问题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球的对心完全非弹性碰撞前后动能的损失与两球质量比及速度投影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物体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能量损失最大。那么损失的能量是如何分配的,其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模型建构是学生根据研究的问题和情境,构建易于研究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的理想模型的过程。2017年高考改革将《物理·选修3-5》列为必考内容,动量知识成为高考热点知识。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是动量守恒问题的重点之一,在实际问题中学会构建这两类碰撞模型,并加以灵活运用,有利于高中生提高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模型建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碰撞是物体相互作用一种常见的形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完全非弹性碰撞应用得更为普遍.本文从最简单的碰撞模型出发,讨论许多与之相关的物理过程及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讨论了对心碰撞中的两个问题:介绍了一种证明“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大”这一结论的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命题时要注意物理量之间的约束关系,否则可能会出现科学性错误。  相似文献   

14.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其动能可能会有损失.若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即具有共同的速度,则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证明如下: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依据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小球与定轴转动细杆碰撞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给出了非完全弹性碰撞的一般公式,分析了碰撞位置和恢复系数对小球和细杆的运动状态的影响,计算了系统的动能损失率,并讨论了其随撞击位置和恢复系数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例如,两台球间、两冰壶之间、微观粒子的碰撞。因此,探究碰撞的力学规律,对指导实践和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作用远大于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按能量的损失情况可分为:弹性碰撞(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动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二者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碰撞中的两种极端情况是指没有机械能损失的完全弹性碰撞和机械能损失最大的完全非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研究的碰撞为一维“正碰”,根据碰撞过程中动能有无损失又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通过对两类碰撞的融合分析,指出“非弹性碰撞”又蕴含在“弹性碰撞”中,方便学生对“碰撞”本质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9.
本计算了两个球作完全弹性碰撞时的碰撞时间和质心的位移。  相似文献   

20.
蒋天林 《物理教师》2005,26(11):57-58
解多个物体发生多次完全非弹性碰撞的“n”问题的方法较多,常规解法是根据题意分别求物体碰前、碰后相关物理量,该方法学生易接受,但计算过程较繁;或用数学上的递推方法,它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较高,多数学生的数学水平达不到;若巧妙运用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动能用动量来表示,即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