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 甲酸、乙酸等可溶性羧酸的酸性都比碳酸的酸性强.这是大家都熟悉的结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硬脂酸、软脂酸、油酸等高级脂肪酸的酸性也比碳酸的酸性强吗?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见的一个问题.由于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和相关的资料中均没有该问题的确切答案,所以该问题常常会给中学化学老师的教学带来一些不应有的困扰。为了正确地解答该问题,笔者特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2.
取一干燥的250ml抽滤瓶,在支口上接导管并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抽滤瓶中放入适量无水碳酸钠固体,上口接连有塞子的150ml分液漏斗,内装10%醋酸溶液lOOml。另备同样装置将醋酸溶液换成同体积饱和苯酚  相似文献   

3.
4.
在有机化学中,对取代苯甲酸酸性强弱进行比较是教科书及习题指导中广泛涉及的问题.而学生在分析取代基性质差异时,位置不同时对酸的离解会产生什么影响,会导致什么结果常出现问题而影响正确的判定.本文拟在给出一种方法,使学生能准确快速的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影响取代苯甲酸酸性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立体效应(空间位阻)着手,给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秉着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理念,利用一体化微型实验装置比较乙酸、碳酸、苯酚和碳酸氢盐四种弱酸性物质的酸性强弱。实验趣味性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实验装置可做重复性实验,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一道高考试题引发对碳酸与硅酸酸性强弱比较的传统方法的质疑,通过实验事实和数据比较对酸碱性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分析,引发了一些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有关的实验方案未作具体介绍,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化学原理,设计实验证明了乙酸、碳酸、苯酚和碳酸氢盐四种弱酸性物质酸性的强弱。改进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这几种弱酸之间的相对强弱,也可供教师进行相关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化学涉及的各类物质中,酸始终是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重要物质,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其包括无机氢化物酸、无机含氧酸和有机酸.在一些习题中,常有关于一些酸类物质酸性强弱的比较和判断。现归纳总结判断酸性强弱的各种规律并解释.  相似文献   

10.
氢键对有机化合物酸性强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有机化合物酸性强弱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以氢键对有机化合物酸性强弱的影响作了祥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研究影响无机含氧酸分子酸性强弱因素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无机含氧酸分子酸性强弱比较和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如何熟练的掌握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对于学生备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和本质(如图1)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其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相似文献   

13.
物质得电子的能力为氧化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为还原性。要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就要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入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从多个途径进行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贵刊1986年第4期发表的《碳酸的酸性比甲酸强吗?》一文认为:“碳酸的酸性与甲酸一样,或者说差不多”。从该文引言中又知,贵刊1984年第5期发表的《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吗?》,其中认为,碳酸的酸性比甲酸强。笔  相似文献   

15.
1.依据元素周期表(1)同周期(从左到右)(以第三周期为例)如: Na Mg Al Si PS Cl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2)同主族(从上到下)(以第IA族和第VIIA族为例)  相似文献   

16.
17.
在有机化学中常用Lewis酸碱理论来判断某些有机化合物的酸性。即Lewis把能够接受未共用电子的物质定义为酸。有机酸与无机酸一样在水中能发生电离。  相似文献   

18.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1)同周期元素自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如金属性:Na>Mg>Al;K>Ca>Ga>Ge.(2)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依次增  相似文献   

19.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与判断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学习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需要关注.一、强弱电解质的性质比较方法精要:强酸与弱酸(或强碱与弱碱)由于电离程度的不同,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以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为例其区别见表1.  相似文献   

20.
<正>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酸和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们对酸碱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但对酸和碱的系统研究是近两三百年才开始的。随着对酸碱认识的深入,化学界先后形成了诸多理论,如Arrhenius酸碱电离理论、Cady-Elsye酸碱溶剂理论、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理论、Lewis酸碱电子理论和软硬酸碱理论等[1]。中学阶段对酸碱的教学主要基于酸碱电离理论展开,其实酸碱质子理论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