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吴丹  余礼 《高中生》2009,(1):38-39
原题 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个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个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  相似文献   

4.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静止起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通过BC段所用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仅对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3题的解法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间距为l1,BC间的间距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间距.  相似文献   

7.
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林贵 《物理教师》2008,(10):31-31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间距为l1,BC间的间距为Z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与A的间距。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运动学作为高中物理必修的开篇之作,显得基础而简单,但却是高考物理最显能力的内容,在高考中既是老题,也是永恒的主题,并且由于其规则简单,人手容易,十分切合高考的公平原则.本文对全国理综Ⅰ的一道考题进行分析,指出其求解策略和能力考查要求. 试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3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例(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3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10面有这样两道拓广探索题.第12题:如图1—1,AB⊥l,BC⊥l,B为垂足,那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吗?解析: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证明如下.证法一:因为AB⊥l,BC⊥l,又因为经过直线上一点B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l垂直,所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本第10面第12题:如图1,AB⊥l,BC⊥l,B为垂足,那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吗?答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证明.一、利用垂线性质分析一:注意到AB⊥l,BC⊥l,联想到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相似文献   

13.
题一个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间距相等的A、B、C三点.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1,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2,求物体在B点的瞬时速度.  相似文献   

14.
卜|卜紊平|卜阳,月工二︸..卜‘、城匆月1.如图1,直线AB、cD、EF相交于点。,且ABJ-Ca如果匕刀。£;2乙心口刃,则以OF=_度,乙BoF=_度. 2.如图2,已知乙A心B=9O“,C。土AB于点D. (l)图中的蚕线段有_条. (2)点B到直线通C的距离是线段__的长度. (3)线段AD的长度是点_到直线_的距离. (4)在线段Ac、Bc、cD中.线段___最短,理由是上,BCA一_,区犷A.乙AOF与乙了》OF B.乙EOF与乙BOE C.乙BOC与L滩口D D.乙C口F与乙BOD 6.如图4,AD一BD,BC一CD.AB二acm.BC=bem,则BD的取值范围是(). A.小于bem B.大于aem C.大于a…  相似文献   

15.
例题 已知三点A(1,一1)、B(3,3)、C(4,5)求证: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思路1 应用两点问的距离公式计算l AB I、I BC I、J AC I.由其中一线段之长,为其它二线段长之和,故A、B、C三点共线. 思路2 利用定比分点公式. 设点P(3,y)是丽的一个分点,则A=篙=}弓=2,y=二与{弓堕:3,即点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都知道,平面上两点之间以线段为最短.就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在解决最短路线问题时,却起着不小的作用,如在直线l的两侧有A、B两点,想在直线上找一点C,使点C到A、B两点的距离和最小,即AC BC最小很显然,连结点A、点B,AB与直线l的交点C即为所求的点,如图1.  相似文献   

17.
第十二届“希望杯’高二第1试(山西、江西、天津赛区)第13题是: 已知:A、B、C、D四点不共面,且两两间的距离均等于1,点P与Q分别在线段AB与CD上运动,则P与Q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 分析A8与CD是异面直线,P与Q的最小距离为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故应求AB与cD公垂线段的长.下面给出四个解法: 解法1 如图l,取A上;的中点P,CD的中点为Q,连结BQ、AQ、PQ.因为AB===BC—CD—DA—BA—l。所以BQ上cD,AQ上cD,所以CD上平面ABQ,又 PQ c平面ABQ,所以CD上PQ. 片因为BQ—AQ一等, 厶 P为AB的中点,所以 PQ上AB,即图lPQ为AB与Dc的公垂…  相似文献   

18.
<正>一、几何模型如图1,点A,B是在直线l同侧的两个定点,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C,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AB图1%AlB′BC′C图2作法如图2,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结AB'交直线l于点C,则C即为所求.连结BC,这时AC+BC最小.证明略.这个几何模型,是用来解决线段和最小值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是,在比较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本期问题 初27.已知直线m过⊙O的圆心,直线l⊥m,M是垂足,过l上两点A,B作⊙O的切线AC,BD,C,D是切点。 (1)若A,B在点M同侧,且AM>BM,当AC-BD=AB时,l与⊙O相切; (2)若A,B在点M两侧,且AC BD=AB时,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 一、在已知直线(曲线)上求一点,使它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最短的最小值点的几何作图法. ①当两定点A、B在已知直线(曲线)l异侧时,则连结A、B两点的线段与已知直线(曲线)的交点P就是所求之最小值点,其最小值S-|AB|. ②当两定点A、B在已知直线l同侧时,作两定点中的其中一个定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与另一定点的连线段与l的交点P就是所求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