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题: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某学生课外小组设计了如附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中的O2,准确测量瓶I中溶液吸收CO2后的增重及剩余气体的体积(实验时只用嘴吸气和呼气),请填空。  相似文献   

2.
崔小玲 《中学生物学》2005,21(12):48-49
1问题提出 高三复习中有这样一题:某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研究,图1中是他们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其中Qco2表示CO2的释放量,QO2表示O2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对在专题复习时常见的几种表格或图像类计算题进行梳理。例1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测量NaCl和Na2CO3形成的固体混合物组成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4.
徐滨 《中学理科》2006,(7):81-81
有这样一道习题: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本地出产的一种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她)们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实验开始称取了10g矿石样品,放人硬质试管通入足量的CO加热,使其中的氧化铁完全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事先称量好的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至不再产生沉淀止,过滤除去沉淀,再对石灰水进行称量,石灰水减轻了8.4g,试计算该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已知铁矿石中杂质不分解出CO2且也不会与CO发生反应生成CO2)  相似文献   

5.
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内容特点,设计了自主学习课、延伸学习课、实验课完成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课学生自学Na2CO3及NaHCO3的性质并列举二者的鉴别方法;延伸学习课由学生展示实验原理、预期现象及结论;实验课由学习小组完成鉴别方案的具体实验步骤设计并实施.  相似文献   

6.
炼铁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的实验现象、实验的操作步骤、尾气的正确处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以及相关的化学计算,一直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一、考查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例1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  相似文献   

7.
1浓HNO3跟碳反应的探究   C HNO3(浓)(==)4NO2↑ CO2↑ 2H2O Q,在教材实验中,①把灼热的木炭放入浓HNO3中,反应很快就停止了,虽然能观察到NO2的生成,但无法检验生成的CO2;②不能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③污染严重.针对上述问题,让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做实验的基础上,充分讨论、查阅资料,提出改进.有同学说,由于产物中生成了水,浓HNO3本身也有部分水,导致Q吸>Q放,所以实验不能继续进行,于是提出了控制浓HNO3的用量,及时把生成的水转移的思路,设计出了装置A.……  相似文献   

8.
1浓HNO3跟碳反应的探究 C+HNO3(浓)(==)4NO2↑+CO2↑+2H2O+Q,在教材实验中,①把灼热的木炭放入浓HNO3中,反应很快就停止了,虽然能观察到NO2的生成,但无法检验生成的CO2;②不能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③污染严重.针对上述问题,让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做实验的基础上,充分讨论、查阅资料,提出改进.有同学说,由于产物中生成了水,浓HNO3本身也有部分水,导致Q吸>Q放,所以实验不能继续进行,于是提出了控制浓HNO3的用量,及时把生成的水转移的思路,设计出了装置A.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高考的临近,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积极收集编制一些质量较高的高考模拟试题,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针对考试题目进行学习、分析、研究和讨论,既可以提高对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的理解把握,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编选、使用习题的水平,保证试题的质量。笔者对所在学校2013年5月的一次适应性考试理综化学部分实验探究题28题第(3)小题第②小点的答案提出质疑,并设计实验探究,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一、问题的提出试题: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化学必修2中的吸热反应实验,以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为反应原料,药品用量多、价格高且有污染.改进实验从药品用量、仪器、产物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柠檬酸(H3C6H5O7·H2O)固体与Na2CO3·10H2O固体混合、柠檬酸饱和溶液与NaHCO3固体混合,都有吸热效应,适合学生进行小组或家庭实验,亲身体验常温下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1.
先看看某校“高三生物月考试卷(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B)”中的一道题:Ⅱ卷第30题.回答下列1、2小题1.某研究小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提供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适宜的条件.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1)剪取若干块大小相同的烟草叶小圆片,均分为两份,分别放入等量蒸馏水(甲)和NaHCO3稀溶液(乙)的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此时,叶片浮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12.
舒鲲 《理科考试研究》2006,13(12):64-64
题目一化学小组为测定某铜矿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30g该铜矿样品于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03+4HCIl-2CuCl2+CO2↑+3H2O,反应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u2(OH)2CO3为222,HCl为36.5,CuCl2为135,CO2为44,H2O为18.共用去146g盐酸.(假设铜矿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13.
现行各种版本的初三化学教科书中 ,均没有设置“CO2 溶于水”的实验 ,教学中教师多通过介绍 (或展示 )“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 ”的事实 ,去引导学生推出“CO2 能溶于水”这一结论。为了使教学更加直观 ,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CO2 溶于水”的实验。现介绍如下。1 实验装置 (如图  相似文献   

14.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应放在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上。而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和锻炼学生上述多种思维品质的契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1通过对化学实验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化学实验的原理是给化学实验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化学实验的成败。在分析化学实验原理时,我们可以从反应实质、反应条件、反应物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分析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如在实验室制备CO2气体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思考: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那么在选择的原料中应包含什么元素;它们分别可以由哪一类物质提供?用什么反应制取?学生思考后提出了很多能生成CO2的反应:如(1)C+O2CO2(2)CaCO3CaO+CO2↑(3)H2CO3=H2O+CO2↑这些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CO2吗?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认识到以上反应都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CO2气体,从而引出实验室制备CO2的反应原理,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来制取CO2。通过这一问题的分析,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室制备CO2气体的反应原理。在化...  相似文献   

15.
你已经在实验室里做过"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吗?这个实验是用稀盐酸跟石灰石(或大理石)起反应来制取CO2气体的.其反应原理是,制取的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稀盐酸是强酸,故二者反应能生成弱酸--碳酸,而碳酸不稳定,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H2O+CO2↑会分解生成CO2和水.稀硫酸也属于强酸,这个实验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呢?如果这样做,会发生些什么问题呢?试做下面的实验来探究.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上)“种子和叶片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是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种子和新鲜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释放二氧化碳。但按此实验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不论是实验装置还是实验方法上都存在很多弊端。原装置如图1所示。a.原装置的不足。①种子呼吸后释放的CO2会从漏斗口溢散(尽管漏斗口塞放了棉花),因此集气瓶里的CO2浓度不会很高。②CO2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CO2气体,故不宜使用排水法促使CO2从导管里排出。③由于该装置收集的CO2存在溢漏,使…  相似文献   

17.
题1 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氧气不充足时还能生成CO.现用下图装置实验,以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课堂演示实验[实验5-6],有如下不足:(1)如果烧杯内蜡烛点燃时间过长,因放出的热量多,易导致集气瓶中的CO2不能全部倒入烧杯中(部分CO2被热流赶跑),CO2盛入瓶底就更加困难,常造成烧杯底部的蜡烛出现不熄灭的现象,导致实验演示失败;(2)如果操作者在向烧杯中倾倒CO2时方位不正确,也易导致上面的蜡烛先熄;(3)该实验要保证成功还要求实验前收集CO2的集气瓶总体积要稍大于烧杯容积;不然会因CO2量不足出现一支或二支蜡烛不熄灭的现象。基于这三点,我们在…  相似文献   

19.
对CaCl2溶液能否用于Na2CO3和NaHCO3溶液的鉴别,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并对MgCl2溶液能否有效地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进行了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1]第一册32页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 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只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比较它们放出CO2的快慢.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要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得多.笔者认为该实验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