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模式,依托摄影社团,策划主题活动,通过社团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视图"能力、"解析"能力和"组构"能力,对学生视觉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读图时代"使视觉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强势文化,但也给视觉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文章从视觉设计的主体、视觉设计教育、视觉设计所处的市场、行业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读图时代"语境下视觉设计的责任问题,强调视觉设计乃至整个社会都必须正视"读图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不要一味沉湎于表面上的视觉繁荣及其所带来的高额经济价值,认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视觉设计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探索在互联网+的全媒体时代,利用视觉符号"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进化发展方向。视觉传达在互联网+的全媒体中,可以融入更多形态和更多元素,如多媒体中的实拍影像和动画影像,并且由观众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可与视觉传达设计展开交互体验。设计从传统的静态平面中解脱出来,从而衍生出空间的动态的和互动的全新设计思维与技术。全媒体时代需要以新的"大视觉传达"设计为核心的新设计产业,并以此提高中国设计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学者威廉姆斯"文化唯物论"支撑下的视觉文化,并非始终与人类视觉活动相伴而生,而是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视觉活动时期—原始视觉文化时期(模拟)—语言文化时期—当代视觉文化时期(复制和虚拟)。因此,"视觉文化"作为一个特定意指的概念,仅适用于视觉文化凸现的两个历史时期中,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视觉活动成果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视觉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声乐教学中,运用视觉思维方法可以使声乐教学变得更加典型化,表现得更加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视觉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典型化运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要对声乐教学环境的视觉化布置;二是将声乐教学材料的视觉化呈现;三是广泛使用视觉化声乐教学所需的多媒体用具;四是将声乐教学方法的视觉化。  相似文献   

6.
"感觉"一词在口语、心理学和艺术领域中各有不同的涵义,也存在着内在联系。在美术造型艺术中感觉是对视觉内容带有情感倾向并以特定形式为表达载体的一种判断结果,是表现形式的具体内容。在造型基础训练中,训练的核心应该是感觉,而不是技巧。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摄影构图教学大多是分解式的教学,学习者按步骤机械学习往往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引导式教学研究,在"恢复视觉感知平衡的能力"、"参考已有的平衡法则"、"画面不同组成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进一步思考形状、形式、空间、运动和光线等因素在构图中的综合作用"等学习步骤上进行摄影构图教学新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章推导了"动尺"的视觉成象公式,并利用计算机作图,给出了可视化的"视觉形象"结果。结果表明"动尺"的视觉形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如"测量形象"那样总是缩短。文章的探讨有助于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9.
视觉诗“Me up at does”视觉语法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视觉诗分析模式局限于单一的言语信息,忽视构成视觉诗歌这一特殊文学形式的其他符号系统的分析,因而无法充分地诠释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视觉诗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同时分析视、听和文字互相兼容的系统研究体系.文章以"Me up at does"为例,尝试对其进行"图像语法结构"的分析,希望此研究对可视诗歌的文体分析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贞虎 《语文天地》2011,(18):43-44
三国·魏·郭遐叔《赠秸叔夜》诗:"心之优矣,视丹如绿。"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唐·李白《前有搏酒行》诗:"催弦拂柱与君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视觉文化发展经历了古代视觉文化研究、近代视觉文化研究和现代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阶段,与其他学科领域相互交织。外显的层面,在"图像"、"文化"、"技术"三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显示了人类视觉经验的丰富性和美好,人类思想的不断成熟与进步,技术力量的无穷发展性。然而在内涵的渐进中,都不约而同地一致围绕着"表征危机"展开思考,从视觉中心主义到反视觉中心主义再到视觉文化的教化,确立了与"表征危机"的坚决对立。现代远程教育中师生对技术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信任受到质疑,如何正确建构和解构学习资源和媒介,需要提升师生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视觉形式历史性产生的原因——绘画是一种活动,其倾向是他看到他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你无法忘记你知道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视觉文化语境中影像本体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影像本体论是对影像性质的形而上学的思考,或曰影像的存在论。而视觉文化的当代语境对于影像本体论产生的重大影响突出体现在两点:一是流动影像对"真实"的改写,二是视觉技术对"真实"的颠覆。视觉文化语境中影像本体论的重构必须厘清其逻辑起点,从技术、叙事、情感三个维度理解"超真实"并坚持影像的语言观和符号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的"视觉-空间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视觉-空间表征"是采用视觉表象的表征方式,空间视觉化能力是个体对刺激情境进行"视觉-空间表征"的能力,前者成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心理机制之一,后者则成为影响小学生能否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主体因素.V/A模型阐述了"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空间视觉化能力的关系及其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机制."视觉-空间表征"包括图像表征、图式表征两种,图像表征是图式表征的基础,也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空",以其内在的丰盈与外在的虚无,使视觉传达充满了神秘与魅惑,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和精神的具体体现。文章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挖掘艺术空白这一看似简单,实则玄妙深邃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帮助设计者理清"有"、"无"、"虚"、"实"在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规律中的发展线索。艺术家通过理性思考留下的"空",需要观者用心去体味,去填充。  相似文献   

16.
视觉传达设计中“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视觉传达中的"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概念的阐述,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平面设计并不是纯粹的"二维平面"设计,而是在特定环境中,利用设计相关的手法,特别是对比的手法,充分考虑"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相对性,把"平面"与"空间"的关系做出设计所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响应时代文化形态转变,"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应运而生,为构建具有世界胸怀、体现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技术专业新课程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精心探索。与十年"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整体研究相呼应,课程从"校级博雅课程"发展至"国家精品课程"。课程体现"以新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唤醒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特色,课程设计"以博雅理念为指导、以教育技术为支撑",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成果应用广泛、价值深远。  相似文献   

18.
我国雕塑艺术是先辈们表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沟通融汇所展现出的具体存在物,它所映射出的视觉信息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探索的延续。人们用它表达对世界的审视,储存自己的感知记忆、已知知识或未知精神领域的内容,其中,雕塑艺术中所呈现的时代审美观及其视觉表达方式等都需要艺术工作者们不断地深入研究,并学习传承其对美的"另类"诠释。  相似文献   

19.
视觉文化是新兴的文化形态和思维范式,是一种以"影像"、"景观"为核心的高度视觉化的文化,也是意识形态的新载体。它通过制造出拟真的幻象,诱使观众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一种替代性的幻觉,成为意识形态控制日常生活的新方式。实现这一控制的内在机理是视觉文化"把个人询唤为主体",也就是个人在消费影像和景观时,沉迷其中,由外在的客体转变为主体,自愿认同视觉文化所传达的意识形态观念。  相似文献   

20.
陈伯良的《穆旦传》是第一部有关诗人穆旦的传记.这部姗姗来迟的《穆旦传》是一部叙事平实、史料结实、价值沉实的传记,其中的"视觉史料"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