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的全过程与开发商的开发、生产过程很相似,需要不断地进行分析、预测、分析、选择与决策,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且程度不等。文章分析了一些主要的因素及译者所遵循的“最佳”原则,在“最佳关联”原则指导下,深得原意,以“最佳”方案表达出来,一定会得到“最佳”译品。  相似文献   

2.
从阐释学视角论字幕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字幕翻译受到技术参数和文本因素的制约,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阐释学视角下,字幕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在整个字幕翻译过程中,涉及译者选择原片时的信赖,以及阐释和再创原片时的侵入、吸收和补偿。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多层面性导致了理想的翻译具有一定难度.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领域研究中的核心理论,对于翻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了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引导人们将译稿视为有机的整合体;在译作之前准确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分析了翻译实践活动中该理论的作用,最后总结了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交际行为,大致上可为分成两个交际过程,语境三要素在这两个交际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译例中语境的变化来阐述翻译是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5.
操纵学派指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受若干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由于译者有其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又会有特定的艺术自觉。文章重点探讨翻译教学,分析了翻译课堂中学生受到教师"操纵"的情况,同时研究了"操纵"和"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师对待学生和学生译本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6.
人类本身就是一种群体性居住的灵长类动物,所以任何一个人类的个体行为或者行动都贵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这个群体的行为影响,所以人类的行为研究一直都是从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角度出发的,但是人类的社会行为研究一直都是从多个维度进行考虑。本文通过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以及译者的翻译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了中国人社会行为对于译者翻译的文化导向具体影响,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或采纳。  相似文献   

7.
翻译活动自古存在,它在发展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关于对译者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翻译中的地位,中外都有过不少形象的比喻:演说家、画家、雕刻家、演员、中介人、媒婆、舌人、叛逆者、仆人等等。文章主要从演说家、画家、“美而不忠”的女人、仆人这四种比喻来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进一步分析人们对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同认识,并说明这些喻体背后所蕴含的翻译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贺晓丽 《考试周刊》2007,(33):48-50
在传统译论中,翻译过程一般被描述成直线式的文字转换过程。本文作者将心理学中有关人类思维的相关知识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过程的本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转换媒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出在翻译研究中关注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张晓杰 《文教资料》2013,(33):26-27
谈到翻译与文化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文化研究逐渐纳入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王佐良先生认为翻译里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的力气加以解释。译者要达到翻译这门艺术所需的最高境界,完全取决于其高深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力,以及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情。本文从文化研究意义出发,提出翻译本身就是一个文化问题,是文化阐释和再现的主要手段。如何将作品翻译的原汁原味主要取决于译者对文化的深刻了解和对读者文化领悟能力的准确判断,并从译者文化自觉的视角探讨翻译行为,探讨译者文化自觉对翻译作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从心智哲学意向性角度看,隐喻从意向性开始,意向性是诗歌隐喻的灵魂。译者主体性在诗歌隐喻翻译中是必要且合理的。基于心智的意向性为诗歌隐喻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哲学视角,必将促进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多元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和访谈法调查460名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GWB)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显高于常模。如专业、网络、学习等客观因素与幸福感没有显性相关,而人格这一主观因素的稳定性、内外向、自尊3因素对幸福感存在显性差异。路径分析揭示,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因素问接地影响幸福感。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人格的稳定性、自尊和内外向这3个变量是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可以联合预测幸福感变异量的31.6%。研究认为,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特质并达成人格整合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出发,通过4个具体案例,讨论了译内与译外之间、鉴者与赏者之间、自译与自评之间以及缺席与在场之间的关系,解析了翻译批评的操作性。作为译评者,具备明确的身份意识和角色定位,将有效提高翻译批评的操作性,增强其客观性,这也是构建翻译批评理论和检验翻译批评理论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隐喻性语言在翻译中频繁出现。文章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尝试从译者认知视角解析隐喻认知本质以及译者与隐喻翻译的关系,通过探索隐喻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表达能与源语合意。  相似文献   

14.
有声思维记录是西方学者的一种实证性翻译研究,是一种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力图通过这种实证性探究,着重揭示译者大脑的思维认知过程及操作过程。本文采用有声思维的方法收集翻译过程中思维活动的数据,通过对实验对象与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及翻译单位等的关联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译者翻译时的大脑思维过程及其对翻译策略与翻译单位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言外之力的性质有可简约论和不可简约论两种截然相对的看法。句子的言外之力与句子的意义的关系有三种可能。文章基本赞成塞尔提出的第二种看法,但提出从翻译的视角来看,有必要区分句子意义和言外之力这两个层次,这种区分对翻译活动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实质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握发声机能,从而进行正确地歌唱.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歌唱发声时的思维活动和整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有: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不强等;客观方面受到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的心理调节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教师若善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中真正掌握歌唱技能,则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梦 《英语广场》2024,(3):11-14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译者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身份特征,往往具备扎实的汉英双语能力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拟借鉴翻译行为理论的重要概念,基于对新加坡籍译者温宏文翻译行为的解读,从翻译选材、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几个方面考察译者的身份和所处的地域对翻译行为的影响,意在探究东南亚地区华人译者在译介中国文学、传播中国文化方面采取的策略及其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参考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现有学校教育模式,旧的体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适应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的因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主要的主观因素是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主要的客观因素是学校的体育运动氛围。  相似文献   

19.
陈月红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48-51,55
从语篇翻译角度来看,翻译过程是译者在宏观翻译情境和微观语言层面等客观条件制约下的主观抉择,译者首先是一个交际者和决策者,然后是一个阐释者和创新者。语篇翻译将传统语言学视角和现代文化视角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系统地考察译者主体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化的传递和交融。而译者作为某种社会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社会人,对本国文化及外来文化有着一定的心理认知,这种文化心理认知会影响翻译策略的运用。通过研究翻译策略和译者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译者从文化视角提高翻译实践水平,为未来的文化交流奠定翻译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