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的性质是史学知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传统在讨论历史的客观性问题上的思维阈限,是对被感知、记述、传达、认识或评论过的历史的客观性状况进行思辨.实际上,历史客观性的问题有两个层面,即:存在过的本体历史和被“流传“的历史.由于人类对历史的参与、人与规律结合后对历史具体作用的差异性,以及人对历史本体的记述,造成了历史客观性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目的在于"求真"但是却在"求真"过程当中会出现与"求用"相冲突的状况.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历史学家是起主导作用的.但在选择历史研究客体和当时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上存在令人争议的地方,从而使历史客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即受到质疑.史学是什么、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学科性质、历史的功用,对于此类问题的讨论,无论是中国传统史学还是现代史学皆是经久不息的.本文将在阅读《历史哲学引论》 的基础上,就此类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一直是历史认识论乃至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对客观性的涵义进行解释,只有这样,对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水到渠成.在此,笔者选择了一种主体间性的维度,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做了一次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白雪 《华章》2011,(33)
马克思历史哲学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南,力求在整体上、深层次上探寻历史的本质及其进程的内在规律.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在历史观领域内实现了“三个”内在统一,即实现了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的统一,实现了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的统一,实现了历史认识中能动性与受动性、客观性与阶级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海登·怀特的新主义历史诗学探讨了历史话语的转义性、叙事性、审美性以及意识形态性,拆除了传统的文史界限,瓦解了历史话语的客观性,引起了历史哲学之真理性与审美性的融合,在历史的叙事性与叙事的历史性之间建立了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问题是当代哲学和人文科学最为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近年来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史学等诸多学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起到了很大的观念启迪作用.然而,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两种从不同的极端曲解主体性的倾向:其一是将主体性与客观性根本对立起来,把主体性看作是唯心主义的同义词和专利;其二是将主体性绝对化,把主体性无限地夸大、抽象地发展.如何科学地理解主体性?客观的历史是否排除主体性?主体性与历史客观性是否根本对立?在客观的历史过程中如何充分地发挥主体性?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作出科学的阐述,不仅对于哲学和史学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认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历史认识中的主体性的发挥,并不影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对历史科学的确立和历史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几乎没有几个哲学家像黑格尔那样关注历史,在黑格尔那里,历史第一次充分占据了哲学思想的舞台.由赫尔德所开创的历史哲学,中间经过席勒、费希特和谢林,到黑格尔那里到达了顶峰,黑格尔可谓是历史哲学的集大成者.本文意在讨论什么是黑格尔所理解的历史及他的历史哲学的价值与缺陷.  相似文献   

9.
波普尔历史本体论的核心是反“历史主义”,本质是唯心主义的。在历史本体论上,波普尔批判了“历史主义”关于历史存在规律、历史可以预言的观点,他认为:社会历史现象不能重复;社会历史现象存在的趋向并非规律。波普尔历史本体论的哲学基础是“第三世界”理论,其特点是客观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近代哲学的历史观念是人类对自身历史创造性的理论自觉,是以探索历史本体为己任的理论.但近代的历史哲学是思辨的,它先验地构思出适用于一切时代的抽象的历史观念.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观念由历史本体论向历史认识论的转变,只是历史观念表现形式的改变,历史的本体问题是回避不了的,现代西方哲学依然是以唯心主义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念则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哲学基础之上,并为社会哲学提供理论指导,它实现了历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1.
以实践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和人类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予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正是通过对人和历史的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推翻了以往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抽象理解模式,揭示出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历史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实践解读,完成了对历史主体与历史本质的一体化的双重揭示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研究少不了历史学家的积极参与和认识主体介入的情况下,能否实现历史认识过程以及结果的客观性?由于一切概念、范畴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其中无不存留有对客观世界描述的主观性痕迹,加之每个史学研究者独特的主体意识结构形成的对历史的特殊测度,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达到对历史的客观性认识.但是,为主体认识所指向的显在历史事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其客观性.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最终有赖于史家主体意识的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3.
历史认识活动中真实性和事实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与历史认识中的核心问题客观性问题的同一题材的不同方面。作者将在列举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沃尔什(Willian H.Walsh)及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看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评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认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历史认识中的主体性的发挥,并不影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对历史科学的确立和历史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性是马克思讨论科学思想的重要逻辑线索之一。长期以来,科学哲学研究忽视了科学的历史维度,用抽象与静态的科学概念取代现实科学的真实描述,导致静态知识观。马克思认为科学蕴含在历史之中,科学实践为历史所反映,科学应当在历史中考察,实现自然史与人类史、科学史与社会史的统一。马克思科学历史性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明确科学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强调科学实践史对旧哲学的批判,讨论历史对社会与科学发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西方历史哲学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历史必然性的存在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本体论的问题。讨论自然科学定律的形式是否适用于历史,都不能直接证实或否证历史必然性的存在。批评历史哲学从历史过程的思想性和重复性出发否定了历史必然性的存在;思辨历史哲学则从"人的活动的结果同目的的背离"出发,提出并论述了历史过程存在某种必然性和规律性。唯物史观认为,千百万人的全部生存活动、实践活动是对历史规律存在的最重要的本体论证明,就规律的存在而言,历史过程和自然过程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哲学     
历史哲学是对理智事业中一个独特领域的哲学研究。历史具有哲学趣味。历史由于具有两种含义.故而有思辨的与分析的两类历史哲学。本世纪,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历史哲学衰微。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蔚为大观。然而这种划分并不意味着二者的永久对立;它们只是相对的划分。二者仍然相互影响。分析的历史哲学不能摆脱历史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历史哲学的影响。关于作为整体的历史的意义.仍然是有意义的,不会从历史哲学中消失。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存在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前,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阐述的不乏其人,但他们都只能给出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解释。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建构,科学地回答了历史存在的本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的历史哲学与中学历史教学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正如英国历史教育学者李彼得(P.J.LEE)先生在《历史教育与历史哲学》一文开篇所言:“公正地讲,英国大多数历史老师认为历史哲学(如果他们有这个概念的话)是一个事不关己,甚至是曲高和寡的活动,与他们实际考虑的事情不相关。”作者所述情况在我国也依然如此。分析的历史哲学对于日常的历史教学难道真的就如此虚无缥缈吗?其实,从现实发展来看,分析的历史哲学曾经指引和改变了中学历史教学及其研究的基本走向;从逻辑分析而言,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也需要接受分析历史哲学的批判和洗练,对于两者的关系实不可不察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