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理解这一自然段。不仅能感受《月光曲》这一名曲的内容和意境。更能理解贝多芬给兄妹俩带来的温馨的人间至爱。  相似文献   

2.
《月光曲》这篇讲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 ,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在此 ,笔者就课文中的联想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课文中 ,对《月光曲》这首乐曲所表达内容的诠释 ,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一位教师在讲授《月光曲》这课时 ,在讲到皮鞋匠对音乐的联想时 ,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调朗读、讲解课文 ,再启发学生自己体会、朗读 ,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联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又运用多媒体的视听结合功能 ,请学生一边听配着《月光曲》优美旋律的课文朗读 ,一边观看屏幕上和皮鞋匠联想相一致的景物重现。接…  相似文献   

3.
他山之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冬枝 《江西教育》2004,(12):46-46
那时我在乡村的一所小学教书,一次,有幸在外地听了一位小学语文专家上的《月光曲》一课。课接近尾声时,这位教师弹起了《月光曲》,让学生把波澜壮阔的大海与贝多芬的《月光曲》联系起来发挥想象。琴声缓慢、宽广、平静而幽雅,如月光下恢宏而宁静的大海。  相似文献   

4.
霍懋征老师的《月光曲》是在20世纪80年代打造的精品课,尽管时隔二十多年,我们今天重读,还是为霍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蒋军晶老师在2006年10月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展示的《月光曲》一课,是反复琢磨了霍懋征老师的教案和课堂实录,吸取了霍老师课的精华,同时把握语文教学的时代脉搏,大胆创新,才取得了成功。可以说,蒋军晶老师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攀登的。  相似文献   

5.
何捷 《教育文汇》2004,(1):39-40
教《月光曲》,教师一定会在描写皮鞋匠和妹妹一起倾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出现遐想的第9自然段的教学中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6.
杨海英 《青海教育》2001,(12):28-29
《月光曲》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贝 多 芬 的《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这篇课文生动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按教学要求及特点,本课教材简析如下: 一、渗透学法及时训练 《月光曲》这一课虽然是用故事形式介绍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但是事件的背后含义深刻,情感极浓,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感情,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体会人物感情作为重点,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明确人物语言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7.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几段,  相似文献   

8.
“精品课堂”栏目的宗旨是:展示经典及精品课例,展现名师风采,锻造未来名师。在展示精品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时有意识地推出同一课文的不同教例。对此,我们无意对教例作高下优劣之比.而是力图向广大读者展示不同年代、不同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条件下的精品课例;同一时期、同一教学理念下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特色的精品课例。本期推出两个《月光曲》课例实录:一个是20"~-纪80年代北京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执教的课例,另一个是2006年10月浙江青年教师蒋军晶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一等奖的课例,我们邀请浙江省特级教师沈大安为两个《月光曲》课例作了点评,同时还配发由沈大安老师撰写的《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的文章,对两个课例进行比较研究,供大家学习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谢鲁刚 《山东教育》2002,(25):47-47
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采用了“整——分——整”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学生自读课文,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课文记叙一件什么事?2.贝多芬是为了谁而创作《月光曲》的?3.贝多芬由于什么原因要为盲姑娘创作《月光曲》?对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基本认识,便从整体上对《月光曲》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我转入分解性导读。分解性导读,一般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剖析,透过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它们丰富的内涵。但词句的剖析不是孤立的,应和文章的整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就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对话的过程呢?一、充分阅读如《月光曲》一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想象月光曲描写的内容时,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这一段话,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当学生体会不够深刻时,老师再引导:“来,再把这些句子认真地多读几遍。”充分阅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用心感悟在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  相似文献   

12.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上)。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几段,特别是感悟《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上。我该怎样设计才能上出新意呢?  相似文献   

13.
《月光曲》一课,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环境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以及《月光曲》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们运用电教手段,从多角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1.景中见情,激发兴趣。为使学生体验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曲子时的内心情感,教师打出幻灯画面:一轮明月挂在天空,茅屋沐浴在柔和的月光中,河边的小路旁盛开着鲜花,贝多芬就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散步。稍  相似文献   

14.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  相似文献   

15.
例如教学《月光曲》这课,老师可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老师问:“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是谁谱写的?”学生逐一答后,在屏幕上出现月光曲三个字及打出贝多芬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贝多芬,德国名作曲家。他从小随父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及作曲。自28岁起,贝多  相似文献   

16.
"同课异上"——提升常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课异上”活动是学校校本研修的新形式,也是提升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紧紧围绕“质量”这一核心,从学校和教师发现的问题入手,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在教研组内通过“选定同一课题——集体备课研读教材——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再议互助提高”等环节,促使不同层面教师互助提高。  相似文献   

17.
吴怀林 《江西教育》2004,(10):43-43
最近,笔者到广州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品示范课《月光曲》,又一次被于老师那精湛的“五重教学”艺术所深深折服.尤其是对于老师“蹲着板书”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8.
小语第十一册第九课《月光曲》是一篇与读写例话《分辨事物与联想》相配合的重点讲读课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音乐家贝多芬谱写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文字优美,感情、意境深沉.文章所记叙的故事距今数百年,写的又是有关音乐创作的事,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根据文章的特点和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作了下述的设想:一、抓重点,精心设问,理解内容《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所以“听到琴声、见到兄妹、遇到知音”这几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搞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脉络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导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要上好思想政治这门课,教师除了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处理好政治课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达到导与讲的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所谓“放”是指一种科学、合理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意味着让学生在摸索中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放”呢?1.“放”之有“的”“放”首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放,而不是放手不管,任其自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成竹在胸,在课前就要…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写作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大学写作课的教学与高中阶段作文训练的脱节,而学生对写作知识的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只能在中学阶段进行的写作实践基础上进行,这使大学写作课教师的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写作过程中的需求存在明显的断裂,而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大学写作课教师的充分重视,针对这一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无疑对大学写作深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