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社会工作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精准扶贫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仍然是主要矛盾的聚焦点、精准扶贫仍然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政策导向。"增强权能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坚持认为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是有优势的基本理论假设及其科学的工作方法,在精准扶贫中能够助力提升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优化精准扶贫的农村社会环境。发挥专业优势,因户因人帮扶、链接社会资源,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跟进评估,实现精准扶贫的动态追踪在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尽管只是一张图片,却勾画出了今日某些贫困农村的社会图景,给人以凄凉的想像和无尽的思索。农村空心化或许是这组照片最直接的镜头表达,但是,正如有经济学者所论证的,几乎所有的经济贫困,都缘于权利的贫困。在城乡差距无可缩减、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空心化几乎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阶段。一定程度上,农村空心化不是问题的实质,甚至于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一种美好的畅想:在我们不再工作的年龄,带着聊以养老  相似文献   

3.
滕茜  毛力元 《教师》2010,(3):15-16
本文从国内外关于贫困、贫困与农村职业教育、与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相关的政策以及相关实践等四个方面来研究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并不单纯地属于某一项社会政策或某一个体育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体育普及和推广、社会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研究在广泛调研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以SWOT-PEST模型为依据,以社会学、体育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逻辑分析、假象推断和分总构建的理论方法,从"统筹城乡社会体育组织机构、统筹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统筹城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和统筹城乡体育产业发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相似文献   

6.
性教育对女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在四川贫困农村更为明显。四川贫困农村受到传统保守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很好对女童进行性教育。针对这一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女童性教育的状况。研究认为提升四川贫困农村初中女童性教育应该从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学校要完善四川贫困农村初中女童性教育体系;第二,家长加强四川贫困农村初中女童的性教育;第三,四川贫困农村初中女童要积极了解性知识;第四,社会要为四川贫困农村初中女童性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农村贫困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然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村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和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累积加深而发展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省份和不同人口分布条件下呈现出了差异化的特征。现阶段中国农村贫困治理面临着治理难度和成本大、返贫现象突出、贫困治理监督机制"缺位"、社会团体参与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各种扶贫开发政策均难以产生明显效果的情况下,适时调整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创新农村贫困治理机制,建立基于网格化的农村社区贫困治理模式,构建农村贫困治理与农户可持续生计(SLA)的综合发展框架,培育新型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贫困治理合作机制等措施,成为了突破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治理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农村扶贫政策及其实施效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梳理学者关于我国的贫困特征、扶贫模式、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理论研究的不足制约了研究质量,关于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价值取向的研究是扶贫政策研究的薄弱环节,如何在农村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中体现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使公共政策的价值理念更好的引导农村扶贫工作,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农村教育政策的创新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村教育政策全方位创新.从创新的背景看,政策制定者价值取向、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时代要求等都有很大不同;从创新内容看,政策目标、政策主客体、政策方案、政策关系都有重大变化;从创新趋势看,农村教育政策创新要努力实现"三化",坚持"四点",解决"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国内外贫困县乡村教育精准扶贫脱贫政策的研究,国外主要注重贫困区域学前教育补偿、支持性政策研究,国内则集中于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与财政经费投入、政策文本内容等方面。通过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研究的需求,未来此项研究的趋势主要有四个方向:一是拓宽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视角、突出时代特色;二是加强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内容的理论化、系统化;三是注重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四是亟需加强贫困县乡村学前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除政府、市场外,第三部门也是义务教育应然的投入主体。我国第三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虽在近两年有增加的趋势,但投入总量少、波动大、占学校经费构成的比例小。而且,第三部门投入农村义务教育还受到捐赠交易成本高、捐赠收益低、第三部门失灵和税收减免政策激励效应弱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构建社会捐赠农村义务教育的非正式制度环境,这是激励第三部门投入义务教育经费、推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戴妍 《教育与经济》2021,37(5):3-10,31
教育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关键性作用,优化教育扶贫政策是为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行动探寻路径的最佳战略抉择.贫困的"多维性""动态性""相对性"与"持久性"构成了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前提.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优势构成了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起点,贫困与教育反贫困的理论关照揭示了其政策优化的理念探寻,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支点指明了其政策优化的价值理路,立体交融式战略格局的理论图景表达了其政策优化的发展走向.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要基于"共识""共融""共生""共建""共享"五个维度全面升级,趟出政策优化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除政府、市场外,第三部门也是义务教育应然的投入主体。目前,我国第三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虽在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但投入总量少、波动大、占学校经费构成的比例小。第三部门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受经济水平欠发达、捐赠交易成本高、捐赠收益低、第三部门缺失、第三部门失灵、税收减免政策激励效应弱和慈善文化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完善相关制度环境,构建第三部门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联动机制是补充义务教育经费、推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教育政策分析范式向价值转向为背景,通过近十多年的文献梳理与分析,发现研究成果数量较多,并主要从教育政策的前价值、后价值和教育政策价值生成过程的整体、单项四种政策价值分析范式出发研究当前我国教育政策价值问题,而且研究多以理论思辨为主,质性研究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运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成为威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规制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特征和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特征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性根源,而环境规制政策正是纠正这种市场失灵现象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两种典型的农村环境政策执行效果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环境政策还存在着激励约束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政策体系,加强对农村环境治理产品的投入,强化现有环境政策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初期涉及贫困问题的标志性著作.这部手稿对贫困问题的论述是以对国民经济学贫困研究的固有假设、分析方法、理论倾向和政策导向进行整体批判为基础的.马克思通过剖析国民经济学贫困研究的理论局限,超越了"经济人"的视野,从人的关系性、社会性、历史性出发,关注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政府开始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一免费政策的质疑声渐起。职业教育研究者陈胜祥通过对浙、赣、青三省的1000多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免费政策"在‘促进中职招生'和‘资助贫困学生'两个目标维度上存在严重失灵",并提出解决前一个失灵要依靠制度变革和文化改造,而对于后者则"需要整合财政资助政策,实行全面免费"。许多研究者也赞同陈胜祥"免费政策失灵"的观点,但并不认为应实行"全面免费"。如职业教育研究者王星霞在利用自己的分析框架对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进行评估后,指出了这一政策的诸多弊端,并提出"暂缓实施中职免费政策"。她的观点得到了其他研究者旗帜鲜明的呼应。在题为《应放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一文中,职业教育研究者王蓉用大量数字试图说明为什么"不赞成近期内以实施全面免费为加大中等职业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要关注农村贫困儿童的观点,从"为什么要关注贫困儿童""原因分析""如何关注贫困儿童""广泛呼吁,凝聚社会力量"四个方面阐释了关注农村贫困儿童的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老年贫困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背景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的现状,包括经济状况、劳动参与状况、生活满意度、健康医疗状况、精神生活状况、养老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高度概括出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贫困所具备的特征.最后,从经济、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长期的物质救助使得很多贫困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形成了贫困农户数代依赖政府救济的代际传递现象。学界认为要建立一种持久而稳定的长效脱贫机制,培育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是根本。在实践中,由于现代化转型对传统农村差序格局下社会资本的消解和现有针对贫困农户的社会保障形式的偏差,使得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存量极其匮乏。尤其是对改善贫困最为关键的跨越型社会资本和垂直型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积累是困难的且令人失望的。为此,通过对甘肃省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所惠及的武威市古浪县两个村庄相关农户的走访调查,发现在该行动开展一年后,贫困农户社会资本的四个测度指标-社会网络、信任、互惠、参与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可以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仅使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存量得到积累和培育,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