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把地球称作“生物圈1号”,与此相应的,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上建造的一座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全封闭式实验基地便被称作“生物圈2号”。它是将人类送往月球或火星旅行的庞大计划的前奏。 远远望去,“生物圈2号”像一座用玻璃建成的玛雅人神殿,而它的内部构造则像一个微型地球。“生物圈2号”高28米,占地1.2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那  相似文献   

2.
杰克曼 《良师》2011,(10):19-19
“生物圈2号”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微型地球,外围由圆顶形玻璃密封,内部的生态循环系统自成一体。这座人工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实验场有8层楼高,占地1.3万平方米。整个工程历时9年,耗资近2亿美元。科学家把地球称为“生物圈l号”,他们想通过“生物圈2号”来考察动植物在地球之外能否自给自足,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百年科技     
1991“生物图”试验“生物圈2”号是一个由个人资助的生态实验。8名科学家就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完全密封的环境里生活。在这个小世界里,除了从外界获取太阳光和电能,完全与外界隔绝。“生物圈2”号占地1公顷,里面生活着3500多种动植物。在“生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们将人类生活的地球称为"生物圈一号"。为了实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了一个几乎密封的圆顶形建筑,称为"生物圈二号"。"生物圈二号"是一个完全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系统,占地1.3万平方米。里面,雨林、沙漠、草原、海洋、农田、水源、空气、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应有尽  相似文献   

5.
[生命起源]美航天航空局“深度撞击”计划成果提示彗星有可能是地球上最早有机物的来源据2005年9月5日《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航天航空局“深度撞击”计划首席科学家迈克尔·赫恩表示,利用航天器对“坦普尔1号”慧星的撞击所得资料表明,在彗星和小行星撞击频繁的地球早期阶段,彗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第八章中有一段关于“生物圈Ⅱ号”的描述:“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一个完全封闭的生态实验室。由于这个实验室是模拟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因此叫做‘生物圈Ⅱ号’。这个实验室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在巨大的玻璃罩里面,有微型的森林、农田、海洋和溪流。1993年1月,8位科学家进入这个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 生物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勤于探究、勇于实践。本节教材中选取的“生物圈Ⅱ号”的模拟实验就是科学家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的典型实例。通过分析和讨论“生物圈Ⅱ号”的得失,让学生认同“地球是我们人类惟一的家园”,从而提升学生善待和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很自然地去反思破坏环境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时事回放2004年7月,中德两国的科学家在一项科学考察活动中发现中国南海确实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此次中德科学家的合作项目是从6月2日开始的,科学家们乘坐“太阳号”科考船,在南海上展开了为期42天的勘测考察,7月15日,载有26名中德科学家的德国“太阳号”科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8日,美国宇航局动用直升飞机拦截“起源”号返回舱的计划宣告失败。由于返回舱的降落伞未能打开,致使该舱坠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里。这一失误,已造成舱中太阳粒子“采集板”损坏,给“起源”号探测太空的使命蒙上了阴影。2001年8月8日,美国的“起源”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太空预定轨道。它的任务是从遥远的天际收集微量太阳物质并带回地球,为科学家提供关于太阳和太阳系形成的信息,从中分析太阳的组成成分,寻找行星诞生的线索。这也是将其命名为“起源”号的原因所在。航天科技人员从“起源”号的使命出发,研制了太阳物质采样装…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09,(3):76-76
据2008年9月15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华盛顿9月13日电,包括首次发现降胆固醇的斯他汀药物的日本科学家远腾明在内的五名科学家,因为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而于13日获得素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4):190-194
一、会议概况 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和国际地球年的共同支持下成立的。2009年第一届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大会于10月25~2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为期4天。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380余名世界青年代表围绕“青年地球科学家为社会服务”会议主题探讨科学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据2008年9月15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华盛顿9月13日电,包括首次发现降胆固醇的斯他汀药物的日本科学家远腾明在内的五名科学家,因为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而于13日获得素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  相似文献   

13.
1970年4月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前往月球途中,服务舱2号液氧箱发生爆炸,导致飞船严重受损,登月任务立即取消。3名宇航员乘坐受损的飞船九死一生返回了地球。日前,两名仍然在世的“阿波罗13号”宇航员首次公开披露了“阿波罗13号”宇航员绝境求生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由墨西哥、美国、德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乘“莫里斯·尤因”号实验船进入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海域,进一步探索数千万年前陨石撞击尤卡坦之谜。 据墨《纪事报》2005 年 1 月 4 日报道:由墨国立自治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海梅·乌鲁蒂亚率领的 4 国科学家从本周起进入尤卡坦半岛海域,对闻名于世的“奇科苏卢布”陨石坑进行钻探。 此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州立大学科学家合作分析认为,6 5 0 0 万年前,一颗直径达 170 公里的陨石撞击尤卡坦半岛,从而造成地球的一次巨大灾难:空气中充满了二氧化碳;地球臭氧层遭到破坏;陆地大火蔓延,巨…  相似文献   

15.
科苑集粹     
《科学课》1997,(5)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1971年4月,原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发射上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15日凌晨,随着一道亮光滑过天际,满载彗星尘埃样本的“星尘”号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遨游太空近7年后,美国宇航局(NASA)的“星尘”号首次为人类从遥远太空带回了彗星样本。令我们骄傲的是,这个计划由华裔科学家邹哲设计。他兴奋地说:“为了这一刻,我等了25年。”极速安全返航科学家对“星尘”号回家充“星尘”号回家示意图邹哲“星尘”号回家示意图1.1999年到2004年,“星尘”号一直在追逐“狂野二号”2.在距地球约3.9亿千米处收集“狂野二号”慧星微粒3.在距离地面30千米时,它将释放出降落伞,进行着陆满期待…  相似文献   

17.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在得克萨斯州中北部地区上空解体坠毁,航天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继“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人类航天事业的又一次大挫折与灾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于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今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进行了它的第28次飞行,这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人们利用航天飞机进行了许多科学实验。此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科研之旅预计费时16天。其间,7名机组人员分成两组,24小时不间断地轮流进行生物学、地球和…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进入月球轨道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人类第一次登月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航天技术,还是进入太空宇航员的数量,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太空中绝对的领跑者。据统计,全世界迄今共有400多名宇航员完成了太空飞行,其中一大半来自美国和俄罗斯(包括苏联)。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美国也不甘示弱,就在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3周后,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乘坐“水星3号”飞船在地球亚轨道飞行15分钟。首次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的翰·格伦,透过“水星6号”飞船的舷窗拍下了第一批从太空看地球的照片。那是1962年2月,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以每小时3.7万千米的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千米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科学家猜测,彗星上很可能存在最早的生命物质。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究太阳系的诞生和地球生命的起源,同时为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了一次演习。“焰火”在太空绽放@刘青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