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星光 《收藏界》2013,(2):120-121
2012年初秋接到《收藏界》的邀请,来为“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画像。在这10位受人敬仰的大师中,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为季羡林大师画像。  相似文献   

2.
《收藏界》2013,(3):122-123
《收藏界》高社长让我写篇.创作国画《季羡林》的札记。说实在的,脱稿一月多了,画面的记忆已模糊,何况画得并不如愿。大凡我创作一幅肖像,画面所花时间,不会超过一天,但前期的案头工作和酝酿、构思、斟酌,却每每需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脱稿后接着便转到下一个命题,这些年来,我几乎都处于这种状态,所以不少作品部因无隙再稿而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3.
出生于1917年的南怀瑾是著名的国学和禅学大师,其学问涵盖儒、释、道、医卜天文、诗词歌赋等。  相似文献   

4.
司马平 《精武》2007,(12):8-9
胡朴安简介胡朴安(1878~1947年)原名韫玉,字朴安,安徽泾县人,国学大师。精研文字训诂之学,学宗戴宗、包世臣,尤长于《易》、《诗》、《说文》。胡氏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易经学》、《易序卦说》、《诗经》、《中国训诂学史》等著作六十三种。辛亥革命前夕抵沪参加《民立报》等工作,并在国学保存会掌管藏书。加入南社,与诗人柳亚子、弘一法师等创办"文美会"。曾先后执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胡朴安的太极拳得于陈微明,曾经是民国"六运会"的武术裁判。这篇文字是胡氏对太极拳的独特体悟,其中诠释太极拳命名之义,论述太极拳之技击价值、医疗价值、体育价值,尤为独到,是太极拳界一百年内一篇罕见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的悔     
周金花 《武当》2012,(6):57
读《季羡林文集》,感受着一位国学大师的沉浮人生与嵌崎磊落,已登耄耋之年的他,回忆着悠悠往事,有童年生活的美好,有异国求学的艰辛,有牛棚的苦难岁月……然而,记忆犹深的,却是季羡林先生的悔,字  相似文献   

6.
翟超 《武当》2011,(7):48-49
国学大师除了才学上的极高造诣外,不少人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很有心得。本刊与您分享5位长寿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其中任继愈先生享年93岁,其它四位均享年95岁。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国学视野下对中国武术的属性进行解析,研究得出:传统文化内涵是武术与国学的最大结合点;武术"武以成人"的教化目的与国学对君子人格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武术是一种对外推介的民族文化符号,与国学同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武术具有国学属性,理应与国画、国剧、国医、国艺一样作为国学"术"的部分来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向大师致敬     
《垂钓》2012,(2):1-1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大师,比如艺术大师、文学大师、国学大师……不过这些大师,往往只是来自社会和公众的评价:真正按照个人实力并遵循一定程序遴选和评定出来的,恐怕就是钓鱼圈里的“竞钓大师”了。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成立大会上,第一批“竞钓大师”的名单已经出炉,邓刚、候国庆、吕中胜、王兵、郝国强等高手均名列其中。其实,细细琢磨这个称谓挺有意思的,他们之所以被命名为“竞钓大师”而不是之前曾经使用过的“钓鱼大师”,是因为其评定范围仅仅限于竞技钓鱼领域,指向非常明确:如果因为竞技钓鱼水平高超就自封“钓鱼大师”,未免贻笑大方,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钓鱼大师是藏在民间的。  相似文献   

9.
阿旬 《精武》2009,(3):58-58
一、须拜一位大师级的武林人物为师.不管花费多少卢布与美金,也要取得入室弟子或衣钵传人之名分。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一代形意大师孙德宜先生谢世三十七周年。每当武林界朋友相聚研讨拳理拳法、切磋散手技法的时候,同仁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提起孙德宜先生的许多感人至深的往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以学校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国学的视角来研究学习武术教育的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国学对中国武术的主导性,然后根据当下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学校武术回归国学是其自身文化的重拾。历经沧桑的学校武术与国学联姻,是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一种认可和仰慕,更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人间正道。  相似文献   

12.
阿句 《精武》2009,(4):57-57
可怜的大师,为什么一上网便宣布自己是中国武术的唯一化身,为什么故作玄妙之谈,信口雌黄地指责别人都是欺世盗名之辈。倘若你不运用虚构、捏造、哄骗等等歪理邪说以及侮辱谩骂的下流手段抬高自己“先知先觉”的身份,又有谁愿意把你当做武术界的笑料、一个裸奔的白痴呢?  相似文献   

13.
翁心诚 《精武》2009,(6):58-59
一、小引 近来重读司马平先生提供的《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精武》2007年第12期第8至9页),觉其所论均为太极拳术正理,朴实真切且精当。文中说:“宇宙之原动力在太极,人生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腹为人全身最中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文中谈了三种“非太极”。1.“一动而不全身皆动者,非太极也”;2.“一动作即见剑拔弩张之形者,非太极也”;  相似文献   

14.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国学意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国学教育的视角来研究国学意识对重构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文化界、教育界人士重视,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身份象征的中国武术却出现了自身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局面.通过对武术教育发展观念变迁的梳理,对当下武术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关系的剖析,以及对摆脱体育运动的思维定势,强化国学意识的阐释,得出武术教育在国学空间里会吮吸到更多的营养,走进一个完全属于自己文化的、身体的、艺术的多元空间.  相似文献   

15.
孟祥海 《武当》2013,(3):54-54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教授之教授”。他上课不仅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诸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等人,都风雨无阻地听他讲课,其他几位国学大师亦为之仰慕。冯友兰早年留学哈佛时,就十分仰慕陈寅恪。在西南联大时,任联大文学院院长的冯友兰已是位大哲学家,在清华也称得上是上乘人物,名气比陈寅恪响亮得多,但冯友兰在陈寅恪面前也是毕恭毕敬,以学生自居。每回上《中国哲学妯时,冯友兰总是恭敬地跟着陈寅恪从教员休息室里出来,一边走一边听陈寅恪讲话,直至教室门口,才鞠个大躬,然后分开。  相似文献   

16.
大师批判     
很多人爱听恭维话,武林亦如此。自有文字以来,作家们为娱乐读者,撰写了无数精彩绝伦的武侠文学作品,作家真可敬,什么都敢写;读者真可爱,什么都敢信。于是,武林从此就成为了打来杀去、飞来飞去的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17.
罗振玉(1866-1940年),初名振钰,字叔宝,改振玉后,字有坚白、叔蕴、叔言等,号雪堂、贞松,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等。原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他一生勤于治学,著述丰富,平生著书130余种,刊印书籍百余种。对中国历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卷的整理,汉晋木简的研究,尤其是对甲骨文的搜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益高涨的国学热情,《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已悄然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一大亮点。春晚的舞台上,《少年中国说》《千字文》伴随着传统武术,由孩子们口中铿锵有力地诵出,让我们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文章以《武术·新三字经》在青少年武术传播中的价值为研究对象,充分挖掘《武术·新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价值,旨在为新三字经的推广搭建一个新平台,同时为探索中华武术传播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更重要的是为新世纪国学教育工程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国学操"是通过让孩子一边诵读精选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古诗,配以古典乐曲等,采用锅庄、武术套路、舞蹈、体操、跳皮筋等游戏动作以及国标舞步法,将说、跳与音乐结合。"国学操"创新了国学的诵读方式,又让学生享受了锻炼的乐趣,在欢快的节奏中,做着优美的动作,也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学操的创编,要根据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及锻炼的实际效果,合理设计国学操的动作与时间。时间  相似文献   

20.
铁民 《健身科学》2009,(12):7-7
叶曼是胡适器重的女才子,是南怀瑾盛赞的弟子,是三毛、林清玄推崇的大师,是当今极少将儒、释、道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叶曼大师95岁高龄,却鹤发童颜,耳聪目明,堪称养生有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