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引言根据2010年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复审委员会审理涉及权利冲突的外观设计无效案件不再以生效处理决定或者判决作为受理的前提条件。然而,修改前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五条第三款曾经规定,以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  相似文献   

2.
“充分公开”是专利法理论中的一个专门术语,这一术语并没有直接出现在中国《专利法》的具体法条中。但是。各国专利法如美国和日本的专利法、《欧洲专利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中都有类似的表述。我国《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如何理解“清楚、完整”和“充分公开”,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提出了《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五)项和《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不一致"这一问题,通过对比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涉及该条款的专利申请现状,跟踪《专利法》相关条款的变迁,探讨立法本意,指出《专利审查指南》相关规定的合理性,藉此建议修改《专利法》的相关表述。  相似文献   

4.
引言 根据2010年修改後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复审委员会审理涉及权利冲突的外观设计无效案件不再以生效处理决定或者判决作为受理的前提条件。然而,修改前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五条第三款曾经规定,以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为理由请求宣告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但是未提交生效的能够证明权利冲突的处理决定或者判决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5.
正一份专利申请文件自提交后,经常会出现修改的情况,且修改的具体情形不同。若太严格地限制修改,会使申请人的权益无法获得有效保护;太宽松又会对文件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在实质审查过程中,有关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墨盒案判决更是引发了审查员对于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理解标准的强烈争议。于是,有关部门对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相关审查标准进行统一,进一步给出有效的判断准则,从而平衡申请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发明创造的公开应当符合《专利法》第五条的规定,发明专利公报作为一种连续公开的出版物,其公开的内容也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文从专利法第五条规定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侵权责任法》《出版管理条例》两部法律法规与《专利法》的交叉适用,以患者隐私信息为例,对申请文件中存在的敏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该问题,在充分保障申请人利益的同时,维护社会公众和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消除专利申请文件可能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并为相关案件的审查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现行规定和主要观点外观设计专利请求保护色彩的相关规定见之于《专利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27条和第28条。《细则》第27条第2款规定:同时请求保护色彩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提交彩色图片或者照片一式两份;《细则》第28条第2款规定: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应当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的设计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适用一直是业界热点问题。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一些涉及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判例中提出了适用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审查基准,笔者通过对相关判例的研读,结合对当前专利法第三十三条适用状况的分析,提出应建立关于专利文件修改判断的审查原则、审查基准和判断方法三位一体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为,按《专利法》第70条的用语,善意的侵权产品使用者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但应立即停止侵权。而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专利法司法解释(二)》第25条通过但书排除了已支付合理对价的善意使用者的停止侵权责任,引起学界争议。文章论证,善意使用者无需停止侵权的规则,符合我国的法律框架和司法实践经验,符合国际条约的最低标准,且为民法诚实信用原则所要求。作为司法解释,并未与法律产生冲突,该条是《专利法》第70条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禁止重复授权是专利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外观设计专利而言,这一原则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专利法》第二十三条、《专利法》第九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第一款。然而,上述原则是否适用于关联外观设计,目前在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本文通过分析一组判例,就关联外观设计在司法实践中引发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期待能够以此促成业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对其提审的曾引起很大争议的舒学章诉专列复审委员会案(简称舒学章案)作出最终判决,撤销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原终审判决,维持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和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审查决定。在该判决中,最高人民法院就备受争议和关注的涉及重复授权的两个主要问题作出回应,由此也再次引发了对於重复授权问题的讨论热潮。  相似文献   

12.
引言 近年来,现有技术抗辩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第三次专利法修改草案也引入“现有技术”抗辩的条款,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稿)(2008年2月28日修改)(以下简称“专利法修改草案”)第六十四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关於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千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後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中,“举证原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诉讼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又进一步规定:“当事人封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封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6月18日公布了《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徵求意见稿)》。该司法解释徵求意见稿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涉及的问题包括:权利要求的选择行使;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对权利要求的解释作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确定;功能性特徵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庭赛信息     
最高法院:企业标准备案不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宝洁”商标异议案一审被驳回(2008)--中行初字第35号;Zippo立体商标注册获得司法认可(2007)--中行初字第1299号;BIOFRESH Vs.Bio Fresh:合理使用不侵权(2008)沪高民三(知)终字第61号;RITZ Vs.RITS:标识、服务近似构成侵权(2008)沪--中民五(知)初字第12号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高院)在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复审委”)的专利有效性决定进行司法审查时,否定了复审委作出的给药剂量等给药特微对瑞士型用途权利要求新颖性没有限定作用的行政审查意见,而复审委的审查意见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简称“国知局”)《审查指南》(2006)中的具体规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月29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专利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於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原则上都予以公开、广泛徵求意见的决定精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予以公布,向社会公开徵集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专利与商标》2008,(3):104-104
2008年6月3日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以及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共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的庭审活动,由中方和美方各自组成审判庭,对同一专利侵权案件作出裁决。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及约翰.马歇尔法学院兼职教授、原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代庭长张广良和美国伊利诺伊北区联邦地区法院首席法官霍尔德曼分别担任中方和美方的庭审法官。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专利间接侵权的理论在我国已经争论了很多年。由于相关法律中没有对专利间接侵权作出规定,多年前就有人呼吁在《专利法》中加入有关专利间接侵权的规定。时逢第三次修改《专利法》,这个问题再次被提出。笔者认为,中国目前不存在应用专利间接侵权理论的环境和条件。下面简要介绍我国专利间接侵权理论与实践,并对目前中国的专利间接侵权学说作出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