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教育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把品德课与生活实践作为小学生基本的课程之一。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师也应该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小学品德教学的方法,更好地把品德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本文就品德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现状、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姜志东 《考试周刊》2013,(75):180-181
在小学教育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质,要特别将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小学的基本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教育部门特别注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着重从品德与社会课的属性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小学品德社会课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有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塑造小学生思想品德与儿童社会生活基础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在农村,由于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的限制,《品德与社会》无法真正地影响并塑造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基础能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被要求提高,尤其是小学生的品德也在不断被要求强化和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地利用有效资源提升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到塑造小学生品德,从真正意义上引导并影响着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能力的养成,让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创新教学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接下来,本文将积极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方法,旨在对一线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品德素质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加大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规划。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做出探讨,并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进行了详细总结。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但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至于在课堂上常常表现得心不在焉,同样,部分教师也没有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为了促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试论。  相似文献   

7.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指出: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教学内容都源于日常生活,而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建立合理的社会生存准则,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生活。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不断增强道德与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教书育人的课程,也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重视,并且正确引导小学生,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这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主要对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进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儿童们的生活基础应该为品德与生活,以此来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让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是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内容由学生的生活实践而制约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品德、智力、生活能力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品德与生活教师要切实抓住小学生茁壮成长的有利时机,针对他们的成长情况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科学得体的教学方式,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小学这一阶段中能够真正地得到顺利发展,起到人生成长的促进动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于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但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致于在课堂上常常表现的心不在焉,这实际上也是不利于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样,部分教师也没有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为了促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试论。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品德这一学科的思想理论性较强,无法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且大多数小学生在进行品德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对这一学科产生不理解及认识不足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分析运用情景教学法对优化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笔者针对小学品德课堂及情景教学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探究不仅有助于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对于学生情感的体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素材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1.挖掘真素材,奠定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基础第一,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小学生主要依靠感性思维学习,并且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较少,教师应当迎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选择教材,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趋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综合水平的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对小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及良好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不断推进的新课程改革,人们对于品德方面的建设更加重视。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与社会对小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教学理念给予明确,有机地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真正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和社会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品德和社会课程的设置目的是把学生的社会行为向正确方向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一般都是从德、智、体、美、劳进行教育,在这其中把品德教育排在教学的首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品德,二是社会品德。本文先介绍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不足,从不足方面逐步找到更适合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的教学策略,为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针对儿童好奇心强、可塑性好以及乐于探究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多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的儿童.笔者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紧紧联系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不断运用新的教学观念,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情绪,不断激发小学生智慧的火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元顺 《教师》2010,(34):96-96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必须针对儿童好奇心强、可塑性好以及乐于探究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多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的儿童。笔者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紧紧联系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不断运用新的教学观念,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情绪,不断激发小学生智慧的火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平时的教学实践粗浅谈谈如何让课堂更优化。  相似文献   

20.
孙祥中 《考试周刊》2012,(48):175-175
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必修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重视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但是由于许多原因,品德与生活课在苏北地区的农村小学没有得到重视,因此有许多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存在马虎心理,不重视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所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流于形式,空洞、抽象、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改变这种现状就成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