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训文化     
提到校训,我们很容易想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等等这些名校耳熟能详的校训。的确,一个优秀的校训,既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它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所学校办学实践特色的浓缩。所以校训是一种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传承性,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本期《专题策划》首先通过一组中小学校训认同度的调查研究,在数据上剖析当前校训在制定与实施上存在的问题;而后约请几位校长和教师,通过解读各校不同的校史、校训,展现各校不同特色,以及切身感悟校训的功能与作用,期许引发读者对中小学校训的持续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校训与师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训”是学校办学思想、文化精神、建校传统、办学特色、道德要求等丰富内容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众多师生、校友和有关的仁人志士集体智慧的结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内涵丰富的校训,对于激励广大师生努力奋斗,攀登文化科学的高峰具有重要作用。 校训是以学校为载体的,中国的校训可谓源远流长。中国大约从汉代起就开始设立书馆(也称“蒙馆”),伴随着学校的形成和发展,校训也开始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有的写成对联悬挂于校门的两边,有的镌刻在学校的楼、阁、亭、台、碑等建筑物上,有的制成匾额悬挂于教室之中,有的直接印在教科…  相似文献   

3.
校训集粹     
校训集粹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光荣传统和特色,也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它是一所学校的“魂”。许多老校、名校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校训,本刊将陆续选登全国各地一些学校的校训(均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供稿),旨在互相交流,让这些校训的精...  相似文献   

4.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学校的历史,是学校文化的积淀,起着引领师生价值成长的重要作用。因而,校训应当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应当是内涵深厚、意义深远、鲜明而独特的。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学校的校训却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标语,成了一些空洞的口号,学生无法理解,更无法践行。最近,笔者  相似文献   

5.
提升理念 炼达校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训是依据教育宗旨,体现教育理念,寄托教育理想,体现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具有教育、管理、经营、发展功能的教育文化经典,是一所学校个性化的“教育方针”和“行动纲领”。从传播角度看,它是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有宣传功能;从管理角度看,它是师生共同的“座右铭”,有软约束力;从教育的角度看,它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学校发展角度看,它是学校的“灵魂”,指导教育行为并彰显办校特色。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行为,闻见之中却是“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6.
赵国弟 《上海教育》2012,(Z1):30-31
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是贯穿在学校全体成员与每项活动中的精神,是学校文化的象征。《辞海》把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校训是"学校着意建设的特有精神的表征"。因此,校训不仅反映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精神,而且也反映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各种集体活动所着力培植的精神。校训体现着全体师生的信念,也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观点、历史积淀和价值追求等办学思想的核心,它不仅具有训育和教化功能,而且能够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独特文化作用。丰富"行以至诚"校训的内涵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铸造精神和灵魂。校训的文化意义在于推动不断地创新,以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系所具有的作用去育人。静态和动态是校训文化意义的两种存在形式。从静态的意义来看。通过校训所释放的文化信息,构建学  相似文献   

7.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的概括和总结。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校训通过依托学校的各种硬件、软件实施来达到育人之目的。因此,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可以以校训为基点,扩展打造制度文化、建造人文景观、引领学校文化活动,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校训训了谁     
《中国德育》2012,(12):5-8
文化育人是德育的重要方式,校训是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凝聚着科学的教育思想,象征着理想的育人目标,彰显着个性的办学特色,饱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校训,有的高悬在楼宇之顶,有的镌刻在墙壁之上,有的印制在画册之中。  相似文献   

9.
关于上海部分学校校训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上海市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等情况,受上海市教育党委研究室的委托,我们进行了“从百所学校校训看学校办学理念”的调查。希望通过调查,从校训这个独特的视角,透视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办学模式、转变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明晰学校办学理念提供参考。 通过互联网、电话、问卷等方式,我们共调查上海市150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并在其中筛选110所学校的校训作为统计  相似文献   

10.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基调,是展示学校文化的名片,对内能形成一种专业文化上的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是鲜明的“学校理念识别”,新学校呼唤校训.校训之产生均蕴含于所在区域的显著特点和时代背景,代表着一定的社会文化理念,彰显的是办学者独特的教育智慧.校训是学校决策者对办学理念、目标、特色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并为全体师生所接受的共同观念.  相似文献   

12.
“校训”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对《大中学校校训集锦》一书中三百多则“校训”的句式、常用词语,词语组合的统计分析,指出目前“校训”总体上反映了学校的价值取向,但各校校训有趋同现象。同时提出“校训”应讲求个性,并有别于“校风”和“校规”。  相似文献   

13.
校训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校训可谓源远流长,而最能展现大学精神的是学校不同时期确立的校训和校风。“校训”是学校办学思想、化精神、建校传统、办学特色、道德要求等丰富内容的集中体现。我国近代名大学的校风,常体现于其别具特色的校训之中。研究历史上名大学的校训,可以重拾大学的传统与精神。  相似文献   

14.
《商洛学院学报》2015,(3):72-75
大学校训能够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办学精神与兴学理念,采用以文献研究法与调查法对高校校训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商洛学院校训进行分析,认为其从文化角度看,具有历史性、表现性和主导性的特质,反映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具有的规范性与导向性相统一的特色;从价值取向看,具有倡导博学、追求厚德、笃行的感召力;从学校自身发展看,具有落实学校的立校宗旨,明确办学思想,指引学校发展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何谓校训?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是这样界定的:“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尽管“德目”指的是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训育”主要是对教育对象进行道德教育,但德育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与追求通常是一所学校对其文化传统、文化内涵、文化精神的抽象和认同,因此,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其文化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价值追求、精神面貌、特色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字标识的形式凝练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呈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精髓。校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特有的"精气神",塑造中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良好行为。1.校训价值定位:凝练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辞海》中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定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  相似文献   

17.
校训体现一所高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富含处事明理、陶冶情操、崇教尚学等人文精神。解读大学校训是了解大学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一把钥匙。为了从一个侧面帮助考生了解和认识高校,我们把收集到的几十所全国和省内大学的校训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8.
傅蕾 《天津电大学报》2013,(4):28-31,55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风校风的集中体现,是立校兴学的有效途径,许多大学也都因此制定了个性鲜明的校训。远程开放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样需要制定特色十足的校训。统计与分析显示,全国电大系统的校训建设虽然体现出了终身学习的办学理念、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乐学致远的治学风气等特色,但也普遍存在普及和重视不够、特色彰显不足、表征陈旧等现象。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各校应更加重视校训价值、突出校训特色、发挥校训功能,以此构建文化底蕴浓厚、校园氛围清新的新型开放大学。  相似文献   

19.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校长的治校理念,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相似文献   

20.
校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也是学校文化底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起着对内引导校风和学风,对外展示学校自身形象的重要作用。校训可以创造出浸润于整个校园中的学校精神传统,对全体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氛围、道德情操及行为习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