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他的出现给传统主流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倡导把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心理问题,转向人的积极力量。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通过培养后进生积极的认知和情绪体验,增强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希望能够有助于后进生思想转化;通过赏识性教育和发展性评价,使后进生能够发挥所长,从而促进全面发展,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2.
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积极心理学催化了心理资本理论的诞生,继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之后,心理资本成为第四大资本。本文阐述了心理资本的四维结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及韧性,引入了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宽恕、感恩、自尊、信任、成就动机等七大潜在心理资本,介绍了心理资本效用研究的四种模式,并提出了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及韧性的干预措施。心理资本研究拓展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架构了积极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桥梁,开启了成功和幸福的大门。  相似文献   

3.
希望感对青春期孩子成长中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价值感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希望感理论,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目标导向思维,引导孩子找到成功的信念,帮助孩子落实行动的改变等方法唤醒孩子的希望感,让孩子在积极正向的自我认知和清晰可行的目标行动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希望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希望的概念、测量以及希望在心理健康教育、医疗卫生、积极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应用,希望研究拓展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为人们追求幸福和成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积极心理学对社会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希望是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介绍了希望的概念、中西文化对希望的理解、希望的心理效能以及希望的相关研究,最后对希望研究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述评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学校教育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励骅  李欣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83-88,120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起的心理学思潮,为学校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所倡导的积极理念为学校教育价值抉择提供了新的解读:教育制度不公平导致学生成功希望的缺失;教育目标的偏离导致学生积极品质的缺失;机械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内心积极体验的缺失;受逼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自主决定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希望、快乐、幸福的教育理念,以期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相似文献   

8.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包括四个要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构建了以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为主题的初中生心理资本开发系列心理课程,并进行了课堂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价值取向,倡导建立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及积极的情绪体验,该理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学生的自卑感、孤独感以及被歧视感,提出资助帮扶多元化、优化心理教育方式以及营造积极支持系统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很多高校学生受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心理危机,若未能被正确引导预防,可能在心理与行为表现上"误入歧途",此时考虑引入积极心理学中的希望研究,发挥其预防与解决学生心理危机的作用。本次研究将对积极心理学与希望研究做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希望研究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1.
心理资本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主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这四个核心成分。心理资本在就业能力发展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本文从心理资本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发展面临的困境,接着从规划职业发展目标,提高希望水平;增加成功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积极认知就业环境,形成乐观心态;培养应对挫折能力,提高心理韧性四个方面探讨了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是教育教学改革尝试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指向幸福,旨在以心理学的积极价值取向,促进主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实现人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在教学领域,其对于消除学生的无助感,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潜能,树立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非凡的教学意义。因此,我以为,将积极心理学巧妙地运用于以"信心"为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本文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主要探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建立更加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和积极思维,希望能够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唐春燕 《考试周刊》2013,(81):167-167
希望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本文探讨希望在积极心理干预中的作用.用以为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轻生意念的同学进行心理干预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发掘积极心理内容,实现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的目的,为心理学研究健康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和技术。积极心理学有关乐观、心理一致感、意义发现、压力管理、文化差异等方面研究,为个体身体康复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层面支持。不断深入总结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可以开始重新审视健康问题,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于探讨人类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所引起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困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理资本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希望、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核心要素。鉴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民族特色,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感受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以及信仰特色,同时挖掘民族种群的心理资本特质。在心理资本视域下建设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桑乐萌 《知识文库》2023,(21):99-102
<正>在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保证,而积极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幸福感、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新兴心理学分支,关注点从病态转向健康,强调人类精神健康的积极因素,如希望、乐观、幸福感等。将其应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缓解情绪困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反思,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提出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教育方法,以期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校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自身的积极力量、美德和善端为研究对象,培养、发掘积极的心理品质。学习困难学生是高校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应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培养积极认知、提高自我效能感、构建积极人格,以帮助学生更好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受消极心理学的影响,主要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忽略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作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分支,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积极社会环境、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等,旨在发掘人们的快乐、愉悦、满意感。为了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处在困境中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