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云龙 《职业圈》2006,(7):29-30
本命年的大红服饰这几年红火了,到处都能见到卖的。但是如果时间倒退到三四年前,想要买齐本命年的服饰,还得跑上好几家店。是谁最先发现了本命年服饰的商机,炒红了“本命年服饰专售”这个概念呢?记者特地找到了京城首家本命年服饰专卖店的开创者,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慧眼识金山,逐步扩大经营的过程。从2003年开始两年多时间,她从中收获了近百万元财富。主人公巧借民俗赚大钱的经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创业启示呢?《穷爸爸·富爸爸》里面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存在银行里的钱。  相似文献   

2.
喻兮 《职业圈》2006,(9):44-46
刘会平是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青年,1998年,跟随面点师傅学会了手艺后,他揣着几千元钱,只身一人来到竞争激烈的上海打拼。从盲目跟风经营生煎,到“刘师傅大包”初露锋芒,几年的奋斗和经验,使他深受“吃亏”之福,并总结出了一套独有的“吃亏”生意经。如今,提到“巴比”馒头,上海的居民无不津津乐道。每天早晨,五十多家“巴比馒头”专卖店前抢购的热闹场面不啻为繁华都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巴比馒头”凭借独特的经营理念、传统而讲究的工艺、淳正而香浓的口感,已经成为当地难得的一家可以与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相抗衡的特色快餐专卖店。  相似文献   

3.
总想写写他,他是个大家。在当代文学界,陈廷一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在传记文学界素有“南叶北陈”之称:上海的叶永烈以写北京的“四人帮”蜚声文坛,而北京的陈廷一则以写上海的“宋氏三姊妹”闻名遐迩。梅洁先生10年前在《新闻出版报》上发表文章道是在当代中国“读传  相似文献   

4.
著名山水画名家孔仲起教授,原籍宁波,生于上海,然而他与“潮乡”海宁广结人缘,深连地缘,喜结良缘。这个“外因”与他艺术天赋的“内因”终生结合,使他的绘画艺术如钱江潮水那样永远奔腾不息。  相似文献   

5.
紫枫 《文化交流》2005,(2):66-67
他不是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但酷爱旅游,他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收藏”名山大川以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与那些“戏迷”、“书痴”这类人的入迷和痴狂程度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你要说他是“旅游迷”或“游痴”,也未尝不可。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于盛荃,原是浙江杭州一家企  相似文献   

6.
两岸春节包机首航国台办主任到机场为台胞送行2005年1月29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前往首都机场为春节包机的台胞送行。他说,终于盼来跨越56年时空的这一天,希望通过这次包机进一步推动直飞。热心推动台商春节包机的台湾“民意代表”章孝严也专程前来北京参加春节包机首航仪式。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慨万千:“这是56年来的第一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经历过比较艰难的等待和两岸民间交流,终于盼来了海峡两岸的对飞直航,可谓是‘两岸交流挡不住,包机已过万重山’。”两岸春节包机隆重登场,这一重大事件不仅吸引了两岸媒体的关注,也…  相似文献   

7.
正不知不觉猴年到。猴是人们熟悉的动物,歇后语猴子戴草帽——充人,猴子生性机灵聪明。《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候的意思,原义为"伺望,观察",当猴子发现食物时并不轻易去取,而是观望周围的动静,看看是不是猎人设下的诱饵?《诗经》中有:"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小雅·角弓》)意思是:猴子本来会爬树,不用教,就像污泥之上又加污泥。君子有美德,小人要来依附。这是最早涉及猴的诗句。宋代陈允平的咏猴诗《观猿》:"挂石攀云曰半斜,乱山深处绝烟霞。香林月满僧归去,啼落春风几  相似文献   

8.
阿潘  David 《文化交流》2006,(4):56-58
张善麟是谁?人们只知道他是京剧艺术大师盖叫天先生的嫡孙,盖派艺术的第三代传人。他8岁随父张翼鹏学艺,15岁从上海来到杭州金沙港“燕南寄庐”盖家寓所随祖父学艺,他与祖父朝暮相处,耳濡目染,练就了他那非凡的盖家风范,玩古也玩出了名堂。我和善麟相处多年,平时除了谈艺,更多的是谈古。他那些鲜为人知的玩古趣事,让人兴味盎然,善麟说他对古玩的兴趣,是深受祖父的影响。祖父的收藏极丰,而且不以贵贱论物,每件古玩只要和舞台艺术紧密相关的,他便“一掷千金”,毫不手软。善麟自从进得“燕南寄庐”后,除每天必练的刀枪把子和圆场身段之外,祖父…  相似文献   

9.
成放 《文化交流》2002,(2):41-42
临近马年春节,忙里偷闲,邀三两同好到老龙井重访“十八棵御茶”,了却相约已久的心愿。 是日阳光灿烂,微风和煦,正是杨万里诗中所描绘的“轻寒正是可人天”。冬季里的龙井茶园仍然一片郁郁葱葱,眼前顿现一个“绿色世界”;茶园沿途各种以龙井命名的茶室次第相迎,茶老板热情挥手招揽游客;前来寻访乾隆遗迹的“朝圣者”络绎不绝,“十八棵御茶”真个不寂寞!  相似文献   

10.
八哥品茶记     
凯亚先生从江苏人民出版社离休之后,戏称自己找到一个“终身伴侣”:即与茶结为知己。他每日里喝茶、问茶、读茶、咏茶、写茶,持续不辍,并且编纂出版了数部茶书。最近从他的“三味茶寮”中,更传出一则趣闻,他喂养的三只小八哥在他的耐心驯教下,竟然学会了喝茶!说起八哥喝茶,凯亚先生兴致勃勃。大约是去年春夏光景,凯亚在研读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一文中得到启示:当年达尔文曾作过一项试验,即试着教猴子吃茶。试验的结果证明,猴子竟也跟人一样嗜于喝茶,这就说明猴子的嗜好神经跟人的嗜好神经大抵是相似的。达尔文的这项试验,简直像一则美丽而…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12日上午,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突然在网上出现:82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于这天上午10时20分因肺部感染,医治无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去世,享年73岁。这个消息令广大《西游记》迷扼腕痛心,更令在《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肝肠寸断。  相似文献   

12.
王石 《文化交流》2008,(4):20-21
说来与六小龄童彼此早就认识,但来往次数却屈指可数。1991年,万科旗下的影视公司拍摄电影《过年》,获得极大成功。六小龄童饰中年教师程志。记得制片人向我谈剧中演员表  相似文献   

13.
江淮大地如今出现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旅游热点,它就是以吴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艺术馆为主要景观的仿明代园林建筑景区。谁都知道,吴承恩运用神话、鬼怪幻想的方式写出了名著《西游记》,塑造了天马行空的美猴王形象,而我们章氏“猴王世家”演绎取材于《西游记》的猴戏,扮演美猴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