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思路1.创设生动有趣情境,让学生高兴地学。本课教学中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联系“南昌正在创建卫生城市”这一富有生活情节的情境,运用课件展现一幅幅脏乱差的城市画面和整洁美丽城市画面,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变静为动,  相似文献   

2.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变抽象的图为形象的画面,变生硬的文字为生动的讲解。例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多幅画面的展现,让学生对桂林的山水留下美好的印象。学生们被桂林山水如此的美景深深吸引,纷纷赞叹:真美呀!简单的几幅图片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欲望强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要循课标、思方法激活口语交际课堂,努力打造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究竟怎样才能上好口语交际课呢? 一、创设多种情境,激发交际兴趣,实现"我要说" 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是使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在心理上产生需要时,才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打开话匣子,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建立相应的联系,使词语与形象联系起来,使语言与思维随之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等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如<秋天的颜色>中有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我让学生先预习,再把秋天的样子画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说为什么是他们所认为的那种颜色.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画,用"五颜六色"进行说话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小兔运南瓜>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小兔见到了大南瓜"和"南瓜已经运到家"两个画面,学生被深深吸引,争先恐后地说出小兔可能会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之在a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学习新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功能,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做到变动为静,化静为动,在动静结合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变静为动、激发情趣,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特点是密切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的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学习过程的成功喜悦,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变教材中某些静态的主题画为动态,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第一册教材的25页主题画——"有几辆小车"(图略),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看图理解"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即加法交换律的含义.而图中静止的画面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既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容易片面地观察事物、理解图意,只能得出2+3=5或者3+2=5的一个算式.很难想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出结论.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此幅图画为动态画面——在动画中逐渐交换车辆的位置,按步演示,让学生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掌握数字和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创设了问题的不同情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静 《科技文萃》2005,(2):44-47
全国政协与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保护长江万里行"考察团,2004年10月10日从长江上游宜宾出发,历时12天抵达上海,赴21个城市实地调研,揭示了一幅长江污染的真实画面.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丰富的形象内涵。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词语变成一幅幅生活画面、一个个生活情境,感受语言,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组提出"快乐作文教学"这一课题,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怕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的陋习,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课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  相似文献   

10.
一、在创设情境中营造高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适当和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我创设先让学生寻找自己身边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过去已学过的一些图形形状不同的教学情境作为导入,由此设计了一幅美丽的街景动画:画面中主要有交通警察的路口遮阳伞,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路标、三角形屋顶、电线杆上的支撑杆等三角形物体,这个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有哪些景物,学生回答一种,就在动画中闪烁…  相似文献   

11.
严育洪 《江西教育》2022,(10):10-11
易克萨维耶·罗日叶在《整合教学法:教学中的能力和学业获得的整合》一书中把"情境"定义为:"针对某一任务而需要联系起来的一整套背景化了的信息."真实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任务背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基于真实情境,我们可以设...  相似文献   

12.
数学情境以熟悉的生活图片向学生敞开.将相关的数学信息蕴含其中.减少以往单一文字叙述的枯燥.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趣味性和生活味.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数学情境的“妙”并不仅仅停留在其多彩的画面上.它更妙在其具有独特的“数学味”上。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的教材为例.从中挑选6幅数学情境.我们来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3.
沈娟娟 《教师》2014,(7):91
正新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一、创设童话情境,以情动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编成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法"时,我首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猴子捞月的故事,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融入了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然后,我把话题一转,说:"同学们,这些  相似文献   

14.
当低段学生的绘画从"涂鸦期"向"符号期"(也称样式化阶段)转化阶段中,他们的综合构图水平、画面布白意识、对象位置经营能力、色彩原理知识都在启蒙阶段.要使一个原先在白纸上毫无章法、自由涂鸦的儿童逐步掌握一些艺术的表现方法,就必须加以科学的引导,让他们了解一些浅显的绘画知识,以便他们更好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计算的欲望,经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8、7加几的进位加法.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优化算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凑十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渗透转化思想的教学.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所谓"过电影",就是让学生一边听老师(或录音带)有感情的朗读,一边看有关的录像、幻灯或老师的体态动作,使课文内容变得活灵活现,像一幅幅连贯活动的电影画面在脑海里浮现,然后按要求表达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达到让学生丢开课本,尽情地说的目的.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丰富的形象内涵。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词语变成一幅幅生活画面、一个个生活情境,感受语言,感悟文本。如我在执教《学会看病》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母亲在孩子生病时外表的"冷漠"与内心的"滚烫",我紧扣文中"忐忑不安"一词,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件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  相似文献   

18.
所谓"画面思维",就是以表象为材料,通过画面、情境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概括反映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属于形象思维范畴,具有形象思维的形象性、整体性、跳跃性、直觉性、非语言性、情绪性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学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精彩纷呈的情境,这使我们不得不惊叹教师创设情境时的良苦用心,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中不乏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情境创设.但有些情境创设却让人难以接受,精美的画面加上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出问题后,教师费了很长时间引导学生的回答,可老师所期盼的答案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激疑、质疑,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并通过巧妙的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而如何巧设情境,引入新课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巧设问题情境,巧设生活情境,巧设认知矛盾情境这几个方面做一个初步的研究.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节时,一开始我就提出了与本节课关系密切、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可初步探索却又解决不好的问题,去揭示本节课的探究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