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书市论语     
一 选题上或书名上的“跟”,其实是一种借助原理的运用,接下来就看你“跟”的水平了。 可以跟得平庸,可以跟得拙劣,也可以跟得漂亮。 首创选题或书名起于想象,跟得漂亮的选题或书名则源于再造想象。 二 有的人肉长在脸上,所谓脸上富态,而身上寒酸;有的人肉长在身上,所谓脸上很干,而身上很块。  相似文献   

2.
史薇 《大观周刊》2011,(7):30-30
“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云南的女孩子。”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妮子,她便咧着嘴操着一口新疆普通话向我说道。同样和小记一样毕业于新闻学专业的尹馨,目前正奋斗在《新疆法制报》的“前线”。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8,(3):6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似文献   

4.
隋飞 《青年记者》2009,(14):86-87
小品《不差钱》于2009年央视春晚播出后,小沈阳一炮走红,直至发展为“小沈阳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现代传播理念的进步, “以人为本”成为节目制作的终极追求,方言节目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方言节目的走红,有节目自身的原因,更有方言自身的特点和方言文化的因素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呼格吉勒图案(简称呼格案)再审,汤计“走红”了,微信朋友圈不断被“新华社记者汤计”刷屏.他是我的部门主任,也是我的老师,近十年的相处,我觉得他的“走红”是“实至名归”. 和今天一些记者相比,汤计显得有些“老派”:嫉恶如仇,惩恶毫不手软;而又时刻不忘扬善,歌颂美好.他为今天如何当记者,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7.
七剑乱我心     
女青年TZ评价杨采妮在《七剑》中的表现是“有几分英气”,她说这小妮子比十年前“有丰韵”,“我喜欢她十年了”——听着就像足球之夜里那北京球迷穿着曼联守门员的衣服,朝着范德萨歇斯底里地大喊:我喜欢你啊,十年了,十年了!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8.
视觉文化时代,社会生活已被图像所包围,大众媒体借助媒介技术广泛传播图像符号,使网络民族主义呈现出“图像转向”的新样态。“图像转向”表明话语形式逐渐转变为以图像为中心,促使网络民族主义从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本文以“阿中”走红事件为例,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动因,并试图探究网络民族主义“图像转向”变化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消息何以步入“式微”之境肖晓冬近段时间以来,消息不走红,渐形“式微”之态。消息的“式微”之态,并不是说其数量比例在报纸版面上的低落,而在于读者和报人都在叹惋好消息少,真正称得上“消息”的消息不多.其突出的弊病表现在报道模式化,缺少创新,写作平板,内容...  相似文献   

10.
“大师”、“泰斗”、“国宝”,这是三顶多么光荣的桂冠,多少人求之不得。而季羡林先生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桂冠的感觉,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他的辞谢,不  相似文献   

11.
焦钰 《新闻世界》2013,(1):160-161
随着网络视频《江南style》的走红,“使用与满足”理论又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研究课题。如今,网络媒介的迅速崛起,确实使许多事情成为可能,它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凸显。“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媒介中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以《江南style》走红为例,对网络媒介中“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2.
张鹏霞 《青年记者》2017,(18):50-51
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由于在互联网或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行为而获得网民的关注从而走红的个人或群体.按走红方式来分,网红可以分为主动走红类和被动走红类,本文仅对主动走红类网红的传播模式进行探究.“主动”意为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自发或自觉地行动,主动走红即为了走红自觉行动从而铺垫有利的局面.主动走红类网红在前期有着严密的策划和培育方案,包括内容定位、生产流程以及形象塑造等都有专业的团队进行把关和指导.如papi酱的短视频在话题选择、场景布置以及后期剪辑等方面都经过了前期的策划.  相似文献   

13.
刘婵 《新闻爱好者》2010,(7):152-152
犀利哥.源自蜂鸟网上传的一组照琏.后于2010年2月23日天涯论坛的一篇帖子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乞丐王子”等称号。这个说话含含糊糊、几乎丧失交往能力的人.这个游离于正常、生活在底层的流浪者.迅速“走红”后受到了新闻媒体的一路追捧。  相似文献   

14.
话中有画     
“要说大家都说,要不说大家都不说。” ——作家苏童认为内容和艺术上的缺陷普遍存在于当代走红的作家作品中,但别人没发现时,自己最好不谈,以免有家丑外扬之嫌。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是邓京红来到兴国县广播电视局之后的第二个月。他深深感叹:“不到广电,不知道广电工作有多么复杂;不到广电,不知道广电工作有多么艰难!”其时,兴国县广播电视局债台高筑,人心思散,各项工作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6.
柳力丽 《新闻世界》2013,(6):186-187
新媒体时代,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网络热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网络传播现象,在反映社会问题的同时在网络迅速走红。本文将视点切入到“糕富帅”一词在网络的迅速走红,探讨网络热词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创造与传播路径,及其走红原因,辩证认知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向晓薇 《新闻传播》2005,(10):25-27
在今年,一个叫“超级女声”的电视娱乐节目吸引了近15万的参与者——这还不包括更大数量的观众。这个与传统娱乐节目相比显得粗糙简单的TV秀,被人认为“既不悦耳又不悦目”,但却从播出之日起迅速走红。“根据央视索福瑞对全国31座城市进行的收视调查.广州赛区淘汰赛的收视份额最高值突破了10%,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毛笔通知书走红网络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从传播主体、受众、传播技巧、传播时机四个方面,对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得出该微博走红网络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概括出微博走红的重要原因还包括微博传播信息的内容是否真正是人们所需要,进而总结出微博领域“微内容为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社交网游:媒体创收的新引爆点——以开心农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为 《新闻世界》2009,(12):137-138
本文以开心网的社交类游戏“开心农场”在广大白领及高校学生中的迅速走红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该游戏走红的原因,并综合了它为媒体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对其盈利模式的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夜之间,“山寨”一词在神州大地迅速走红。从“山寨手机”到“山寨春晚”,从“山寨明星”到“山寨服装”,2008年的中国陷入了一个很“雷”、很“山寨”的怪圈。“山寨文化”一时喧嚣尘上,很多人称“山寨”为草根文化,是群众智慧的体现。我认为如今的“山寨文化”说到底就是一种“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实在不值得我们如此大力的宣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