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文学作为新文学的一个品类,历时百年,由附庸到独立。传统文学的既往模式已不适于这种极具跨文体特性的文学样式,廓清并规范其文体品质,是延续和保持其文体活力及其个性的关键与基础。文章以小说、新闻等文体的特性为参照,提出了报告文学的四个文体品质——真实、知性、剖示、责任:知性是外壳,体现其理性魅力;剖示是手段,挖掘其思想深度;责任是灵魂,凸显其精神风骨;而真实则是一切的前提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刘晓庆的《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为“自传型长篇报告文学”。文章对该书进行了较为全面详尽的评论,最后得出六条结论:一,在整个社会缺少自省意识、忏悔意识的今天,此书有积极意义;二、刘晓庆再不是祥林嫂,她是一位个性解放的女权主义者;三,该书具有一定的文体意义,它丰富了中国报告文学的题材、体裁,张扬了个性;四,肯定了刘晓庆的顽强拚搏精神和不懈的追求;五,文章指出书中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感人至深;六,刘晓庆是个孝顺的闺女。  相似文献   

3.
当代散文理论研究从方向到思路都缺乏凝聚性、一致性,不能为散文理论循序渐进地完善化、系统化建构一个较强的磁场。散文概念的重新界定,应遵循普遍认同、可操作性、与文学现状吻合、体现历史承继性四个原则.散文家族应排除非文学因子。报告文学、特写不应再寄于散文篱下,回忆录、序跋、书信、日记等品类也不能归于散文之属。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散文创作的选材、立意、方法、作者的个性才情和读者的接受等方面入手,抓住真实/个性/自由/情趣四个特点,结合当代散文的发展态势散文文体进行探讨。真实性是散文安身立命的基础,真情实感是赢得读者的法宝;散文是最具个体化色彩的文体,作者的不同个性使散文风格千姿百态;自由是散文创作和接受的特点,也是散文魅力所在;情趣既是散文的点睛之笔,也构成散文的整体韵味。  相似文献   

5.
所谓“辨体”,即从形式、题材、风格等层面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骈文、古文和小品文的体裁特征是不同的;诗、词、曲三者是有区别的;而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既非典型的诗,也非典型的文。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三个特点。《古代诗歌与散文》以“辨体”为基点,其显著特点是:在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时代为纬,在内容上注重文体知识的系统介绍和文体类型的深入分析。与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相比,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项目的《古代诗歌与散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类型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文体的选择关乎语言、修辞、叙事模式的倾向,也暗含着作者自我认同意识的归属。丁玲在延安早期创作的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带有“类报告文学”特征。文体模糊性与人物塑造的矛盾性都构成了小说意义指向的不确定性,背后隐藏的是丁玲在“知识人”与“革命者”之间摇摆的自我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7.
翻译与文体是密不可分的。翻译若不注重理解原文的文体特点,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散文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以对散文《落花生》两译文的赏析,探讨了汉语散文英译的若干问题,论证了"译无定则,以意定译"的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8.
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台湾读者心目中占有文学的正统地位。台湾当代散文的发展经历了承传时期、革新时期、多元时期三个阶段。它最主要的题材有五类:一是眷恋乡土,抒写乡愁;二是品味生活,感悟人生;三是描写人类之爱,讴歌人情之美;四是描绘自然美景,关注生态环境;五是弘扬民族文化,赞颂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的文学主张是配合他改造社会、适应维新变法的政治需要而提出的,其骈散结合的散文理论和经世致用的文学观、语言革新与言文合一的主张以及对报章文体的提倡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改良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女性散文创作是近年来常常引起关注的一个文学现象,其中斯妤的散文就以她对人生、人性的探索与思考,创新的文体风格和女性情怀的相结合,体现出独特而成熟的审美品格.本文试图从文体风格,创新意识,女性情怀这几个方面来解读斯妤散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较之其它文学体裁,它更具有直接地抒写“作者心灵的歌声”(托尔斯泰语)的特点。好的散文在语言上不仅反映深刻的思想,而且还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例如李密的《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  相似文献   

12.
由师专《中国古代文学史纲》(以下简称《史纲》)编写组选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以下简称《作品选》),于1988年12月出版了.笔者在使用这部新教材的唐代部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归纳如次:1.选文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作品选》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选文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作为《史纲》的配套教材,它既注意切合《史纲》的体制,即亦采用“三段四体”的编法.三段是先秦至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和元明清文学;四体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类文体.同时更注重紧密联系师专的教学实际,充分考虑了师专的教学课时,培养目标.学  相似文献   

13.
在创作中常常会出现破体为文的现象。考察其原因是文体自身发展、社会诸因素影响、创作主体活动三者合力的作用。从文体自身规范出发,可将破体为文的方式归为以下三种情况:(1)文体内部支配性规范移位;(2)一种文学体裁借用他种文学体裁的结构要素进行创作;(3)文学文体与非文学文体进行杂交。破体为文不可刻意为之。  相似文献   

14.
唐宋古文运动是创立新文体的运动,在这新文体的创立运动中,文人士子探索于形式,收获于形式,逐渐寻绎到艺术散文表情达意的正确形式,从而使中国艺术散文的形式本体得以确立。从先秦到唐宋,中国文坛经历了由简趋繁、由繁变简的几多反复,这过程实际上是文体的分衍变化过程,是中国文学探索形式的渐进过程,其中居于主导因素的是语言形式的骈傲互变——骈体与散体的互补互融及相互抵触,这是艺术散文的形式演变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扬的女性解放思潮,首先开启了女性文学诞生的时代风尚和社会背景;中国女性文学的大陆崛起,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台湾女性文学的萌生。大陆五四女作家多采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及自传体文学书写,表现娜拉形象所蕴含的“人的发现”和“女性发现”的时代命题;台湾女作家则以政论式言说,集中阐明女性解放的社会议题。两岸女性文学在不同地域的孕育和出发,提示了192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最初面貌和完整图谱。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读什么?本文分别从读者和创作者两个层面就文学中的三种文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今天是散文的时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读好散文,以及好散文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文学艺术界的百花园内,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可谓琳琅满目,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的主流。伴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某些东西已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且在这里耕耘的人实在是少而又少。象寓言文学这一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当今就颇有冷落之感,大凡弄文学的人,总是不涉足这里。秋林则不一样;多年以来,他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默默地辛勤耕耘在这一片寂寞的荒原上,先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90年代"大散文"与"文体净化"论论争的一极,"文体净化"论强调散文文体的纯洁性、独特性,它提出的依据主要来自文体的历史演变、五四散文的创作传统及五四散文理论思想的发展,它的目的旨在维护和强调当代散文的艺术标尺。不过,倡导者在对艺术散文文体进行规范时,还应及时把握90年代散文母体中新的成长点——思想随笔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汉语散文的英译在翻译领域鲜有关注,但由于该类散文独特的时代背景与语言表达,且具备散文文体独有的文学特质——意象与意境,因此潜藏着极大的翻译潜力与研究价值。为将其原语文本的特点与风格在译文中展现,译者可根据语域及所含要素—语场、语旨与语式的属性对原语文本进行考察,在译语文本中重构原文的形式与非形式系统要素,并从音韵、词层、句式、篇章、意象和意境等角度再现原语文本的风格之美。  相似文献   

20.
谢冰莹除创作了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外,还写了大量有关文学的理论文章.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谢冰莹对文学进行了深邃的思考:在创作经验上,认为"通"与"好"是写出一篇成功作品的关键;在文学实践上,注重时代意识与创新意识,响应"文协"号召,顺应时代要求,对报刊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相应的变革与发展;在创作思想上,以自然为皈依,以人生为法度;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与欣赏上,强调内容、形式、主题三方面兼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