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斌 《考试周刊》2013,(85):29-29
“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于教师的心田.然而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推进过程中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学生观上的本质区别。因此,牢固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话题围绕“怎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讨论,旨在唤起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传统的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进行再认识,从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生本”理念,完全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教学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其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其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其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根据“生本”理念的要求,笔者在近几年的初中古诗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习得能力必须通过亲自感知、体验、内化、感悟的规律,努力做到精讲多练,  相似文献   

4.
一、从新课改教学理念看,应加强教学思想观念的管理 教学思想管理与创新是新课改工作的灵魂。教师的教学思想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有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方式。当前新课改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师适当指导、适时点拨,追求课堂的“乐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作风,要运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年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逐步被大学所接受。国内众多高校特别是民办二级学院纷纷召开学生工作会议,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认为“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具体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7.
黄海燕 《考试周刊》2010,(1):174-175
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六条中.每一条都提到了“学生”两个字。这样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的教学就是把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以生为本”。其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彰显“以生为本”的理念时,实际上也是在实现课程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正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然而,有些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只顾自己如何“教”的精彩,对学生“学”的研究太少,忽视了学生“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赵文伶 《辅导员》2014,(8):50-51
一、发现问题,确定方向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奉”的观念,基于这种理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具体说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自主探究的教学。一句话,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已逐步成为教师的施教行为,学生、教师的评价的改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我校着眼于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坚持“三为本”的原则,即以师生的个性发畏为本,以师生的均衡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时代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引下,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教学改革。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而问题是联结这些要素的纽带。因此,问题设计应该站在课改醒目的位置,变“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把学情放在首位,即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同课程资源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要素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2.
相荣华 《考试周刊》2012,(79):59-6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真正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1.教师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学生观,数学教学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做到“三为本”:即具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本”的课程理念,“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操作理念,就能够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练作文。  相似文献   

15.
人才的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德”为人才的首要品质,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处于关键地位。基于“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是学校主人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县坚持把德育工作当作灵魂工程来抓,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提出,能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基准,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以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形成良性循环的课堂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有利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作用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并以之作为指导中国各项事业的重要战略思想。同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这个培养人的特殊行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往,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合作交流。因此,必须构建“以人为本,以学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和谐空间。  相似文献   

18.
胡丽君 《中学理科》2007,(12):78-79
《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明确指出,科学课程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以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本人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和一些具体实践,发现活动式教学效果好.下面将我在科学课进行活动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多年来,我们共同关注和研讨的是教育教学工作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为核心,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但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育者自身的发展以及价值的体现,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研究和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生本教育”正是体现了这一科学教育理念。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我们教师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生本教育”中,通过我们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