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大潮中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也日趋严重,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消亡,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殊性,对保存和再现的具体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在全面调查发掘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保护.本文拟从数字化手段出发探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以南京云锦为例进行阐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长远发展探索一条可行之路.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江苏是一个文化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种类繁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近年来,江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不断努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小榄菊花会具有800多年历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1月,小榄菊花会的诞生地——中山市小榄镇,被广东省文化厅批准设立广府文化(中山小榄)生态保护实验区。本文通过小榄菊花会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历史和发展历程,试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生态中扮演主导角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生态链中所发挥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火相传使文化生态得到活态保护,从而使当地的文化生态得以良好延续。  相似文献   

3.
谢喆 《中国广播》2017,(9):63-66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传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欠缺以及行为的不当,导致文化传播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错误,甚至造成对文化遗产的伤害。本文探讨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的伦理问题,希望为改进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周婧  贾婧 《青年记者》2020,(6):44-45
在融媒体环境下,文化品牌的建构与文化形象的塑造已成为推动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传统红色文化形象,是具有深厚内蕴的文化符号,红色文化的品牌塑造可以传播文化内涵,也是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和资源产业链完善的文化名片。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内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历史的真实经历与历史实践中沉淀与积聚,包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浓缩、文化的积淀,是"对人类影响最为直观、最具感染力的文化符号"1,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我国拥有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长期以来都是"行政主导"为主,公众参与意识弱,参与度低。当前最迫切的就是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文化保护的主体——公众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使文化遗产知识和价值观尽快融入社会。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对西安而言,就是要  相似文献   

6.
邹争 《声屏世界》2017,(3):55-56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形式中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肩负着延续和传播文化的重任.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本文探讨地方电视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文化深厚,如何用不同的摄影手法和丰富的视觉语言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摄影者的拍摄步骤方法是产出高质量照片的关键因素之一。精品照片能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文脉传承更完美地呈现给读者,让更多人关注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其蕴含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8.
杨莉 《大观周刊》2011,(48):8-9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形成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却没有跟上时代需求,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重大课题。本篇主要从法律角度探讨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何秋 《文化遗产》2014,(1):41-46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王丹 《文化遗产》2023,(3):16-23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而厚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资源,其传承发展以“有形”方式、“有感”实践和“有效”成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形”方式表现为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生活形态;“有感”实践落实于行动,以生产生活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标志;“有效”成果体现在各民族生活品质、情感依恋和精神气质等方面。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整体呈现,亦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创共享共情的共同体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的具体生活和文化实践,建构民众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围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新疆各族群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文化、快餐流行文化正严重冲击着各民族传统文化,有些已经面临即将消亡的境地,因此以网络为平台的数字化方式传承、弘扬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3.
地方特色档案建设不仅是丰富和优化馆藏的重要内容,更是档案馆履行公共责任和文化责任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和回顾我国地方特色档案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地方特色档案的关系,希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档案工作为契机促进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传统历史、文化、宗教、思想、人文、自然、地理等许多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有着深刻的意义。我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如何研究并发掘出其中的经济价值,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它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道具、实物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资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动态的文化形式,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知道,在档案管理工  相似文献   

16.
谭宏 《文化遗产》2016,(4):65-73,158
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建设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这个名录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丰富的各地、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样式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但同时,十多年的名录体系实践,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一系的问题和挑战。解决和协调好这些问题和挑战,将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其文化价值、文化多样性、文化可持续发展得到更好地展示和体现,更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翻阅楚雄彝族历史档案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其不仅拥有优秀的精神文化,而且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档案工作密切相关,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类档案资料的征集力度,丰富馆藏。  相似文献   

19.
张树锋 《新闻窗》2011,(4):128-128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淳朴,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其中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王建荣 《青年记者》2016,(30):47-48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所在,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北京3000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赋予其7项世界遗产,1400多家文物保护单位,7000多处文物古迹.京剧文化、胡同文化、天桥文化等特色鲜明的京味儿文化,又使这座城市焕发出独有的魅力.丰富的文化遗产,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北京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不竭源泉.提升北京城市文化遗产对外传播能力,不仅需要传承者们做好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保护工作,还需要传播者们不遗余力地探索有效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