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报载:涉嫌虚假广告罪的湖北新东科药业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法人代表徐能潮目前被武汉市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一度在全国各地被许多媒体热炒的“哈佛代高乐”增高药的“增高神话”,终于宣告破灭。  相似文献   

3.
“避短”不如“补短”尹果凡笔者所在单位一位青年记者在申报主任记者时,由于缺少新闻学方面的论文,一连报了三年均未能如愿。去年他下决心学习钻研论文写作,从生活中挖掘题目,陆续在《中国记者》等新闻专业刊物上发表了七篇论文,今年在评职称时顺利地通过了评审。从...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长春市政府部门,读报不再是茶会饭后的消遣,而是工作的一部分内容。长春市市长崔杰在近日举行的市丘府精细化管理座谈会上,要求政府组成人员必须看报,每天早晨利用40分钟时间,将当地出版发行的5种主要报纸浏览一遍,“通过报纸听民声、观民意,了解百姓疾苦,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见1月7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5.
融资已经成为出版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出版界在谈,一些怀揣着资金想进入出版业捞得“最后一桶金”的人也在谈。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特别是出版业要做大,必须有大规模资本的介入,依靠自我积累可以说是时不待我。但是资本的大投入、大制作不见得会占领大市场,获得大回报。砸进数十万、数百万而血本无归者不乏其人,一些出版单位融了几十、几百甚至数千万的资金,左改右改最后还是没有找着北的例子很多。受伤的不仅是投资者,出版者也失去了信心,读者失去了耐心。  相似文献   

6.
不了解中国人的人觉得我们很难捉摸:“我明明听懂了他的话,他怎么还是不高兴?”因为中国人说的话通常包含很多意思,听懂了表面意思却常常听不懂言外之意。有时候,中国人不说话,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包含了很多意思,这当然需要彼此的默契。如果没有默契,要搞清楚中国人到底在说什么,确实很难。下面这个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天气好晴朗刈麦正当时》,这是刊登在某省级晚报一版头条的标题。看了这个标题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对“刈麦”的“刈”字感到冷僻,就像见到了熟人,怎么也叫不出这个人的名字一样尴尬,只知道是割的意思,可怎么也读不出“yi”音来。笔者好事,拿起电话便要通了责任编辑(现在的  相似文献   

8.
黄海 《记者摇篮》2002,(3):45-46
  相似文献   

9.
读了8月6日《新华日报》第一版几条消息,感到有些文字值得推敲。为说起来方便,笔者摘录了三条消息谈点看法。 (1)第一条的标题: 8年改革给江苏农村带来一个深刻变化(肩题) 百万农民活跃在商品流通领域(主题) 肩题中的“一个”两字可以省去。标题必须简明,能省一  相似文献   

10.
学者崔学古说:“一字粗,即一句不雅;一字腐,即一句不新。作文知炼字,便观之如明霞散锦矣。”(《学海津梁》卷二)这就是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一个字用得粗野,那就影响得整句都不雅了;如果一个字用得陈腐,那就影响得整句都不新了。若写文章重视炼字,就会给人以“明霞散锦”的清新之美。一些富有写作经验的老作家,是极为讲究  相似文献   

11.
“要素说” “矛盾说” “规律说” 方法论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说新闻"改变了观众、听众对于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听众很大的兴趣。其实",说"的这种播报方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说新闻"的表层形式,而且还在于从便于观众、听众理解的角度出发,调动主持人的储备,发挥自身的优势,使新闻事件本身的要点及前因后果的脉络更为清晰,这种解释性的传播更好地帮助观众、听众接收信息。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说新闻"以传播的互动化、节目的创新性、语言的生活化、观  相似文献   

13.
李继彦 《新闻世界》2009,(1):133-133
12月8日,北京市公交集团出台新举措,规定老人上车没找到座位前,公交车不能启动,且每辆公交车的“老幼病残孕”专座须达到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任陇婵 《视听界》2015,(2):15-16
综艺电影《奔跑吧兄弟》上映之后票房直线蹿升,春节前已突破4.2亿元。看这个电影,难免会与别的影片作比较——首先是与同类电影比,该片重演了去年春节档《爸爸去哪儿》不可复制的奇迹,进一步确立了综艺电影的产品概念,使之登堂入室,成为华语电影的一个特殊类型;其次是与正宗电影比,最突出的莫过于与前不久姜文《一步之遥》的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照,再度引发争议,几乎在电影圈引起恐慌,由一些大腕儿级人物对跑男措辞激烈的批评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110为公民提供了除亲戚和邻居外的第三种安全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7.
张洪 《记者摇篮》2004,(7):28-28,24
提到“说”新闻。这对于新闻播音员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可能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时至今日,对于当初“说”新闻的理解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来新闻可以像现在这样去播的。对有声语言传播的研究本来就是无止境的。实际上这个话题对于一名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虽然不新鲜但却是很  相似文献   

18.
在养生概念上,有些大众化的认识需要改进一下了,以下三个“百不如一”就是应该重新认识和实践的养生方式。百听不如一唱:人体某些肌肉(如四肢骨骼肌)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强壮,而内脏平滑肌却无法通过  相似文献   

19.
有位曾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他的成果推广以后,为国家创造了几百万元的财富。他所在单位分配他两间住房,作为奖励。一家大报在报道中,说是给了他“重奖”。不少读者对这个“重”字不禁议论开了: “别说是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为国家创造了那么多财富;就是普通居民,无所建树,分两间住房,也算不上什么‘重奖’。”“在他本单位,也许算‘重奖’,但在发行全国的报纸上称‘重奖’,就欠妥了……”显然,这条消息的宣传效果被上述评论冲淡了。要是“奖”字前面不加“重”字,就不会有上面那些议论了。在我们家乡,人们把对事物的本来面貌说到十分以上,称“超说”;说到十分,称“满说”;说个八九分,称“欠说”。从人们承受心理来看,对“超说”是反感的,对“满说”是有保留的,对“欠说”是容易接受的。上述报道中的“重”字,就有“超说”之嫌。而在我们的许多报道中,“超说”远未绝迹,“满说”普遍存在,“欠说”却遭冷落。例如,在“努力”前加“非常”,“优秀”前加“特别”,“科学”前加“十分”……几乎到处可见,好象不加副词或形容词,就  相似文献   

20.
旧县志,作为地方志的一种,较之全国一统志、省通志和府志、州志,是更接近普通民众、更能反映地方实际的一种志书。方志多数按疆域、建制、山川、名胜、水利、物产、赋税、职官、人物、风俗、艺文和祥异等目来记载,是介绍地区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著作,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地区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