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蓝的眼睛》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描述了二十世纪美国种族歧视下黑人群体的困境和悲惨命运。莫里森采用创伤叙事的方法,重现了黑人群体在种族歧视、殖民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心灵、文化、精神生活受到的多重创伤。小说人物经受的身体和精神创伤,有来自白人的压迫和歧视,但更多的因缘在于黑人群体内部自我身份否定与排斥,社会环境就是创伤产生的环境,也是悲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以身体叙事学为依据,将意识流小说托尼·莫里森的《爱》中的身体加以叙事分析,探索黑人在民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身体上与精神上所承受的痛苦,用天使般的“爱”化解黑人内部矛盾,用黑人真正的身体语言形成黑人民族生活中“真正的罗门”。只有黑人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融化矛盾,爱体现在人物关系上,而人物关系维系的最基本方法就是身体,因此身体叙事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以高超的叙事手法书写了不同的黑人创伤经历,透过这些黑人的创伤叙事折射出当时美国社会中的黑人处境。整本小说的创伤书写呈现出空间维度。运用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分别从地形学空间、时空体空间与文本空间三个层次分析空间在该小说创伤书写方面的作用:地形学空间隐喻和展示了小说人物的创伤经历,时空体空间展演了人物的创伤治疗过程,而文本空间,通过语言的选择、线性时序和视角结构,则呈现出了黑人集体的创伤体验。莫里森不是单一地描绘黑人个人创伤经历,而是透过黑人个体的创伤书写黑人集体创伤,同时也诉诸了黑人只有借助黑人集体与黑人社区的力量,他们才能从过去痛苦的记忆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本文以该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小说《宠儿》中情节安排、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策略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同时探照了黑人的精神世界和被戕害折磨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宠儿》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在这部小说中继承了黑奴叙事书写历史的传统,同时又将它融入到了后现代的语境中,并且还采用了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全面及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特殊地位,控诉了臭名昭著的黑人奴隶制度对美国黑人造成的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揭示了由白人上层阶级主导的官方历史,是对真实历史的歪曲。作者运用后现代文学的诸多表现手法,对历史进行解构和重构,在要求人们正视历史的前提条件下,呼吁黑人们应该关注自己当下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张良红 《文教资料》2008,(27):32-34
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中的代表、美国小市镇黑人生活高超的记录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在保持传递民族文化重要性这一深刻主题的同时,为树立美国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开辟了先河.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为作者在文坛上赢得了稳定的地位.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叙事技巧和非纯粹艺术的创作三个方面是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最显著的叙事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成名作《最蓝的眼睛》里充分利用了叙事技巧和叙事策略的巨大艺术张力。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它的独特叙事——大胆的解构策略和变化的叙事视角,使叙事能够取得形式与意义相统一的艺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小说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8.
英国黑人女作家伯纳丁·埃瓦雷斯托在其创作的奴隶叙事小说《金色的根》中重新探讨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历史及影响问题.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假想黑人和白人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身份发生颠倒的故事,重新书写历史.本文将该小说放在战后黑人书写潮流的背景下,从小说的非自然叙事手法为切入点,探讨小说中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和非自然的叙述行为,继而探...  相似文献   

9.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围城叙事”是现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总模式,这种叙事模式决定了家族小说的深层结构和叙事主链的同构性。历史寓言叙事模式、全息影像叙事模式和个人心史叙事模式是“围城叙事”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古尔纳2020年新作《来世》聚焦于欧洲殖民史中长期被忽视的德国在东非的殖民问题。古尔纳以多重叙事策略再现了非洲人的殖民身份困境,这一策略集中体现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伊利亚斯身上。其中,自传叙事再现了伊利亚斯在“德国文明使命”影响下“自我殖民”身份建构过程,第三人称叙事明确了伊利亚斯的“模仿者”身份,而历史叙事则通过德国官方档案对伊利亚斯身份的扭曲,揭示了非洲人在德国社会“黑人他者”的身份困境。  相似文献   

11.
《湘南学院学报》2017,(4):49-54
莫里森的《爱》以上个世纪中后期美国后民权运动为背景,叙述了种族主义和男权制度下黑人女性群体的个人和集体创伤经历。小说借助非线性叙述和多重叙事视角的转换来构建创伤事件。结合创伤理论和叙事学理论,从创伤叙事策略、集体创伤和家庭伦理创伤三方面解读了《爱》中的创伤叙事。  相似文献   

12.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以"黑人会飞"这一古老的民歌为故事的主线,用黑人音乐记录非裔黑人在美国的痛苦遭遇,音乐叙事在小说中有着记录历史、表达愿望、安抚心灵和重塑自我的功效,这种叙事策略反映了作者对黑人音乐的感悟并表达了由此而产生的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黑人女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既有“文”的色彩,又注重“史”的真实;以历史事实基建传记事实,用叙事的真实强化文学的真实。在诗与真的互沟与时空交错中,杂然纷呈着美国黑人的血泪史、奋斗史和精神史,为那些“看不见”的“他者”同胞做传。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佼佼者,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人,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刚刚问世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关注。1978年,莫里森凭借《宠儿》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莫里森的这部小说被誉为是美国黑人历史的里程碑。评论家们从各个方面就这部小说进行不同的解析,比如小说备受争议的主题,丰富的语言等等。小说中,莫里森运用多种叙事方法为读者讲述一个深刻的故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重复自己为奴的命运,一位黑奴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讨论《宠儿》中多元叙事策略的运用。文中主要介绍了作者托尼·莫里森的背景、经历,以及《宠儿》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角色,分析小说中对于叙事策略的具体应用。最后,介绍了这些叙事策略在文学上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用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深刻地表现了黑人传统文化和生存现状。小说中,原始宗教、神话传说建立起了叙事框架,讲述了非凡的人物具有现实意义的故事。通过对各种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的描写,对黑人文明的追寻,莫里森表达了对各民族文明表示尊重,对黑人文明表示坚持和捍卫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只有后现代的叙事手法才能表达他们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后现代的现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爵士乐》中采用了后现代的叙事技巧来讲述故事,她运用了叙事的模糊性、戏仿和元小说技巧。本篇论文旨在通过探索莫里森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叙事方式来解读她对黑人以及黑人传统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见证文学是指为历史作见证的文学,当代作家在"文革"后的30多年里,通过小说对"文革"进行了自觉而持续的书写,这类丰富多姿的"文革"叙事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了"文革"历史对于中国社会和个体造成的创伤和破坏,见证了"极端年代"的社会景观和人性景观,这类小说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确实起到了见证历史的作用,开创了见证叙事的历史传统。论文分析了"文革"叙事的见证功能、如何见证历史以及这类文学叙事见证历史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在其四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坚贞不渝地进行着非裔女性主义书写。她的九部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黑人女性在性别、种族、文化层层罗网之下的历史性的宏大叙事。文章运用黑人女性主义和叙事学理论,以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叙事主题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分析莫里森九部小说在主题上的叙事关联,在明晰其创作思想的连贯性的同时,分析她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二是在叙事时间上,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三是叙事结构上,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作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娇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一直很浓.本论文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试图比较透彻地探讨<娇女>的情感主题以及该主题与历史性叙事和抒情性表现的关系.本论文提出,小说既探索了小说人物个人的历史,也通过讽喻的方式探讨了种族、群体的历史;小说的书写和阅读还揭示了与过去的创伤性经历达致妥协的过程.本论文还结合中国古典文学来讨论小说的创伤主题(内容)与"诗-画文本"(形式);论文进一步提出,作者正是借助诗画文本来充分地书写/抒写小说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创伤性经历和情感.在进行这样的分析的过程中,本论文比较谨慎地借鉴了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以求从理论上较好地透视一种独特的情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