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线是绘画重要的造型因素之一。中西化精神和艺术观念的差异,使得中西传统绘画对于线的认识与运用呈现出迥异的风格特点。中国传统绘画的线在写形状物的同时,更有抒情达意的追求,它是主体与客体有机交融的产物,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西方传统绘画的线是建立在对形体空间的科学分析与认识基础上的,是对客体的理性再现。它自始至终贯穿着理性的精神,表现出主体受物理时空的制约,同客体始终处于相对对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笔墨与线条的艺术,它在追寻笔墨与线条中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实践中,中国古典的文化哲学观又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从而铸就了中国传统绘画笔墨与线条中的精神内涵。中国古典文化哲学的三大体系——儒、道、禅以笔墨与线条为载体,将其哲学精神融入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线条是中国绘画的脊梁,线条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人们审美观的发展着变化着,它包容着旧与新、继承与发展的转变。线条是画家内在精神表现的轨迹,是生命情感的物化,是深层心理显现的主体精神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4.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主体精神和理性思想基础的来源,它揭橥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及价值。《画山水序》对我国山水画的审美与功用价值等不同层面上,颇具诸多独特的睿智和见解,这在当今仍有极大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画山水序》在探究山水画的独立意义上是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它赋予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精神品质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韶梅 《学周刊C版》2010,(2):132-132
线奈在绘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状物再现到抒发情绪的表现性.从具象的写实性到抽象的写意性上,无不体现着线条的艺术魅力.线条及线条美是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重要媒介和审美因素。但是由于东西方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的不同.东西方绘画用线在审美感受上也有所不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条.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则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快乐线描     
线条是绘画语言中的基础元素,它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学习线描画可以说是对线条(不仅仅是线条)认识的过程,其中包含有枯燥的技法练习。对于小学生学习线描画,如果过于枯燥他们就会觉得乏味,渐渐就会失去学习绘画的信心和兴趣。所以应该给他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灵活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他们快乐的学习线描画,在学习线描画中感受快乐。  相似文献   

7.
人的利益需要源自人的本性,这种人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生成的动力基础。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它以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四种表现形式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绘画创作是通过主体、客体、本体构成。本体独立性越强绘画也就越成熟。绘画的本体通过绘画的材料和工具形成的各种形象表现出前后关系、虚实关系以及黑白关系,彼此间体现出辩证的对偶关系。对偶关系的把握及运用体现了绘画的高级阶段———理性思维的提升,它是绘画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绘画的过程体现在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这一对偶关系中。绘画就是要学会制造和解决这对矛盾关系,诸如绘画作品中线条和笔触体现出强—弱、方—圆、虚—实,包括用笔的中锋与侧锋、用墨中的干—湿。绘画只有从“形而下”的技术再现上升到“形而上”关注艺术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绘画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并以哲学思辨做主导能力才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绘画对偶规律的研究和理解对绘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在中国美术作品中,还是西方绘画中,线条都是最基础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绘画语言。线条是绘画的主体部分,能够将美术课的内涵与精髓体现出来。而在低年级的美术课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进行训练,也就是通过线的造型训练,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在美术作品中,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线都是表达作品思想的重要方法,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线条教学来培养学生一定的美术功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观点认为,客体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笔认为,客体并非一定是客观存在,主观存在也可以成为客体,如果把客体界定为一种客观存在,那么精神客体是什么?也是客观存在吗?如果说精神客体的客观性在于它具有不依赖认识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属性的话,那就是用客体的对象性去说明了精神客体的客观性,但是,精神客体的客观性并不来自其对象性,而是来自其对物质客体的依赖性上,如果没有物质客体作载体和承担,对不会有精神客体的存在,精神客体的本质属性是主观性。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观点认为,客体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笔者认为,客体并非一定是客观存在,主观存在也可以成为客体。如果把客体界定为一种客观存在,那么精种客体是什么?也是客观存在吗?如果说精神客体的客观性在于它具有不依赖认识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的话,那就是用客体的对象性去说明了精神客体的客观性。但是,精神客体的客观性并不来自其对象性,而是来自其对物质客体的依赖性上,如果没有物质客体作载体和承担者,就不会有精神客体的存在。精神客体的本质属性是主观性。  相似文献   

12.
通常在理论上把统一的认知结构区分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所谓主体认知结构就是主体以观念形态把握客体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复杂系统。主体认知结构的理性因素是指主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用于反映和加工客体信息的认识子系统。它对主体的认识活动起着基础的和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对主体认知结构中的非理性因系的概念及内涵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非理性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除了理性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非理性因素是一个内涵宽范、边界深远的范畴,又是在理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主要手段,历代画家对线的运用实可谓关注至极。传统绘画中,线的巯密变化、结构组织以及功力如何都直接影响着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喻示着画家自身修养的的高低、雅俗。线条的运用是画家施展绘画技能的重要语素。 诱发想象,变幻无穷的线条,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粗壮的线条,显示出力量;而随意  相似文献   

14.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在这个动态的结构中,虽然主体起着能动的主导作用,但是,没有客体就不会有任何反映,更谈不上真理的产生。客体是进人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发生关联的客观对象,它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动态性的基本属性,主要形式有自我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深入探究客体问题,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必需。  相似文献   

15.
线条是中国画塑造形象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手段,它既状物又抒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和传统审美观的体现.中国画的线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形成了两类线条表现形式,其一是以工笔画形式存在的线,其二是以写意画形式存在的线.在中国画的花鸟、山水、人物画中蕴含着浓郁的绘画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绘画在线条运用上存在着异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两种绘画线条呈现出融合与互补的趋势。从中国画中线条运用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美,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注重表现理性、强调实体美,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线条运用的融合与互补三个方面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进行了考辨和分析,探讨绘画线条的运用技巧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传统绘画还是现代绘画 ,线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艺术家对线的解应建立在广泛的、多层面的基础之上 ,并对线在艺术作品中的造型意味 ,形式意味 ,抽象意味以及由于它的变化所传达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等进行研究 ,赋予线条丰富的蕴涵 ,显示一条线的全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绘画观念强调画家主体精神的自由;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从唐宋主客体相融发展到元代借景抒情、明代直抒胸臆。画面客观描绘性逐步减弱,主体表现意识进一步增强。其审美标准崇逸贬能,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对视觉形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真理性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客体的感性掌握进而上升到对客体的理性掌握,再通过实践检验这种理论的能动的辩证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认识主体在该认识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真理性认识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获取科学真理的精神手段,是人们在真理性认识活动中为达到获取真理的认识任务而采取的措施、步骤、程序、计划、方案等等的总和.真理性认识方法是人类科学认识的结晶,是主体的真理性认识能力的基本要素,它为人们的真理性认识指明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教育与受教育主客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传统理论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主体-客体”或“客体-主体”的结构模式是不科学的。对其科学认识应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和教育与受教育在其过程中的各自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上作归结。具而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是主导性主体,受教育是客体性主体,即“主导性主体-客体性主体”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