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在美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造性”能不能教 黄全愈,文学硕士,美国Villanova大学理学硕士,美国Miami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最近,他通过对自己孩子矿矿在美国接受教育的长期观察与思考,对比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写了《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此书出版后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现摘编书中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黄全愈老师曾经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家长们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社区,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原因是这种运动队一直坚持以鼓励为主,以参与为目的,教练会想方设法、别出心裁地鼓励自己的小队员.记得有一年的一个赛季,第一场球打完以后,矿矿(黄全愈老师的儿子)的队赢了.教练就让家长们面对面排成两队,把手举起来,与对面的家长握手,排成一个长长的"凯旋门".孩子们一个个欢笑着从"凯旋门"下跑过去.后来,无论输赢,家长们都照搭"凯旋门".结果这支球技并不怎么样的球队,竞然一直打到了社区的决赛.  相似文献   

3.
留美教育博士黄全愈在其著作《素质的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写到他把儿子矿矿送到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班学习的故事。故事讲道,儿子矿矿去了不到五次就不想去了。矿矿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知道说‘好!好!’好什么好?那些美国小孩的画根本就是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4.
留美教育博士黄全愈在其著作《素质的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写到他把儿子矿矿送到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班学习的故事。故事讲道,儿子矿矿去了不到五次就不想去了。矿矿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知道说‘好!好!’好什么好?那些美国小孩的画根本就是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5.
黄全愈老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曾经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家长们很喜欢送孩子去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运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种运动队是以鼓励为主,以参与为目的的。某年的一个赛季,某一位教练很会别出心裁地鼓励自己的小队员们。第一场球打完后,矿矿(黄全愈老师的儿子)的队赢了。  相似文献   

6.
宋秋波 《教育艺术》2000,(10):16-19
认识黄全愈先生,是通过读他的书《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先生在中美两个不同的教育体制中读过书,教过书,研究过教育理论,并对自己的孩子在中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受教育的经历作过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因此,他的书一出版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7月28日,笔者趁黄全愈先生来北京出席555全国创见大奖赛的机会,得空就国内广大家长和教师所关心的诸多教育问题前往北京华侨大厦采访了在那里下榻的黄先生。我们的谈话就从素质教育开始。 衡量一种教育是不是素质教育,关键是看 这种教育是不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核心 问: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2001年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玩的教育在美国》(又名《玩——素质教育的摇篮》)一书,是旅美华人教育家黄全愈博士的又一力作。在此之前黄博士曾相继出版了《素质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在美国》等书,在中国大陆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书中所阐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令人耳目一新。《玩的教育在美国》一书也一样,不仅所阐述的观点有新奇之感,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们对儿童的“玩”重新思考,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黄全愈老师曾经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家长们很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社区,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原因是这种运动队一直坚持以鼓励为主,以参与为目的,教练会想方设法、别出心裁地鼓励自己的小队员。记得有一年的一个赛季,第一场球打完以后,矿矿(黄全愈老师的儿子)的队赢了。教练就让家长们面对面排成两队,把手举起来,与对面的家长握手,  相似文献   

9.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学校给家长呈现了两张字条: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上到各级领导,下到普通教师,都说自己在实施在美国》一书,方才觉得,我们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其实在许多方面还没有真正起步。《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是位留美博士,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详实的材料,从十个方面把中美教育作比较。他在引言中反问自己:“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都那么出人头地”、“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书中所涉及的诸如“创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等等,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他在…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底,应自治区教育厅的邀请,留美博士黄全愈赴广西教育学院、百色等地讲学,黄博士所讲的内容和他写的书一样,以矿矿为例,轻松、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听讲座的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深受启发,体会到培养能力和快乐学习的重要。征得黄全愈博士的同意,编者整理了他的部分讲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向您推荐     
《江西教育》2004,(8):46-46
“高考”在美国———旅美教育学专家眼里的中美“高考”:〔美〕黄全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美籍华人黄全愈教授继其2000年震撼中国教育界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之后又一力作。《“高考”在美国》以其发人深省的教育理念,带给我们对于教育的全新体验,也激发出我们进一步创新教育的热情。作者风趣的语言、睿智的见解、深刻的剖析、明晰的比较无不带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杨东平主撰文汇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文汇原创丛书”之一。以往有关中国20世纪的教育史,作者认为是一部“被过多地…  相似文献   

13.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学校给家长呈现了两张字条: 第一张上面写着: 亲爱的家长: 你的孩子黄矿岩今天在学校午餐时与同学发生争执,以至于造成他人受伤.鉴于该行为违反了学校董事会所定的条例,特给予黄矿岩停课三天的惩罚,从×年×月×目到×年×月×日.这三天作为缺课处理,所有作业、考试成绩均为零分.  相似文献   

14.
应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报社的邀请,以《素质教 育在美国》一书而闻名全国的留美博士———黄全愈教 授于2002 年10 月22 日回国讲学。黄全愈博士先到北京 参加了全国校长素质教育研讨会,之后又到湖北为来 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和地市教研室主任进行了关于素 质教育的演讲。在一系列研讨和讲学活动之后,11 月 初,黄全愈博士应邀回到家乡广西,并在南宁、百色等 地作了多场精彩的讲学,本刊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 他。 记:你对广西的素质教育现状有什么认识? 黄:比前两年回来好多了。两年…  相似文献   

15.
去年,应南京一所学校的邀请,美籍华人、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教授在宁作了一场关于“素质教育”的报告。这位曾经获得美国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了近10年素质教育的博士,介绍了他所观察和了解到的美国孩子的受教育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以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而备受关注的美籍华人,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教授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屡获奥林匹克大奖,美国的学生则很少获奖;而中国至今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相反美国却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从职教方面来看,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7.
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是留美博士黄全愈的撼人新作。这本书比较透彻地分析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差异,提出:可不可以在中美两种教育模式之间找到一个联接点,让中国的教育成为世界上最棒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孩子?书中介绍了美国教育模式。美式教育不那么重视“打基础”。美国孩子不背九九表,认为那是计算器的功能。美国孩子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娱乐玩耍,干自己爱干的事。美国人认为,玩是孩子们天赋的权利。中国孩子已经学会多位数乘除法时,美国的同龄孩  相似文献   

18.
现在,外国教育在中国炒得很热。黄全愈教授的一本《素质教育在美国》卖遍了整个中国,现在他的儿子出了一本《一个中国男孩和七个美国教师》,听说也卖得挺火。而被列入2000年十大畅销书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教育纪实》中对美国一位教育家的教子方法也说得神  相似文献   

19.
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中国的教育到底行不行?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高校能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纵观全书不难得出这样的答案,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必须是具有极强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所不能完成的。书中有关美术教育讲了这样一个事例:黄先生的儿子是个小学生,他掌握了国内老师所教的绘画机能,所画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情报参考》2004,(1):61-61
日前,《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黄全愈先生认为,教育理念上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