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晓月 《贵州教育》2011,(10):41-41
很多学生因基础差不敢提问,怕说错以后丢人或被老师批评,有的怕自己问的问题幼稚可笑,被教师或同学嘲笑,有的怕被别人说出风头,在心理上有一种畏惧感。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培养提问的能力。1.转变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学生不能主动提出问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怕影响课堂纪律而被教师批评;二是怕问题幼稚而被同学取笑;三是确实有一部分学  相似文献   

3.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你批评他,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跟你顶牛。这时,教师如果大动肝火不耐心启发,就会造成僵局,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收不到教育效果。一般情况下,学生不肯立即承认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怕丢面子,有的怕教师把错误写进评语中,有的怕通知家长,受到家长打骂等等。也就是说,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有畏惧心理,徘徊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提问情境有疑则思。有疑才能激发兴趣,有疑才能调动思维。这里的“疑”,即是提出问题的情境。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读到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总理灵车到来一段,在学生理解了“焦急”和“耐心”两个词语的意思后,教师提问:“焦急”是十分着急的意思,而“耐心’则是不急躁、能够平静等待的意思,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仔细体会。二、设计提问程序课堂提高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课文讲的是…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当你感叹于学生的妙语连珠时,我更想告诉你,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功在课上. 一、对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1.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 儿童好奇心强,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经常会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甚至于一个问题问上几十遍,可一入了学,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情形便每况愈下,是孩子没有问题可问了吗?不是的.究其原因:一是孩子有心理压力、胆子小,再加之基础差,怕被他人取笑、被老师批评……诸如此类,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疏导,就会使学生心中的问题幼芽早早夭折.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有下列作用:第一,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检验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通过提问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展开联想,积极思维.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可是,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一些误区. 一、提问误区 1.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提问的无序性是指教师提问时随意设问,缺乏主次与前后贯通,这样的提问会分散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注意力.比如,有的教师提问时随意性很大,常提一些与授课内容毫无联系的问题;有的教师为问而问;有的教师以问代罚,刁难学生;有的教师搞突然袭击,猝然发问;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抽象空洞,使学生不知所云;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适当,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无序提问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中出现“问而不答”和“启而不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1],是一个幽雅而缓慢的过程.然而,在很多课堂里,我们看不到教师从容地提问,耐心地等待,真诚地倾听;也看不到教室里学生全神地阅读,安静地思考,自信地质疑.看到更多的是教师大容量的讲授,高频率的提问,快节奏的训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语文讲读课中最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向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巩固知识、发展智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提问这种方式,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对教师的提问,不愿回答。有的学生虽能积极思考,但怕答错了被同学讥笑,有伤自尊心,因此回答问题也不积极,还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回答问题,但是因不善于思考,思路不对,而常常答非所问。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有:增强提问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提问目标明确,指向性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差异性问题;巧妙把握提问时机;鼓励学生发问;提能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的问题;提问后给予学生足够的等待回答的时间和耐心。此外,教师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在课堂上提出高质量的有效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缺乏的原因1.学生不敢提问题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提问题,但不是没有问题可提,而是不敢提,不愿提.主要是学生存在"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老师教学程序,而导致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2.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那些“学习困难生”缺乏等待的耐心。比如:有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老师发现后就不顾情面地批评指责,或者给予严厉惩罚;有的学生做作业磨磨蹭蹭,教师挖苦讽刺之后,就越俎代庖……如此等等,使得师生关系很紧张,既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可谓是“双输”。  相似文献   

12.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他们之所以害怕使用或者干脆不再使用“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其根本原因是对“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存有偏见:一是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是怕打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怕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以为,这样做违背了新课标中提倡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的语言实践来完成的。而学生的语言实践在课堂上,则主要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本文深刻剖析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的三个主要情境:学生回答问题不符题意;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学生回答问题直扣主题,同时教师适时点拨,耐心等待,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来回答教师提问,有效形成创造性思维,力创"学生自主提问"的成功课堂。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那些“学习困难生”总是缺乏等待的耐心,比如有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老师发现后立马就不顾情面加以批评指责,或给予严厉惩罚;有的学生做作业磨磨蹭蹭,教师挖苦讽刺之后,就越俎代庖……如此等等,使得师生关系搞得很紧张,既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可谓是一种“双输”。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是一门需要等待的艺术,语文教学则更需要等待。对于文本的阅读,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语文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着学生思维的碰撞,等待着学生精彩的生成。然而,从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教师提问后,总是对学生的回答不够耐心,恨不得亲自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问题进行解  相似文献   

16.
不提问是属于技术问题,教师没有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学生被关在教室中,知识面狭窄,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的学养不够,怕下不了台。另外,制度和文化问题,标准化考试不是为了选拔有问题的学生,对权威的迷信,禁锢了学生的头脑。要让学生敢提问、能提问,就要营造鼓励提问的环境,开放课程,把提问的时空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和教师是管制和被管制的两种身份,虽然经历了许多年的转变,但仍然是余温不除,不少学生在课堂上"金口难开"。有的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怕说不好挨老师批评,同学笑话。那么,老师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时要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呢?  相似文献   

18.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2098694127一个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应该掌握课堂提问的策略。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前有等待的耐心,而不是急着给学生“标准答案”。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就如同播种,要等待一定的季节、一定的阳光(温度)、一定的水分和一定的土壤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发芽、开花、结果。”教师的耐心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要学会耐心地等待,有了教师的等待,才会有学生的创新,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中没有提问,就成了死水一潭,而连珠炮式地提问,又使被提问的学生没思考的时间。教师向学生提问,如何把握时间,才能使提问变得有效呢?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有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一阵,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回答。“第二等待时”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教师启发学生进行合理思维的重要手段。提问可以不断地把教学引向深入,有的提问只是引起学生注意而不必回答,有的随即可答,有的得经过深入思考才行。一般地说,能够迅速、正确地回答教师问题的只是班级中个别“尖子”,而中等生、思维比较迟钝的学生有的还需要给予耐心地启发、点拨,经过一段领会、开窍的过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