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脑校对与人脑校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计算机普及率的提升,磁盘投稿、网上投稿的实行,校对软件、专业词库的开发成功,给古老的校对方法带来了一场新技术革命--计算机辅助校对.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写作、编辑、排版的工具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出版部门。计算机自动文字校对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工校对工作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状况,也为改变传统的人工校对模式,实现文稿的自动校对,提高校对质量,把校对人员从大量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中文与西文有很大的差异,汉语词与词之间无明显分隔,词的切分具有很大困难,目前所使用的软件均无法达到独立完成书稿校对工作的能力。因而应将汉语校对系统的功能定位于人工校对之外的辅助工具,计算机校对以词语检…  相似文献   

4.
江华秀 《新闻窗》2006,(5):83-83
有了新闻报纸,就有了新闻校对。勿庸置疑,新闻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博与专。校对工作中的“博”,是指校对人员应具有对汉语语法和修辞等规范用法的知识,以及对古今中外、文言白话、人文自然、天文地理等专业术语的熟练运用,虽不必精通,但须广博。  相似文献   

5.
谈校对的质量保障体系及交互式校对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的校对工作在校对对象、校对方法、校对体制、校对管理以及校对人员队伍等方面都有了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令人鼓舞的,有些方面甚至向人们预示了技术进步将带来出版业的变革.当然,也有的变化不能被认为是积极的,甚至干脆就是挑战.例如,部分出版物的质量出现滑坡,文字错误、知识错误和导向性错误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6.
徐力生  顾淑云 《出版科学》2007,15(3):40-41,53
本文分析了传统校对流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阐述了校对流程如何改进及改进后的校对流程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7.
8.
9.
必须注重校对人员的心理差异`` 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气质分为多血、胆汁、黏液和抑郁四种类型.心理实验表明:不同心理气质的人的心理行为呈不尽相同的特征,如兴奋、冲动、稳重、敏感、内向、多疑等等.  相似文献   

10.
王丽 《出版科学》2012,20(3):49-50
网络化促使校对职能从单纯的校异同扩展到校是非,从对着原稿校对到无稿读校,校对工作成为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对校对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陈庆之 《出版科学》2011,19(6):33-35
校对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校对人员素质、校对方法、校对内容和校对制度的深入探讨,提出提高校对质量的切实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校对书稿过程中,多采用交叉校对(即不同的校次由不同的人来担任)。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力度的加大,在一些中小出版社人员编制上很难保证3~4名专业校对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校对工作如何坚持交叉校对,使校对工作在图书出版的环节上起到“卫生员”和“清洁工”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对人才  相似文献   

13.
校对理论研究七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奇 《出版科学》2002,1(Z1):40-45,39
校对理论研究不是从理论体系入手,而是以校对功能为切入点,进而研究校对主体价值、校对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校对学理论框架.在出版业进入电与磁时代的新形势下,校对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理论研究必须与时俱进,惟其如此,方能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相似文献   

14.
张睿 《出版参考》2018,(5):71-72
对于出版单位大多重编轻校,以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校对软件的不断发展,是否会对人工校对带来冲击呢?本文主要.从校对工作的方法上阐述编辑与校对的不同,以及人机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彭琨 《新闻前哨》2005,(10):93-93
校对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平时的博闻强记和点滴积累。有了平时的积累,校对时才能水到渠成。这种积累需广泛涉猎,锲而不舍,更多的还需在锤炼上下功夫。以评论文章的校对为例,按要求评论要写得短而精,而短小精悍的文章要锤炼字句,不仅内容上要达到精练,同时在文字上还要字斟句酌,力避行文的唠叨,可省之处,决不硬添,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对作品要反复修改至通顺流畅。这就要求校  相似文献   

16.
形象思维也称艺术思维。其实,形象思维并非艺术创作的特有思维方式,凡是用具体的感性意象来理解事物本来面目的思维活动,都是形象思维。校对的思维活动,除逻辑思维形式外,也具有形象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一、提高校对质量,必须转变观念、端正认识。传统校对观念认为校对工作是对原稿、读校样,照猫画虎,是一种简单劳动,没有什么学问而言,充其量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作,其实不然。校对实在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是“字对字”、“认得字就能干”的工作,而且,编辑代替不了校对。现代校对不仅仅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校异同”,还要本着对原稿、对图书、对作者、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来“校是非”。把好校对质量关是达到高质量、高目标出版的关键。通过校对,不仅可以消灭排版差错,确保全书体例、内容完整,而且还能校正原稿中的疏漏,确保图书的…  相似文献   

18.
校对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校对的含义 "校对"是由校、校雠、校勘演化而来的. "校"这个概念,有史可考的,最早见于<国语·鲁语下>,它上面有如下记载:"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唐代学者孔颖达解释说:"言校者,宗之礼乐,虽则亡散,犹有此诗之本,考父恐其有舛谬,故就太师校之也."孔颖达说得很明白,"校商之名颂"就是校正商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正考父其人,据说是孔子的七世祖,是西周宋国的大夫.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封给纣的庶兄微子启,微子启建立了宋国.因为是商的后裔的封国,所以保存了商代的诗歌.正考父搜集这些诗歌,并请太师帮助校正.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校书活动,距今已经28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书刊封面装帧设计中的书名、刊名加注汉语拼音和图书词语注释等汉语拼音的广泛运用,以及汉语拼音读物的大量出版,对校对工作如何规范使用汉语拼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书刊名称的汉语拼音校对 正规出版物,其书名、刊名有统一的汉语拼音规范。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以下简称《国标》)对此有明确的要求。纵观现行出版的图书、刊物,对《国标》的执行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0.
电脑录入差错类型与校对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戎 《编辑之友》2000,(2):44-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