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祝平教授专著《索尔·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2019年)以翔实的资料、严密的逻辑、辩证的思维充分论证了索尔·贝娄小说的肯定性伦理思想,是中国当代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文学伦理学批评成功应用的一个范例,实现了一个成熟、有责任担当的中国学者的学术志向,同时也为学人指出了把握和践行中国特色批评话语权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生命在都市空间中被重新思考。穆时英以他所敏锐感知到的现代情绪,穿透"五月"的都市寓言,透过男女两性以恋爱为名义所进行的自我找寻的失败,言说了物质与人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虚拟》是毕飞宇的一个体质非常好的孩子,文本的流畅与内在的缜密、语言的简洁与内容的浩瀚、叙事的优雅与精神的扩张都让我感到震惊.  相似文献   

4.
经验告诉我,在文学领域谈论“大师”是件危险的事儿,“大师”是文学界的一只火药桶,碰一点火星子就爆炸.工艺美术大师、魔术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大师、汽车技能大师……此类“大师”尽可以封号,但“文学大师”“语言大师”这类与文学搭钩的“大师”不能随便封号——要不有人会跟你急——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写作者和读者在乎,说明了在人们心中“文学大师”这顶桂冠象征着文学至高无上的尊严,同时也说明了文学的模糊性和丰富性让共识成为奢侈.所以,“文学大师” 这顶桂冠只配极少数人佩戴,那些众望所归的、那些经历了时间检验的、那些征服了无数读者的作家才拥有这份幸运.  相似文献   

5.
<正>经验告诉我,在文学领域谈论"大师"是件危险的事儿,"大师"是文学界的一只火药桶,碰一点火星子就爆炸。工艺美术大师、魔术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大师、汽车技能大师……此类"大师"尽可以封号,但"文学大师""语言大师"这类与文学搭钩的"大师"不能随便封号——要不有人会跟你急——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写作者和读者在乎,说明了在人们心中"文学大师"这顶桂冠象征着文学至高无  相似文献   

6.
刘希云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5):38-41,54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是一部注重叙事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写出了七十年代泛政治化的时代氛围对人性的扭曲;同时由于作家丰富的乡土生活记忆与知识,作品中呈现出了苏北大地上鲜活的民间文化形态;另外,作品塑造了一个成功的男性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7.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描写了七十年代发生在王家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村支书王连方,几乎玩遍了村里的所有女人,包括他比较钟爱的柳粉香。其妻施桂芳对此坐视不理。其他受侮辱之人则敢怒不敢言,王连方可以为所欲为。作为王连方长女的玉米,要强、早熟、颇有心计,作为全篇的女主人公,在她开始掌家时,她的权力意识就彻底浮出水面:“权力就这样,你只要把它握在手里,捏出汗来,权力就会长出五根手指,一用劲儿就是一只拳头。”直到最后玉米不惜任何代价攫取权力。故事中的王家庄是典型的封闭、沉闷、被统治得滴水不漏、吹不进风的中国农村的代表。故事的背景是文革,这是作者由对“宏大叙事”的哲学的历史的表达转向对生活原野作“日常书写”的人间之路后,对“文革”的思想根源及遗毒进行探讨、采用新的技巧。作者故意疏远宏大的历史背景,代之以平民化的生活场景。正是这平淡的生活却包容了如此恒定和残酷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8.
《两瓶酒》中的巫叔、父亲和我等人都存在不同方面的人物设置错位,但在种种错位中又隐藏了巫叔一辈和我一辈情感的本位,错位与本位形成了冲撞。小说在实现错位和本位的动态平衡下,呈现出日常而荒诞,悲而不伤的审美效果,传达出作家对疼痛的抒写和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作家往往回避国族宏大叙事,以世俗、民间、私人、鸡毛蒜皮的琐碎庸常来反映生活,观照人生,透视人性;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普通人,关注他们的生老病死,婚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作家往往回避“国族宏大叙事”,以世俗、民间、私人、鸡毛蒜皮的琐碎庸常来反映生活,观照人生,透视人性;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普通人,关注他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喜怒哀乐。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关注的多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相似文献   

11.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中较为独特的一员.他的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在近年<玉米>、<玉秀>、<玉秧>"三玉"系列中篇小说中又有新的创造与突破.在乡村叙事、权力欲写作、女性形象塑造、成长小说等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塑造了一群有高度尊严感的盲人推拿师形象,在题材的开拓上具有重大意义.作者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通过描写盲人推拿师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追求等,对健全人格极力张扬,对尊严高度礼赞,对犬儒主义风气严厉批判,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赏析] 现代著名诗人公刘的这首诗,通过描写天安门前劳动人民尽情欢庆的场面.抒发了自己对新中国无比热爱的感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马大康、叶世祥和孙鹏程合著的《文学时间研究》一书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对文学时间问题作了深入探讨,阐释了文学时间特性即“封闭性”、“现实性”、“包容性”、“双重个体性”以及既“异在”又“属己”性,同时又从怀旧、悲剧、庸常生活和后现代等方面探索了文学时间的生存维度,拓展了丈学时间研究的空间,对文学时间研究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叶绍钧的《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也是叶绍钧散文中比较独特的一篇。叶绍钧的许多散文,常常是拣取身边琐事,娓娓而谈,笔调舒缓,情调悠闲,或抒发乡思离情(如《没有秋虫的的地方》、《藕与莼菜》),或品鉴人伦草木(如《“双双的脚步”》、《牵牛花》),或怀念友人旧谊(如《与佩弦》),从中隐约透露出对一种切实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追求。《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不同于这一类。如果说,前者似是近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篇什,那么,这是显示出了“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式,它以短促急骤的节骤,高亢嘹亮的音调,控诉帝国主义者屠杀我国人民的血腥罪行,表达出“满腔的愤怒”。读了这一篇,我们可以领略叶绍钧散文风格的另一面,更清晰地窥见“作者的全人”,看到他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固有风貌。有人说,散文是“以意为主”的,从《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来看,确实可以这么说。这篇散文,就是立“意”于对帝国主义者的“满腔的愤怒”,所有的材料,都是以此贯串起来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景色、场面、人物、事例都为表达愤怒服务,也随着这种感情的奔腾起伏而呈现出来。并且,这种以意为主的特点在这篇散文中还表现得特别充分。作者几乎不对景色、场面、人物、事例作细致的描述,甚至往往不作完整的描述,他是“愤怒地张大眼睛”来看这一切的,是通过自己愤怒的感觉来写这一切的。愤怒使  相似文献   

16.
正我和作家吴佳骏认识多年,读过他许多作品,一个七〇后,写出这么多有影响的作品,为他感到高兴。近日读吴佳骏《摄影内外》,看到他拍的照片,还有写下的文字,没有想到在文字之外,他又有新的探索和发现。  相似文献   

17.
朱德全 《今日教育》2007,(3S):54-55
教师是决定教育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教育持续发展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教师的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与之相联系.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成果也颇为丰富.但这些研究多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思辨、逻辑演绎式的条分缕析.显现出缺乏操作性、实践性与整体感知性等不足。很难让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具体过程及其操作策略有整体性、直观性的把握。可喜的是.由李源田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派往明天的教师》(以下简称《派往》)一书,弥补了这一缺撼。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决定教育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教育持续发展最深刻的变革力量。教师的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与之相联系,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成果也颇为丰富,但这些研究多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从毕飞宇小说《叙事》的叙事分析来看,毕飞宇历史小说在历史叙事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貌:多个层面中的多重叙述,跳脱叙述的历史沉思,叙述历史的当代回应。叙事的特色凸显其闪耀历史蕴藏的同时兼备现代哲思的突出品格。  相似文献   

20.
江苏作家毕飞宇,著有中短篇小说近百篇,红遍大江南北,是近年来得奖众多的作家之一。现在哪一家报社不为他能赐稿而欣喜万分,可未出名之前,不同样是退稿退得都“快发疯了”的境遇?他投给《花城》的中篇小说《孤岛》,要不是遇到动了恻隐之心的年轻的女编辑朱艳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