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课前老师讲故事《黄鹤楼的由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登上黄鹤楼,一起去见证一个千古传诵的送别场面。请大家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发现诗文对应关系,把诗句与对应的句段联系起来,理解诗句大意。3.感受诗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受到珍惜友情的感染与教育,积累送别诗句。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 1、由点到面,感悟情感 2、引导想象,触发情感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3.诗文结合,理解诗句大意,感受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体会诗的后两句情景交融、绵绵不绝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首诗,谁能猜出是哪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7.
教材版本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读古诗 1.李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你们学过他写的哪些诗?  相似文献   

8.
陈兰 《小学教学研究》2007,(2):10-10,12
一、词语再读,键接古诗1.朗读词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黄鹤楼送别》,今天我们再来读读(贴题,生读题)。这些词语还有印象吗?谁来读读。(出示词语)烟雾迷蒙依依惜别誉满天下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脍炙人口2.谁能用这四个词语(去掉"誉满天下"、"永世不绝"两词)简要说说课文内容。3.李白吟出的脍炙人口的名诗  相似文献   

9.
"文包诗"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基于文本自身这一体裁特点,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个性获得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文本,自己朗读、比较、讨论、体会,彰显的正是儿童阅读发现的本质。这样的个性化阅读,产生了个性化的体验、感悟、想象与表达,自然而真实。  相似文献   

10.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一种独特的文本样式。文中含诗,诗文一体。《黄鹤楼送别》就是一篇文包诗课文。  相似文献   

11.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这一段自然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读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首诗,谁能猜出是哪篇课文呢?生:(兴奋地猜测,抢着说)是《黄鹤楼送别》!师:(高兴地)对了。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文(板书课题)看来大家对这本书较熟,老师还没教,自己就先看了。  相似文献   

13.
(因为借班上课,师生之间从未谋面,彼此不熟悉,故教师和学生随便聊聊,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上课——) (屏幕展示“在活动中学,教学活动化”的教学理念。同时播放李叔同《送别》曲子,作为背景,导入)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实录(课前与学生交流有关小动物的话题。)l.检查字词,初读感知。师:丰子恺老先生曾养过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他们家的白鹅——(出示课件,课件显示白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5课。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似文献   

16.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文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文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前不久聆听我校两个老师《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教学,有感于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断,使我得益匪浅,特作整理,以自勉。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教学时是先学诗还是先学文,大家争论不少.笔者以为,学习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效果最佳.而进入诗的意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象的积淀,思维的投入,情感的叠加.而"文"的内容就将诗的意思、意境"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从这个意思上考虑,"文包诗"的教学应该先学文,再学诗.  相似文献   

19.
本课属"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创作的佳境。"文包诗"这一类型课文教学时一定要突出核心目标。《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核心目标就是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进一步体会诗人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情感。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周密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有感而发,因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从文到诗.紧紧扣住一个“情”字,感受到李、孟之间的一丝依恋、一点伤感、几许惆怅.却是人生中最富有诗意的送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